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莉 《台湾研究集刊》2003,86(4):59-65,81
为改善投资环境,迅速发展经济,台湾当局相继出台了侨外投资条例.近50年来,台湾当局对侨外投资条例进行了多次修正,在放宽管制性规范的同时,不断强化保护性规范.与侨外投资条例相比,台湾当局的陆资投资立法显得较不完善.近期台湾"立法院"通过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规定大陆公司获得许可得赴台投资,但具体配套措施尚未全面正式出台,目前,台湾当局仅就开放陆资入台从事土地及不动产投资完成了相关子法,而且该项立法从陆资准入、陆资营运等环节对陆资多重设限,有违"非歧视待遇"原则.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投资环境,迅速发展经济,台湾当局相继出台了侨外投资条例。近50年来,台湾当局对侨外投资条例进行了多次修正,在放宽管制性规范的同时,不断强化保护性规范。与侨外投资条例相比,台湾当局的陆资投资立法显得较不完善。近期台湾“立法院”通过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规定大陆公司获得许可得赴台投资,但具体配套措施尚未全面正式出台,目前,台湾当局仅就开放陆资入台从事土地及不动产投资完成了相关子法,而且该项立法从陆资准入、陆资营运等环节对陆资多重设限,有违“非歧视待遇”原则。  相似文献   

3.
熊俊莉 《两岸关系》2009,(11):17-18
不久前,台湾当局宣布,放宽进口美国牛肉,尤其是开放最易导致疯牛病的危险部位,立即在岛内引进轩然大波。这着“美牛棋”不仅没有使台湾当局达成预期的“去边缘化”和“国际化”双重效应,反而使其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为“亲美”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90年代初,台湾当局为了提高农地利用率,缓解工商用地的压力,经过反复酝酿,实施了农地自由化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是放宽对农地流动的管制,主要内容包括“农地释出”和‘“开放农地自由买卖”。“农地释出”属于农地向非农业部门的流动,而“农地自由买卖”则属于土地在农业内部的流动。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台湾的农地管理已逐渐步入自由化的轨道,标志着从1949年实施至今的农地政策走入历史。这一改变对农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在去年发展的基础上,今年新年伊始又呈现热络状况。迫于台湾工商界的压力及发展台湾经济的需要,台湾当局陆续开放一些重大产业项目赴大陆投资,并放宽了一些限制。新年之后的新突破一向受台湾当局严格控制的台湾大型企业赴大陆投资项目,今年年初即有新突破。1月18日,台湾“经济部投审会”批准了4件大型企业赴大陆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近2800万美元。这些项  相似文献   

6.
最近,台湾当局为了冷却再度掀起的台商大陆投资热,对两岸经贸关系又开始"踩刹车"。继8月14日李登辉在台"国大"会议上发表了一通关于"以大陆为腹地建设亚太营运中心的论调必须予以检讨",并提出要制订新的投资"警戒指标",以限制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的讲话后,台湾有关当局最近也逐步对两岸经贸往来采取严控措施,重新修正岛内企业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标准,扩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是台湾经济发展的第四个10年。大体上,1950—1959年为经济恢复和进口替代时期;1960—1969年为出口导向(扩张)时期;1970—1979年是经济转型、发展重化工业时期;从1980年开始则为发展策略性工业时期。1980年台湾设置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标志;1984年台湾当局提出“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则是全面推动“工业升级”的基本方针。本文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和经济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10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台湾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为四个阶段,即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的进口替代时期;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的出口扩张时期;70年代中至1983年的第二次进口替代时期和1984年至今的“自由化、国际化”时期。与不同阶段台湾当局实施不同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相适应,40年来台湾的贸易立法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本文拟就各时期贸易立法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顺应当今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的大趋势,台湾当局加快了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步伐.1993年1月4日,李登辉在“二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临时会上强调,要把台湾建成“西太平洋地区金融、交通转运中心及科技重镇”,使台湾在亚太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这是近年来台湾当局在政经方面的一大举措.动因“海岛型”的台湾经济的繁荣,取决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世界经济朝着集团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又加上全球经济萧条,台、美、日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结构发  相似文献   

10.
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简称三化)是俞国华组阁以来台湾所推行的基本经济政策,1985年还专门成立了为期六个月的“经济革新委员会”,就“三化”研拟各种方案。台湾当局为什么极力推行“三化”,它对经济转轨、工业升级有何作用,对台湾经济今后发展有什么影响?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当前台湾经济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一、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集团化、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对金融体制开放、稳定、安全、高效运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为了大力增强本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80年代以来,以金融自由化为基调的金融革命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并正朝着不断深化的方面发展。所谓金融自由化,是指政府当局将过去对金融的各种管制予以放宽或解除,特别是指将不合时宜的金田管制加以解除,以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使价格机制得以充分发挥功能。就其内容而言,金融自由化的主要项目…  相似文献   

12.
一、台湾外商银行的现状台湾于1959年核准第一家外商银行日本劝业银行在台北开设分行。1965年初,由于美援即将停止,台湾当局为了拓展国际贸易与引进外资等,逐渐开放外商银行来台湾设分行,但每年以2家为限。60年代共设立了4家,其中美国3家,泰国l家。这一政策一直执行到70年代。70年代也只新设9家。80年代后,台湾放宽外商银行来台设立分行,外商银行家数大幅度增长,原因有三:一是1979年中美建交和台湾退出联合国席位后,政治上逐渐孤立,要求从经济上与各国“互惠”往来;二是台湾在70年代后期起提出金融国际化和建立境外金融  相似文献   

13.
<正>台湾当局为了平息民怨、遏制炒房,出台、准备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用法律手段平抑房价、健全房屋市场,实现"居住正义"。房价飙涨,偏离了都会地区人口所能承受的价位,普通民众买不起房已成为台湾十大民怨之首。台湾当局为了平息民怨、遏制炒房,出台、准备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用法律手段平抑房价、健全房屋市场,实现"居住正义"。  相似文献   

14.
近期来,台湾当局出于"政治和外交"的需要,再度启动"南向政策",不断鼓动台商南向投资,然而实际效果却与台湾当局的意志相违。据台湾"投审会"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台商赴东南亚投资已出现严重衰退趋势,以今年一、二月份为例,台商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金额仅有676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急剧减少87.57%;而与此同时,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却非常热络,获准对祖国大陆投资为101件,投资金额近2亿美元,增长幅度逾九成。台商赴岛外投资的"冷"、"热"幅度何以会出现如此强烈反差?对此,台湾有关机构将其归结为是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所致。其实,台商岛外投资一"冷"一"热"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政党轮替后岛内政治经济生态的调整,台湾经济立法一方面延续了20世纪90年代发展的轨迹,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加快向自由化、国际化方向迈进的同时,台湾当局仍然强调经济指导法的作用,并注重以租税优惠来刺激经济景气及其他经济政策的实现,就两岸经贸关系立法而言,则始终坚持“开放与管制”并存原则。  相似文献   

16.
张莉 《两岸关系》2009,(2):15-17
日前,大陆方面公布了《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鼓励符合条件的大陆企业积极稳妥地到台湾投资,台湾方面也修正了《大陆地区经贸专业人士来台从事相关经贸活动申请案件审核处理原则》。新的一年,台湾当局如果能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予以开放,使两岸资本流动实现自由化,两岸经贸往来实现正常化,两岸关系将迎来“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中国原则与两岸关系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国论”的提出是台湾分裂主义路线发展和岛内政党政治、权力斗争的后果,反映了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与法律定位的双重性以及政治定位的矛盾性。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定位的政治与法律基础,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政治与法律原则;坚决反对台湾当局以“两国论”作为“修宪、修法”的基础和把两岸关系国际化的政治图谋。  相似文献   

18.
王建民 《台声》2010,(1):37-39
<正> 今年两岸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台湾当局开放"陆资入岛",基本上实现了两岸双向投资与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发展。然而,与大陆台商返台投资、收购、兼并及上市热潮相比形成反差的是,受台当局有关政策与经济环境影响,"陆资入岛"进展缓慢。因此实现真正的"陆资入岛"与两岸双向直接投资的平衡发展,仍有待两岸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为避免亚太经济一体化下被边缘化的危险,台湾当局积极推进“自由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就规划方案来看,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以“六海一空一农技区”为升级试点,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发挥其“境内关外”的核心作用,以“五大中心”架构为基础,以高端服务业和加值型加工产业为重点,凸显“自由化”、“示范性”,有助于推动台湾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台湾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水平,但对台湾部分产业也将造成冲击。与此同时,由于产业开放和对大陆政策松绑的保守性,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成效有限。台湾当局只有扩大“自由经济示范区”产业开放领域、拓展区划范围及功能,对大陆实施更加开放、自由和便利的政策,才有望达成“自由经济示范区”的预期目标,进而有助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20.
胡石青 《两岸关系》2009,(11):38-39
近日,台湾有关部门会商后,决定扩大可邀请陆资企业参访岛内并担任保证人的单位范围,以方便大陆企业申请赴台商务考察。这是台湾当局自今年7月正式开放陆资入岛投资以来的又一次放宽,而业界期待已久的两岸金融监理合作谅解备忘录(Mou)于11月16日完成签署换文,为陆资入岛提供了技术性的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