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中原抗日前哨的以李先念、陈少敏为首的鄂豫边区中共党组织,在日伪顽夹击、战斗频繁的复杂斗争环境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上,从边区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民主措施,成功地把党的民主政治的原则和政策深入到边区抗日民众的心中。在边区一级和39个县、800个乡建立了具有广泛民主性的抗日政权。这是党的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政权思想在鄂豫边区政权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值得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2.
下篇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军政代表大会和抗日人民代表大会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由李先念、陶铸、陈少敏等为代表的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党委,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带领边区军民通过不断地武装斗争,逐步发展状大起来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后,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人民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屠杀与镇压,根据地内的人民政权被摧残殆尽。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战场的战略中枢。抗日战争时期 ,邓小平作为八路军 12 9师政治委员一直战斗在晋冀鲁豫边区 ,和刘伯承一道为创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和发展根据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肇俊 《世纪行》2011,(5):10-12
鄂豫边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战略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外围点燃抗日烽火,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艰苦创造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翻开鄂豫边区创立和发展史册,闪耀着周恩来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的信阳,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开辟的豫鄂边区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5月,武汉会战前夕,党领导的大批抗日救亡团体云集信阳,动员民众投入抗战。河南省委主要领导也纷纷南下信阳,组织游击队,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做准备。武汉会战结束后,在刘少奇和中原局的领导下,豫鄂边省委主要领导朱理治、李先念等从竹沟南下到已成为日军占领区的信阳县四望山,会集豫南、豫东南和鄂东、鄂中地区的党员和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了以大、小悟山为中心的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也由最初的主要由李先念率领的120余人组成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发展壮大为5万余人的新四军第五师。在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五师和豫鄂边区抗日军民,共毙伤俘获日伪军4.37万人,在武汉外围开创了拥有9万平方公里、130万人、地跨豫鄂皖湘赣5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6.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高化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领导下建立了民主政权的抗日根据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总后方,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在统筹安排、全国搞好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社会改造等各方面建设的同...  相似文献   

7.
张建文 《政策》2012,(6):85-86
一阳新是一个革命老区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大革命时期,这里较早建立党组织,农民运动风起云涌,30万"泥腿子"扛起了农会的旗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中心,有"小莫斯科"之称;抗日战争时期,诞生了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是江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重要的桥头堡;解放战争时期,阳新人民奋起参军参战,支援...  相似文献   

8.
抗日根据地参议会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称边区)的参议会,是各边区的人民代表机关,也是行使边区立法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的主要职权有:选举和罢免边区政府主席、副主席、政府委员和高等法院院长;监察和弹劾边区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的公务人员;创制及复决...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是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发展起来的。其首府延安,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它是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指导中心,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为了发展边区的民主,在1937年普选了参议员,1939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宣告成立,并举行第一届会议。到会议员145人。听取和讨论了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关于边区政府的施政报告和各部门负责人的部门工作报告,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大会通过了12项重要提案和6项边区单行法规,发出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告边区同胞书》。大会选举高岗为边区参议会议长,谢觉哉为副议长,林伯渠等15人为边区政府委员。林伯渠为边区政府主席,并选出高等法院院长和9名参议会常驻议员。大会于同年2月4日闭幕。  相似文献   

10.
淮北苏皖边抗日根据地是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北抗日根据地后期的中心地区。它位于淮河以北、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皖东北和邳睢铜两块根据地。该根据地处在日军占领的徐州、蚌埠、清江三大战略据点中间,地位十分重要。在它创建、坚持和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苏皖边区党组织不断调整与统战对象的关系、坚持和灵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民陪审员制度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陪审员制度最早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开始.从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边区”到“解放区”.从当时的工农民主政府、抗日民主政府到后来的人民民主政府.都实行了人民陪审员制度。这一制度将党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成功地运用到司法审判工作中.对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发挥了巨大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12.
浅谈邓小平同志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统一战线的理论贡献李凤瑛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建立起了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全民抗战的新局面。共产党和八路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领导各阶层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民主运...  相似文献   

13.
聂磊 《淮海论坛》2013,(4):16-17,9
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43年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成立后人口将近2000万,成为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冀鲁豫边区的发展历史为当代实践提供了宝贵遗产和深刻启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的重点工作,研究冀鲁豫边区的土地改革.加强对历史的学习和经验总结。对于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雪枫认宗扩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名将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于1938年10月从豫南确山竹沟东征时仅380余人,至1940年春就迅猛发展成为近2万人的新四军第四师,并开辟了30余县的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这完全是彭雪枫带领指战员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结果。彭...  相似文献   

15.
王晋林 《传承》2011,(21):12-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建立了参议会"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对于抗日根据地巩固发展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的建设上,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科学、完整的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成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抗日民主政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二、革命根据地预审制度发展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实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决定根据地工农革命政权改为抗日民主政权,将政治保卫局改为公安(或保安)机关。抗日根据地预审制度的变化与发展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和主张;按“三三制”原则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等,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18.
宋娜 《传承》2012,(2):4-5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抗日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帮助广大抗属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广泛发动群众,根据边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抗属进行了物质上的优待和精神上的抚慰。边区优抗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它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边区的一些落后习俗,推动了边区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9.
郭戎戈 《前沿》2012,(8):30-31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陕甘宁边区之所以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心脏,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以此为原点,树立了一面抗战大旗,即采取了正确的抗战策略:向外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内加强自身建设,使党和边区政府焕发出勃勃生机,从而成为抗日统一战线的精神领袖与政治核心。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 ,陇东抗日根据地遵照中国共产党抗战总路线、总任务的要求 ,动员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建立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贯彻落实了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各项政治、经济统战政策。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 ,从而有力地证明了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