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经济产生的问题,普遍认为是受美国金融风暴和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进而有人认为金融危机是一种传染病,中国是没法躲避性地被传染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中国经济,这点毫无悬念。但是,如果说金融危机是传染病,我认为有混淆根源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进入2009年,全球经济快速下滑,经济危机进入深化发展阶段,对中国经济带来明显冲击。从宏观角度看,如果我们对当前形势作一些基本的判断,了解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就可以看清当前危机中的中国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杨珺 《前进》2009,(6):50-51
自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步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中国经济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但是,由于中国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管理体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厘清当前社会心理意识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并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对应对当前经济风波,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9,(5):54-56
7月2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这次会议给当前的中国经济政策定了调,也为今后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说我国经济到了“重要关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京文 《半月谈》2004,(7):50-52
“重要关口”,已成为当前判断中国经济形势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明确指出,“中国的经济目前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如果我们调控得好,就可能保持中国“经济大船”平稳、较快地航行;如果调控得不好,难免还会发生波折。温家宝指出,这对中国政府是一次新的重大考验。那么,我们究  相似文献   

6.
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政策创新将对当前中国经济复苏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以往的经验证实,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国家可以通过货币、财政等政策的创新实施,来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由此引导和促进中国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7.
吴晓灵 《中国人大》2009,(15):28-29
当前中外经济金融形势不同,对货币政蓑的选择也应该不同。中国没有发生经济危机,也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速度的下滑,是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合理、需要自我调整的必然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只不过是促使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得快一点而已。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打消通货紧缩的预期,采取适度宽松的贷币政策是对的,也已取得了成效。但是,中国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万季飞 《当代广西》2009,(21):52-53
举世瞩目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明年1月1日基本建成。近十年的自贸区建设,对区域内11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对东亚经济增长和东亚经济一体化已经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使得中国和东盟多了份应对力量。  相似文献   

9.
江建平 《群众》2013,(7):59-60
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去年以来,随着经济刺激政策影响逐渐淡去和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投资和出口这两个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逐渐弱化,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再次加大。2012年GDP增速“破8”,创13年以来最低值。今年以来,反映实体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如工业用电量、生产者价格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物流业景气指数等均不断走低,经济增速可能比以往较高水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郝卫芳 《前进》2002,(4):42-43
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是把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衔接起来的纽带和桥梁。对外开放既要基于本国的国情,又要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经济开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与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经济全局的发展大趋势,有着多方面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吴敬琏 《政策》2004,(4):25-27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但是由于过分看重GDP的增长,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积累起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当前由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导致过高地增长成本,这给中长期的发展带来了隐忧。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当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短期调节来稳定宏观经济,尽量延长经济增长期;另一方面,应当通过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的改革来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顾建光教授的新著《当代中国经济政策聚焦》(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聚焦于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热点和要点,提出当前中国经济是"市场+政策"的运行模式,是一本兼具良好的政策参考意义和可读性的著作。作者认为,要想把握经济走势不仅需要熟悉并把握市场动向,更需要了解和把握国家经济政策的方向和走势。为何经济政  相似文献   

13.
谈世界经济衰长必离不开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三大经济体,因为实力是最具说服力的。以美国为龙头老大的世界经济,就像一张晴雨表,美国阴天,世界就有可能下雨。但今天这种局面正在逐步改变,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东南亚经济的增长。世界越来越不能忽视中国的发展。无论是中国“崩溃论”还是“依赖论”,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正在发展强大,这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甄新武  邵洪波 《前沿》2009,(4):53-55
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实证分析,表明劳动力的转移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从数量上增加了劳动投入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是一种短期效应;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则有长期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人力资本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今天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中国改革史上的经济演变。这是个特别严肃和枯燥的题目,主要讲的是企业的变革。目前中国的经济很像杭州六月的梅雨天气,阴情不定,情况复杂。我想,我们先从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变革,作一个简单地回顾。  相似文献   

16.
吴晓灵 《中国人大》2009,(12):16-19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叠加。内在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波动是主因,而国际金融危机则加剧了内在矛盾的调整,使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就应该立足于自身问题,顺应周期波动,加快结构调整,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相似文献   

17.
胡月晓 《群众》2013,(5):I0020-I0021
圈地——融资——上市,尽快将企业做大,是中国企业过去成长的通用模式。中国企业过去的这一普遍做法和成长模式,导致了中国企业浓厚的“圈地情结”,以及尽快扩大产能的冲动。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中国当前经济产能过剩的困境。笔者认为,中国企业过去一直存在的“圈地情结”,是以下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李世碧 《创造》2002,(11):34-35
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在省七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 要把抓好工业经济作为全省当前的重点工作。这一决策符合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符合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要求,切中了云南经济发展的要害,云南经济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要有新的理念和新的举措。一、重新认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工业化不等于现代化,但是现代化却是以实现工业化为前提条件的。历史的经验证明:工业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主体。首先,现代经济的大幅度增长是工业化步伐加快和工业经济膨胀的结果,工业为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其次,工业产业一开始…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在于相对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经济发生了重大的问题,并牵延影响到实体经济。在中国中西部,人们能比较显著地感觉到经济危机的水平没那么严重,因为它们经济的资本化与外向型水平低;同样,当目前人们感受经济的所谓“企稳回暖”的时候,它们也没有感觉到当前经济的多大暖意,原因在于目前的经济回暖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资本经济的作用,而非实体经济本质的复苏。  相似文献   

20.
易鹏 《群众》2013,(5):I0014-I0014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要真正打造好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把握好它的时代内涵,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