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的产业政策在其战后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与特点。从总体上看,是由政府的大力干预向放松控制、由以基础产业为重点向以高科技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为核心、由产业保护向自由开放的产业政策转化  相似文献   

2.
宾雪花 《东南亚纵横》2009,(12):111-116
日本、韩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政策法对两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以演进历史为视角对两国的产业政策立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其演进的规律,发现两国产业政策立法完善;注重发展中小企业;灵活运用反垄断法;关心产业政策法内部结构的协调;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更加关注产业技术立法,产业组织法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立法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日本于 195 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 ,为其赶超时期“贸易立国”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提供了制度条件。为把推行自由化的冲击降到最低限度 ,日本一方面在自由化进程中采取“拖延”策略 ,另一方面加强了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配合调整 ,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贸易结构逆转 ,以适应不断加强的国际竞争。二者相互配合 ,成功地使“入关”成为赶超欧美的“登天之梯”。  相似文献   

4.
韩国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用以扶持国内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工业化的经济政策。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采取的产业政策。韩国产业政策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的产业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垂直一体化的发电、输配电、售电三个环节对伪满洲国的电力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揭示出了伪满洲国电力产业政策的畸形性及掠夺性。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侵略,制造的傀儡国家,而决非"独立国家"。就其国民经济而言,亦是作为日本宗主国经济的附属物而存在的殖民地经济,并非是独立的形态。伪满洲国的电力产业政策同其他经济政策一样,是日本法西斯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也只是由于电力产业具有国民经济基础的特性,使得电力产业政策居于伪满洲国统制经济政策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拉美国家逐步认识到 ,政府应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 ,有效地支持政府的干预作用 ,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 ,以及国家发展战略计划 ,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政府应实行政策干预 ,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优化 ,提高竞争力 ,使绝大多数人的福利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90 年代日本经济增长迟缓, 政府干预过多过深是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全 球化也是一个市场化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国内市场机制趋向 成熟的情况下, 政府的过多干预难免不会“失灵” 。尽管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干预 存在的问题, 但由于介入太多, 最终还是越陷越深, 由政府起动的这列高速运行的经 济“火车” , 一旦政府迷失了方向, “出轨”就是迟早的事了。相比之下, 美国政府虽也 干预经济, 但始终站在经济的“边缘” , 这是美国政府在80 年代克服“滞涨”后管理经 济日益成熟的一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8.
9.
韩国产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蔚 《亚非纵横》2007,(6):42-4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新兴工业国,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汉江奇迹。虽然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但经过调整与改革又迅速走上了经济复兴之路。可以说,韩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其成功表明,政府为扶植主导产业发展而采取倾斜性的政策保障,有助于推动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从而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韩国的造船业订单数量列世界第一,半导体产业也位居世界前列,它们的成长过程,分别处在韩国经…  相似文献   

10.
经济效益已成为转轨国家实施产业政策必须关注的问题。中俄两国政府都已认识到:要想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的短期适应性调整必须和长期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产业政策中的产业技术政策将成为转轨国家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反恐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反恐政策经历了从早期否定性威慑到里根时期惩罚性威慑及至后冷战时期预防性攻击的演变.美国反恐行动的力度虽然日渐加大,但它面临的反恐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尼西亚自1945年实现政治独立后,把工业化确定为实现经济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在65年来的工业化过程中,尽管遵循了与东亚工业化国家类似的工业化道路——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的战略转变以及政府干预工业化,但由于自身的自然条件和政治体制的不同,其工业化的道路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战后防卫政策的演变及走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日本在有计划地发展自己的防卫力量的同时 ,也逐步背离“专守防卫”的原则 ,走上了一条政治军事大国化的道路。本文认为 :和平宪法和日美安保法这两个内含矛盾的法律体系之间的张力形成了战后日本防卫政策演变的内在原动力 ;日本自身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军事大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日本善于抓住有利的历史时机也是日本防卫政策得以转变的重要原因。在对日本战后的防卫政策作了上述思考的基础上 ,本文最后对日本防卫政策的今后走向作了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14.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行了推行新政、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国策。日本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装备发展起来的,这使日本能够在工场手工业没有多大发展的基础上,仅仅用了三四十年,就完成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用了近百年才完成的产业革命。在利用技术引进推进产业革命的进程中,重视智力资源,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利用本国培养的技术骨干来担当技术引进的重任,以及注意跟踪当时世界工业技术的发展潮流,引进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欧美技术设备等。这一系列作法,都是值得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后发展国家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余芳琼 《东南亚》2011,(2):79-83
印度独立后对印度支那人民的反法斗争采取中立的"不卷入"政策,但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后,印度抛弃"不卷入"政策,以外交斡旋的方式积极介入调停。印度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斡旋促进了日内瓦协议的签订。印度对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政策演变是印度对国家利益认知不断提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因素是关系到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受到俄中关系、俄美关系以及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经过了两个阶段的演变,分界点是2004年下半年.本文力求对两阶段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进行全面阐述,对政策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政策演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一、东亚经济发展政策的转变 (一)进口替代政策 从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东亚地区整体上处于恢复经济、完善经济结构阶段,重点发展工业,实行进口替代型的工业发展道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亚地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摆脱了对外国产品的严重依赖,  相似文献   

18.
东亚地区产业分工模式的演进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东亚地区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雁阵式”产业间分工模式,因失去其所依赖的劳动力禀赋的竞争比较优势,已不能符合东亚的现实发展状况。伴随东亚后发经济体的迅速发展,东亚地区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产业内分工体系逐步形成。为产业内分工发展注入了动力源泉,推动了东亚地区的产业结构梯度由单一模式向复杂化、网络化转变,提供了基本保障条件。在东亚产业分工模式的演进过程中,中国应适时采取对策,以获取分工新格局中的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9.
李冬 《东北亚论坛》2006,15(5):100-103
当前,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环境再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战后日本沿海工业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目前,这些城市实施的治理环境公害、发展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中心的新兴产业、重新规划和建设城市临海部以及建设可持续交通体系等措施,就是为了通过实现城市环境再生,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使市民生活得更为健康、舒适,并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政治走向是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新保守主义左右了日本政坛,日本政治日益右倾并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周边国家的忧虑和不安,为亚太地区的和平和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从“战后政治总决算”到“有事法制”的出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寻求与之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逐渐成了自民党的普遍认知。中曾根康弘当政时期,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主张清算战后以来的经济主义政治,确立向政治大国迈进的目标。在其任上,日本展开了一系列政策行动以实现“战后政治总决算”确立的目标,如大力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