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六月都被人们称为黑色的六月,因为这个月要进行两次决定命运的考试——高考和中考。特别是高考。高考,像一道人生难解的几何题,千百万学子拼搏,亿万人民困惑。尽管升学率在逐年上升,但高考仍然被看作是万人过河的独木桥。在每年的高考中,考试与人性的冲突屡见不  相似文献   

2.
三年前仲秋的一天,我们参加了一次让人难忘的家教研讨会,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几位母亲的谈话曾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一位中年妇女对身边一位稍年轻些的母亲说:“假如让你再生一胎,要不?”这位年轻母亲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不要,打死也不要!”让人意外的是,年轻母亲刚说完,周围的几个人竟随声附和: “可不,现在的孩子太难带!” “心扒给他们,也感动不了他们!” 这使我们十分震惊。早就听说过欧美、日本一些年轻夫妇不要孩子,被称为“丁克一族”,原因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对生儿育女承担责任,而眼前这些母亲们不同。事后,我们采访了这些母亲,得知她们绝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她们都非常喜爱孩子,对抚养孩子也都十分尽责。她们之所以不想再要孩子,是孩子伤透了她们的心。 那么,孩子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风儿 《观察与思考》2008,(24):59-59
今年九月,家里买了42寸新一代高清液晶电视机,一家人都很高兴,女儿欢欢喜喜地抱着电视看个不停。只有母亲在旁边黯然神伤。于是我先生问她:“妈,您这是怎么了?换了新电视应该高兴才是啊!”母亲感溉地说:“孩子,这是我们家的第四代电视机了。你不知道你们小时候家里有多困难噢!改革开放真的让日子好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父母如何爱孩子真爱究竟是什么呢?孙云晓提供了两个发人深省的案例:有位母亲偷看女儿日记,发现女儿描写自己的性幻想。这位母亲犹如晴天霹雳,不仅对女儿进行了斥责和辱骂,还到学校对日记里所牵扯到的人进行了警告和痛斥,并邀请女儿的老师协助自己来端正女儿的思想,最后却收到了反效果。另一位母亲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女儿意外怀孕了。  相似文献   

5.
《政工师指南》2014,(5):6-7
问:2014年天津市政工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 答:2014年9月19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 问:每年学习多少学时? 答:每年网络培训32学时,5元/学时,计160元。(其中18学时必修课程,线上考试60分及格;14学时选修课程,免考)。  相似文献   

6.
繁星 《民主与法制》2014,(14):60-61,49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段子,问: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答:人死了,钱还没花完。问:人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答:人没死,钱花完了。的确如此,人到生命终止之时,还会和钱有着说不清、理还乱的关系。这不,刘凯的母亲突然去世,没有只言片语,却留下了一本以自己名义开户的银行存折。存折显示,存款有15万元,须凭密码支取。然而,母亲走的匆忙,哪来取款密码?可没有密码,银行就不同意取款。为了支取存款,刘凯与父亲刘文走上法庭,一场旨在获取取款“密码”、无关继承的继承官司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7.
正如今,进幼儿园要会各种表演、幼升小要考试、小升初要选拔、中考竞争日趋激烈、明年起高考试点改革……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似乎都面临激烈竞争。有些课外辅导班为了招生,甚至还打出了"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的标语,让家长的焦虑和牵挂与日俱增。其实,随着近些年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孩子们享受到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好,那么——  相似文献   

8.
每逢高考,我就在想,为何当下民众和媒体如此关心高考作文题呢?这肯定不是为了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得高分那么简单。高考是今天孩子们的成人礼,每年高考意味着又有一批年轻人踏进成人门槛了,今年是957万人。我们凭什么来考察这些年轻人的精神成长状况呢?大概主要是通过他们的作文了。  相似文献   

9.
曾曦  冯丽 《半月谈》2004,(13):52-54
敞开的大学校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在那扇神圣之门的门口。国家以高考的形式.对万千学子进行筛选。从1977年到2004年.“文革”后恢复的高考已经至少改变了两代人的命运。正是因为如此.每年六月和七月的考试、阅卷、招生便成了考生和家长的“关键时期”。为了让自已的孩子走进理想的大学.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而“病急乱投医”.进而落入骗子的圈套。有的考生家庭因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延误了考生的正常升学.甚至从此改变了孩子的人生。以高招的名义行骗。一直是这几年来高招背后的阴影。骗子是怎样行骗的?为什么他们总是和高考如影随形?揭开骗子的“面具”.我们不难发现.诈骗的背后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当你刚买了房子、生了孩子、报名考试,不久就会收到许多骚扰推销电话和信息,公民隐私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严重威胁与挑战。人们不禁要问:是谁泄露了我们个人的信息?泄露信息的人是否该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1995年8月中旬,河南省西峡县寨根乡方庄村袁中武老汉家,犹如旺火红锅炉大豆——直爆冷门:14日,老汉和7年没有来往的大女儿、二女儿家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17日,又和断绝父女关系4年之久的小女儿恢复了父女关系;21日,又主动把当初索要的一批中、高档彩礼、连同彩金11975元,分别退还给三个女儿家;与此同时,县民政局长又亲手把“遵纪守法”模范户的镜匾挂在衰老汉的堂屋中央。要知这是咋回事?让笔者从头这起。巧布“)\卦阵”袁老汉是个老实巴脚的庄稼人。但他千好万好,也有两处不好:一是嗜财如命;二是性格憨直粗鲁。故村…  相似文献   

12.
牛力 《中国减灾》2011,(2):22-24
汶川地震后,最让人们牵挂的是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她们怎样接受这样的事实;她们如何度过无眠的时光;她们怎样挺过去,又怎么站起来迎接阳光?  相似文献   

13.
爱上红裙子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因为在小学里参加文艺表演,必须要准备一套白衬衫和裙子。小小年纪的我已经知道,因为奶奶常年病魔缠身的缘故,父母的工资还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哪有闲钱给我做裙子?我只好主动对母亲说:“算了,节目我不演了,还是让老师换别的同学吧!”母亲说:“那怎么可以?我想办法吧!”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台湾一教授在一档综艺节目中称,大陆百姓收入非常低,根本消费不起茶叶蛋。2014年春节后不久,这个节目的网络视频又被网友发掘出来,"茶叶蛋"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这让我想起第一次到台湾游日月潭的一个插曲。那天,我们一行乘坐竹筏,向着日月潭玄光寺进发。竹筏上,艄公十分风趣,从他嘴里蹦出的段子常让人忍俊不禁。他问:"吃过茶叶蛋吗?"我们有些不屑:"那有什么?到处都是。"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富?这个答案假如问中学生,他会怎么答?很有钱叫富。他的答案为什么这么标准?谁给他的影响?我们要引导孩子,富绝对不是因为钱很多谓之富。假如他不知足,纵使给他再多钱他也不会觉得快乐和满足;一个人真正知足,他内心常常觉得很充裕,知足者才能常乐。所以真正的富在于知足。不知道诸位朋友身旁有没有很有钱的人,他们有没有觉得他很够了?  相似文献   

16.
每天早上踏着晨露而来,傍晚休着晚霞而归;上课时听讲,课后完成作业。每个学生都这么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这个问题有些同学可能想都没想过。问他们,有人回答:“在这个年纪,大家都上学校念书,我也就去念书呗。不读书,干什么呢?”可悲呀,整天忙忙碌碌,却又不知道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十七八岁的我们已经开始更多地思考人生。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将来谋个好工作。记得有一次,有一位老师问我们:“假如以后取消高考制度,你们还会不会来上学,…  相似文献   

17.
警察的内涵     
警察的内涵孙万牢一天早上,在送女儿上托儿所途中,我问女儿长大后想当什么,女儿说:“我想当医生”。回答直截了当,不加思索。我颇感奇怪地说:“你不想和爸爸一样当警察吗?你看,马路上的交警多威武?电视中的警察多能打善战,难道你不想和爸爸一样抓坏蛋?”“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航:放眼21世纪李霞1955年10月的一天,北京的中学生马鸿志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很严肃地问这个女孩子:“你怕汽油味吗?”当得到不怕的回答后,老师让她第二天到校接受民航局的考试,并叮嘱她不要把这事告诉别人。“民航?到民航干什么?”马鸿志惊愕地...  相似文献   

19.
面对年幼女儿被老师奸污的惊人事实——一群老实巴交的农民被彻底激怒了!为了自己的孩子,也为了更多的孩子不再遭此厄运,他们自发地联合起来,并请来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律师,帮助他们状告这个禽兽不如的教师,状告参与调解的校长以及政府主管教育工作的人员。  相似文献   

20.
一、探人隐私:任何人都有隐私。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块不希望被人侵犯的领地。可是有些人每次和你见面,都要问你年龄几何?收入多少?夫妻感情如何?等等让人厌恶回答的话题。这种人虽然伶牙俐齿,巧舌如簧,但却不知谈话的要领忌讳。一般来说,一个尊重他人的人,如果知道某某事情是他人隐私,便不会去问。反过来说,知道是他人隐私,偏偏去询问者,便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