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我只简单浏览了一些公馆档案,但已对其重现巴达维亚社会的华人生活所具有的潜在价值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我现在特别关心的是过去这些年来华人认同的延续、印尼华人与中国联系的本质、持续性与程度以及已受同化的久居华人(侨生[peranakans])与华人新客(纯血统华人新移民[totoks])之间发展中的关系。我希望本文能表明公馆档案是否和如何有助于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吧城华人公馆档案是现存唯一最为完整地记载东南亚华人城社区历史的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在系统和全面论述吧城华人公馆历史沿革及其档案文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公馆档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的评述,旨在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公馆档案的文献史料价值以及其在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南洋和南洋以外各地,华人各个时期曾受到各种各样的迫害。1740年巴达维亚和1969年吉隆坡的反华暴乱,只不过是第一次和最近一次当地人残暴袭击华人的较大的例子。更常见的是,这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通过实行各种职业的“国有化”,对华人采取法律的限制。一些国家还要求华人澄清他们的公民身份,在中国国籍和当地国籍之间进行选择,某些国家甚至强迫他们成为所在国的公民,如同1978年越南当局所做的那样。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南洋和其它地方,华人社会曾经在各个不同时期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攻击。1740年在巴达维亚发生和1969年在吉隆坡发生的反华暴乱,只不过是当地人暴力攻击华人社会的最早和最近的两次重大事例。更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这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一直采取合法的限制措施来使各行各业“国有化”。有些国家还要求它们的华人居民明确决定,是要选择中国国籍还是当地国籍;有些国家甚至强迫华人加入其居住国的国籍,1978年越南就是这样干的。  相似文献   

5.
东盟各国在文化传统、经贸往来以及地缘政治方面都与中国关系十分密切。从"海上丝绸之路"到华人移居东南亚浪潮,中国与东盟各国始终在官方和民间保持着多渠道的交流,进行着长期绵延不断的经济文化交往。自1994年中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适用不同的法律。占全国人口55%、信仰回教的马来族实行回教婚姻法,而华族和印度族则适用198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法律改革(婚姻与离婚)法令》(以下简称马来西亚婚姻法)。马来西亚婚姻法主要承袭英国法,但也考虑到华人的某些传统习惯。本文通过对适用于华人的马来西亚婚姻法和中国婚姻法的比较研究,分析中国婚姻法律制度和英国对马来西亚婚姻法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荷印殖民统治时期的吧城,华人始终是构成当地各种族居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正在整理并陆续出版的吧城华人公馆<公案簿>档案的记载,并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吧城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进行具体案例的分析,从中了解荷印殖民统治时期吧城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中国有关马来亚华侨华人妇女史料,即官方档案、史料汇编、报刊杂志、游记、考察报告中有关新马华侨华人妇女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引言东南亚华人妇女的历史是一部比较短的历史。尽管中国人移民菲律宾的历史悠久,但许多来菲的商人或劳工都把妻子和亲属留在中国。在西班牙统治期间,由于几乎完全没有华人妇女,使得华人男子与菲律宾妇女的异族混合婚姻占了很高的比例:这一直是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甚至晚至1903年,人口普查的数字仍然显示,在菲律宾大约41,035名华人中,只有517名妇女,男女性别比例是1,000:13。据说,当时在马尼拉的大多数华人妇女是妓女或姘妇。这些妇女中的许多人(40%是在14岁以下)有可能是作为“妹仔”亦即婢女被带入境的。  相似文献   

10.
1740年10月,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尼的雅加达(荷兰东印度公司称巴达维亚)对华人进行过一次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暴行持续一周,万余华人在公司屠刀下丧生,华人鲜血染红了雅加达河,史称“红溪惨案”。关于东印度公司(以下均简称公司)屠杀华人的原因,国内外史学界长期众说纷纭;或为殖民者开脱罪责,或为表面之说,或为片面之谈。韩振华教授在《南洋问题》(1983年第1期)发表的《1740年“红溪事件”原因诸说评述》一文,已对各说逐一评述。A.R.T.克玛森(Kemasang)在《东南亚研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对南洋华人(东南亚华族)研究现状作一粗略的考察。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战前的研究,第二部分论述战后的研究。出于有关这一课题的现存文献颇多,故本文仪限于讨论“亚西安”(东盟)国家。一、战前的研究对南洋华人的研究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开始了。最早的作者是西方的汉学家,殖民官员或传教士,随后也有一些当地的华人作家。而在中国本土的中国学者只是在中华民国建立后才开始注意南洋华人的研究。很显然,“华侨”对中国的重要性在此时才  相似文献   

12.
作为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丛书研究系列的第一部专著,由荷兰莱顿大学包乐史教授与中国厦门大学吴凤斌教授合作著述的《18世纪末吧达维亚唐人社会》(以下简称《唐人社会》)一书,已于2002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吧城华人公馆(吧国公堂)档案及荷兰国家档案馆藏的荷兰文档案为主,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18世纪末(亦即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后期)吧城华人社会的若干侧面进行的考察和剖析。《唐人社会》一书共分三编、八章和两个附录,约35万字。第一编“东印度公司后期的吧城唐人”,是对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吧城华人社会中的几个专题…  相似文献   

13.
在新加坡,儒学或曰孔学、孔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正宗,在一切思想流派中具有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随着19世纪初期新加坡开埠,华侨来此定居者日益增加,儒学也逐渐在当地华人社会传播开来。自19世纪80年代,晚清设置驻新加坡领事以来,新加坡儒学发展出现兴盛局面。清政府领事官员以及当地华人绅商通过办文社、建孔庙学堂和推广普及双语等方式,实现儒学与西学的对接,将新加坡儒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印度尼西亚首都叫雅加达,可在这个地名未出现前它原来的地名叫什么,雅加达一名是何时出现的,后来为什么又为巴达维亚所取代,以及为什么华人会在此聚居成社区,等等,可能知之者不多,或不甚了解。作者觉得一个新地名的出现,后来又被另一地名所代替,及后又恢复使用原来的地名,因而引出一连串的历史故事,在城建史上确实引人注目,也属罕见。故今据一些史料略加整理叙述,并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5.
泰国多华人,据官方1986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有华人482万,其中华侨26万。在这么多华人华侨中,你要找一个名叫李少莹的女子,可谓大海捞针,就是经常出入首都曼谷的中国海员提到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也不多。但一提起曼谷供应商“小辣椒”,中国海员中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那年五月我随船去曼谷,是个旱季,中午船员都有睡午觉的习惯,我因为有钓鱼的爱好,独自坐在码头上垂钓。突然一辆双排座带斗车停在我的身后,从车上下来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只见她黑头发黄皮肤,一看就知道是华人。再细看,细眉大眼,双眼皮,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很是动人,蓬松的长发在脑后…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93,(2)
70年代,柬埔寨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柬埔寨华人首当其冲,他们的悲惨遭遇曾令全世界人民的良心为之震颤。时光虽然流逝近20年,但柬埔寨华人昔日的苦难仍历历在目,他们当前的处境也令人关注。为了说明现在、预示未来,有必要将柬埔寨华人的沧桑经历理出一条粗略的线索。 一、安宁的岁月 柬埔寨是同中国关系最密切的东南亚国家之一,公元三世纪就有官方使节来往。在  相似文献   

17.
在马来西亚,马来文化和华人文化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并存。本文以比较的手法,从婚姻的角度探讨当地华人和马来人的文化差异。有关婚姻的讨论分为7个方面,即择偶条件、结婚意愿、适婚年龄、婚姻习俗、女性婚后的角色、离婚的可能性以及生育率。研究以文献参考、问卷调查和访问的方式进行。本研究发现华人文化和马来文化异中存同,但在婚姻方面,前者比后者更受现代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17、18世纪中国帆船的海外贸易活动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首府巴达维亚曾一度是中帆船前往东南亚各地进行贸易活动的主要港口之一。直到19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海峡殖民地的建立及新加坡港的崛起,巴达维亚作为中国帆船在东南亚贸易的首要港口地位遂为新加坡所取代。尽管如此,由于荷届东印度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启然资源尤其是矿产及热带经济作物的资源相当丰富,因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与荷属东印度的贸易往来仍然有所发展。下面就近代以来中国与荷届东印度双方贸易进展的状况,贸易平衡以及贸易结构,逐一加以叙述和分析。一、近…  相似文献   

19.
巴达维亚城内华人殖民区的兴衰,与巴城作为一个首府的功能之演变息息相关。十七世纪初,主要从事亚洲内部海上贸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伊比利亚敌手(指西班牙、葡萄牙人。——译者)处于交战状态,当时巴城就是作为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大本营建立起来,为战略与商务双重目的服务的。十七世纪晚期以后,巴城的功能开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融合和认同:二次大战后菲律宾华人社会的社会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据说,华人是所有民族中传统观念、宗亲观念和种族观念最强的人。许多华人奉为行为准则的谚语如”落叶归根”、“饮水思源”以及对违背传统者斥之为”数典忘祖”等可以作为这种感情态度的佐证。中国乃中央之国,她那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是其它所有国家无法与之伦比的。然而,历史似乎对华人开了个玩笑。与中国人对其渊源——国家、家庭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相反。一批接一批的中国移民在不同时间和由于不同的原因离乡背井到海外(包括菲律宾)寻找新住所。这种向海外的移民一直延续至今。今天,菲律宾已有80—90万华人,约占菲律宾总人口6000万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