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基本相适应,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劳动法》为龙头的劳动法律体系。但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立法过于原则、层次低和相对滞后。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加入WTO,参与国际贸易的需要,我国应当加快劳动立法,制定《劳动法典》,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12,(3):52-52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劳动在推动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中的伟大意义作出高度评价,认为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得以实现的中介。是人类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3.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具标志性的社会活动。劳动的基本实现主体是广大直接参与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财富的人们。崇尚劳动是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必须深刻认识劳动作为社会主流核心价值的地位。全面维护好劳动者的权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作为劳动文明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具标志性的社会活动.劳动的基本实现主体是广大直接参与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财富的人们.崇尚劳动是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必须深刻认识劳动作为社会主流核心价值的地位.全面维护好劳动者的权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作为劳动文明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劳动观和劳动教育思想,是列宁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列宁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研究认为,列宁的劳动教育思想深刻揭示了劳动对人的成长的决定性作用,阐明了苏维埃政权下劳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战略地位,并通过实践的大力推动,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为培养一代共产主义青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向。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体现在:首先,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战略任务;其次,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再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最后,劳动教育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劳模是时代的标杆.他们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造福于社会;他们脚踏实地的拼搏奋斗精神,在成就时代伟业的同时,奠定了社会繁荣进步的坚实基础。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要感受到荣誉的鼓舞.榜样的力量,更应该感受到使命的担当和本色劳动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调解是化解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中国工运》2009,(3):29-30
在劳动争议处理中,调解具有“第一道防线”的功能,在协调劳动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解,不仅可以使大量劳动争议及时化解,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建立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而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大局稳定。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健全调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冯继波 《中国工运》2012,(10):43-44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工人阶级是劳动大军,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发挥主力军作用需要广大职工发扬光荣传统,自觉树立和践行"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价值观,立足岗位,焕发主人翁精神,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  相似文献   

9.
在民事纠纷中,劳动争议是一种最常见的纠纷。调解是纠纷解决方式之一,运用调解来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标志着人类社会解决民事纠纷方法的进步。调解有民间调解、法院调解、律师调解、行政机关调解等。在我国,民间调解主要是指人民调解制度,劳动争议调解是人民调解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市场化劳动关系将逐步进入新阶段。伴随而来的自发维权增多、社会不稳升温是必然的。大力组建工会,协调劳动关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工会必须要维权,必须要有组织的、依法有序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韩国的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韩国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缩短,缩短劳动时间成为近年来韩国劳资关系面临的三大焦点问题之一。据统计,韩国的劳动时间在OECD成员国中排名一直高居不下,为什么韩国的长时间劳动现象这么严重?成因又是什么?都值得深思。本文从低收入工资体系、劳动时间特别规定、综合薪酬制度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韩国长时间劳动现状和成因。  相似文献   

12.
应对"体面劳动"趋势的工会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面劳动"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的最广泛、最基本的需要.借助团体的力量,工会组织能在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这要求工会以"体面劳动"为目标,积极转变职能,大力完善自身建设,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主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劳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内涵包含于习近平同志有关劳动的重要论述之中,涉及劳动范畴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相关文本的研究发现,习近平劳动观主要围绕劳动认知、劳动者思维培养和社会劳动文化氛围营造等3个层面展开,不仅包含劳动的重要意义,还包含劳动主体所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尤其强调通过劳动宣传等营造氛围,最终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人人爱劳动、人人以劳动为荣的生活价值理念。文本所呈现出习近平劳动观的发展性及其对人民主体地位高度肯定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新形势下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要求.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建议在人民法院设立劳动法庭,专业化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是推进企业和谐稳定以及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抓手。集体协商、职代会和劳动争议调解是企业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然而目前,各类企业尤其是非公中小企业的劳动关系需要完善和改过。为此,可采用两手抓的工作路径,即一方面应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依法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通过两方面工作路径的有效联动,推进区域劳动关系的整体和谐稳定,进而增进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根本性工作”。因此,各级工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职工为本,准确定位、履行职能,主动积极参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强化创建活动.打造互利共赢平台。进一步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把“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作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目标,不断扩大创建覆盖面、提升企业参与率。要坚持创建标准,突出持续创建、动态评估、严格考核,注重劳动关系矛盾调处率、职工权益落实率等核心指标的考核。二是强化工资协商,协调职工利益关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党政主导、工会主动、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进“要约行动”和“一函四书”制度,推进区域协商谈底线、行业协商谈标准、企业协商谈增长的方法。要整合资源、用足政策、借势借力,把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增加的职工工资纳入税前列支,将企业开展工资协商情况、职工收入增长情况与财政部门的企业补贴相结合,与科技部门的企业技改项目补贴相结合,与工商部门的企业年审相结合,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认定相结合,与金融部门对企业的授信等级认定相结合,与经信委(企业家协会)、工会等部门评比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模范职工之家、五一劳动奖状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理论渊源的探析和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的梳理,系统分析了杭州市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具体实践,提出了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工匠型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推行绿色发展战略是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经济良性发展、实现十九大所提出的"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发展绿色经济离不开其价值源泉——绿色劳动,绿色劳动的思想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马克思和舒尔茨,ILO的体面劳动、企业社会责任、现代化、知识经济、现代社会保障都蕴含着绿色劳动的思想。目前我国在社会劳动领域存在很多问题,推动劳动的健康绿色化,需要政府积极地引导推动、企业树立新的用人理念、工会努力发挥有效维权的作用,并需要多方面借鉴国际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19.
劳动与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与思考的核心问题,人的幸福是二者统一性的现实体现,人类社会共同体的构建必然经由劳动而得以完成。马克思从劳动本体论出发,通过对劳动的定义和异化劳动的批判,阐明了劳动哲学之质,并借由劳动与人自由的权利、自我的确证与发展的需要,表达了劳动幸福的价值旨归。在此理论前提下,以劳动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逻辑起点与人类社会共同体历史构建的基本依据,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将人与人之自我同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性关系历史地构建起来,从而实现全部人对幸福的原初追求,使人类社会成为幸福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风向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从马克思关于劳动关系的一般论述中汲取理论支撑,从我国劳动关系演进的制度化与常态化进程中借鉴 有益经验,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我 国劳动关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是我国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和新型就业形态的涌现给劳动关系治 理带来了_定的挑战,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失衡以及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和谐劳 动关系构建的进程。研究建议,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应始终坚持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大力激发公有制 经济活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新时代工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