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已经进入了被称做"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社会结构迅速变迁,社会利益格局急剧变化,各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的过程是人们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行为作风发生分化和重组的过程。在社会转型期,诸多问题都带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正负两种效应同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呼唤越来越迫切。城区是人口集中居住的区域,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在继续狠抓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优势的同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信任"重建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戚攻 《探索》2003,(5):81-84
"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因共同的责任、伦理道德和心理需求而成为社会互动的关系文化和社会良性运行的机制.虽然转型期依附于计划体制的社会信任系统开始解构;但"信"是转型期"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文化条件与基础.因此,转型期的信任重建,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又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社会体制的急剧变化、社会结构的多元分化、社会形态的变迁发展是新世纪社会转型的显著特征。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在社会转型期的地位愈加凸显,意义更为重大。唯有紧跟时代步伐,在坚持“党的生命线”的各项原则基础上,对其内涵外延进行深入拓展,才能实现政权的进一步巩固和群众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政治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玉波 《求实》2004,(7):82-84
在西方国家 ,利益集团及其与政党、政府、政客的关系被称为“利益集团政治” ;利益集团在谋求实在“利益”的同时还积极发挥重要的政治功能。其中主要的有政治协调与利益平衡功能 ,政治沟通与社会稳定功能 ,政治监督与制约功能。客观地评价利益集团在西方民主国家中的功过是非 ,对于正确对待、引导我国社会政治转型期的利益分化与组合 ,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是适应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基本需要,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双重效应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代中国 ,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 ,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 ,这种分化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 ,其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可能诱发转型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当务之急是要积极采取措施 ,避免和化解消极因素 ,引导和推动阶层分化健康发展 ,使其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力和生长点 ,发挥其在社会结构转型中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变化,就是利益结构的变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越来越多元化和异质化,公众的利益意识越来越自觉,组织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社会利益集团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复杂。在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是正常的,但利益关系不能断裂。执政党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能力的大小,是社会能否保持和谐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利益关系越来越丰富和复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利益…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是和经济关系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我国劳动关系从二元制分割下的"工厂式"劳动关系、经过市场经济初期的标准化劳动关系发展到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新型劳动关系。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劳动关系呈现出非典型就业、企业民主化和集体协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面对转型期社会结构变化、阶层分化,利益、权利重新调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影响,人们认识到,必须加强多党合作制自身建设,以回应来自社会发展的挑战.以"三个代表"思想考察转型期多党合作制建设,使人们形成规律性认识;以"三个代表"思想武装执政党,保证党的领导权的实现;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参政党建设,促进参政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三个代表"思想整合党派关系,巩固团结合作的政党格局;以"三个代表"思想完善多党合作制,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制度,沿着两条轨道运行,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保持社会平等公正。经济改革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市场经济在现阶段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社会主义相互吸引,这是其积极面。市场经济会自发的扩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平等不公正,同社会主义相互排斥,这是其消极面,也是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根源。只看积极面,不看消极面,认为市场万能,是一种“市场拜物教”。今后改革的思路,就是从这种“市场拜物教”的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利用其积极面,克服其消极面。  相似文献   

12.
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三种功能:经济功能有利于保障贫困者的基本生活,有利于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功能有利于调整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民主功能表现在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搞好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性质的要求,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保证。  相似文献   

13.
“变性”资本积累是以各种手段变公有资本为私有资本的资本积累。这种“变性”资本积累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特别是对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的目标,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国有资本监督、管理和运管机制,抑制“变性”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而人们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心理基础,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因此,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积极面向社会心理领域,探索和发展新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缺陷和资源稀缺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影响社会安定和社会公正,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适时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高度重视,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抉择了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和快速发展经济,高瞻远瞩地构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地快速增长;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由封闭型社会结构向开放型法治社会、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战略转型,是传统发展观的变革者和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地下经济"包括各类"地下"工商活动和价格寻租行为,而以前者为主。由于客观社会需求、商品供应紧张、一定程度的市场调节以及特定主体的利益诉求等因素和机制的作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地下经济"现象不曾中辍,并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起伏之势。计划经济时期"地下经济"现象的历史意义,值得人们进一步阐发。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不但要提出系统的道德规范,而且要使这些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人心,由外在的规范转换为内在的良心,使社会舆论与道德良心相互呼应,相互映照。这种道德规范的转变和深入人心,靠什么?靠先进文化。这对于坚定民众的理想信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觉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优先、兼顾、并重——试论和谐社会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和效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逐步树立实践“公平与效率并重,优先保证基本社会公平”的原则,从发展理念、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认识和解决新时期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