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模式的范式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郭哲 《求实》2015,(3):65-73
性质与职能是考察行政管理发展变化的两个重要维度。根据性质与职能的不同组合,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行政形态呈现出不同的主题,行政模式发生了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务行政的范式变迁。统治行政以统治为本位,行政活动是围绕统治阶级的利益进行的,表现为对统治秩序的极力维护;管理行政以管理为本位,行政活动围绕公共利益进行,不过,行政活动更多反映的是一种形式公共性,表现为对社会公共事务事无巨细的管理,以追求当下的确定性;服务行政以服务为本位,行政活动真正反映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表现为对公共意志的强调和对公民需求和利益的切实满足。  相似文献   

2.
一、简述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一)宏观调控关系。(二)市场规制关系。(三)体现国家意志的流转和协作关系。二、经济法基本原则有哪些。(一)平衡协调原则。(二)维护公平竞争原则。三、试述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一)从法的价值趋向看,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经济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最高准则。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公众从社会生活角度出发,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正常活动而提出的愿望和需要。其主体是公众,即公共社会,不是个人,不是集体,也不是国家。社会利益不等同于国家利益。而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法律体系中,能够从…  相似文献   

3.
在民主宪政的背景下,经济法的基本理念为“社会公共利益本位、发展经济民主”,当其运用于指导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建设时,便可得出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民族地方利益本位,国家保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与社会二元的理论建构起源于近代。"社会"最初被视为与政治国家相对立的市民社会状态。在马克思那里,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随着社会利益分化为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两大相对的体系,整个社会就从逻辑上分裂为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两个领域,前者是"特殊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后者则是"普遍的公共利益关系的总和"。市民社会包括了处在政治国家之外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1]。由此引申开去,社会领域显化为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之外  相似文献   

5.
浅论公共利益的属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公共利益是一种独立的利益形式,具有客观性、层次性等特征,是权力合法化的基础。确立公共利益观念,有助于克服国家权力惯有的侵犯性,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利益共同体成员参与合作的民主精神。在实践中其运用还有待于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和实际合理的执行。  相似文献   

6.
政府利益在本质上属于国家利益,它与社会公共利益构成了一对矛盾统一体.从社会结构上看,政府与公众、政府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恰当地维护政府利益既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如何看待政府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中最突兀的矛盾无疑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碰撞,而目前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这种撞击显得有些异常,公共利益被滥用而私人利益得不到伸张。因此,必须明确的是,公共利益应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私人利益为终极追求与归宿,在行政征收中须准确把握这两点,从而有效地回归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8.
李蕉  刘安卿 《党史文苑》2009,(12):59-60
土地征收中最突兀的矛盾无疑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碰撞,而目前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这种撞击显得有些异常,公共利益被滥用而私人利益得不到伸张.因此,必须明确的是,公共利益应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私人利益为终极追求与归宿,在行政征收中须准确把握这两点,从而有效地回归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
郑晓珊 《求实》2006,(Z2):96-97
一、公众参与是经济法社会公共利益本位的体现和需要 (一)经济法社会本位理论的困境. 正如传统私法的权利本位、公法的权力本位一样,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在经济法学界,甚至在整个法学界已渐渐趋于形成一种共识.正如潘静成、刘文华及史际春等先生的新纵横统一说所倡导的那样,笔者也认同经济法的本质之一就是平衡协调法,即"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1](P55)然而要完成这样的一个统一却是艰辛而复杂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积极责任是一种角色责任和岗位责任,或者是一种法定的当为义务。在历史演变进程中,社会保障积极责任本位思想经历了个人责任本位、雇主责任本位、社会共同责任本位和国家责任本位的发展历程。从现实分析,社会保障积极责任本位思想在我国城镇存在着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责任本位到市场经济时代的社会共同责任本位的发展过程,在农村则经历了土地承包制改革前的集体责任本位到土地承包制改革后的个人责任本位再到统筹城乡政策实施以来的社会共同责任本位的发展历程。根据我国现行立法与实践,社会保障积极责任的内容因国家(政府)、单位和个人等主体的不同而殊异。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中所包含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会具体展开和表现为国家利益和价值、社会利益和价值与个人利益和价值的矛盾。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以寻求公共价值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公共利益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私人利益中抽象出来能够满足政治共同体中全体或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经由公共程序并以政府为主导所实现的"共同善"。在现代语境下,作为一种"共同善"的公共利益需要通过治理来达成。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进一步引发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动。在"政府-市场-社会"的三维结构中,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治理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从而推进以公共利益为旨归的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3.
王宝磊 《探索》2015,(1):52-57
按照不同政治理论所依据价值基础的不同,可以将政治理论分为利益本位理论和道德本位理论。前者认为社会生活的核心要素是利益,道德的实质在于维护某种利益诉求。后者则以完善个人道德为理论归宿,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超越利益的,围绕利益的活动只是完善道德的手段与途径。在传统社会,道德本位理论一直在政治理论研究中占据相对的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从近代以来,利益本位理论逐渐取得了相对的主导地位。这种变化是人类思想理论和现实社会进步的结果。但是,历史没有终结,对已有理论的反思也不应终止。在扬弃之前理论的基础上回归新的道德本位理论,使人们重新理解道德的价值,发扬道德的积极作用以弥补利益本位理论的缺陷,是顺应新的历史变化、促进人类社会进一步完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的内涵及其界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界定公共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公共利益是社会各方实质利益的有机联结,社会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共同点就是公共利益。对其加以有效界定离不开各种社情民意的充分表达和有序集中。当代社会通过代议制民主程序和协商民主程序的构建,来有效表达和集中社情民意,为界定公共利益提供制度保障。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立足基本国情的需要与可能,在正确把握公共利益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我国的代议制民主程序和创新协商民主程序,确保公共利益能得到有效界定和顺利实现,使全体人民在社会发展中能切实做到改革开放成果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价值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公共利益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几近空白,给司法实践带来了种种困难.本文从立法和司法层面提出几点建议,以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政府官员总是处于“利益之网”的包围中,网中的公共利益、政府利益和个人利益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共同构成其行为之基础。公众期望通过政府管理实现公共利益,也就是期望政府官员将公共利益置于第一位,但政府官员的天然利益取向与公众期望的利益取向恰好相反,这就需要对利益取向进行矫正,现代法治主义精神和公共职业伦理精神是在矫正过程中两个必备的要素。  相似文献   

17.
政府利益是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偏离了公共利益的非常态利益。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只要公共政策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利益对公共利益的侵蚀就是一种永远的威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政府利益最直接的原因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机制缺陷,为政府利益的介入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权是人类的基本属性,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保护人类的智力创造,而且智力成果的完成与实施会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产权制度在坚持个体本位的同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须将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融合(和谐),这些为向知识产权制度向生态化演变提供坚实的基础。增加知识产权法的生态环境公平价值,设立生态环保法定义务将是知识产权法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宋军 《党史博采》2007,(9):19-21
生态环境权是人类的基本属性,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保护人类的智力创造,而且智力成果的完成与实施会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产权制度在坚持个体本位的同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须将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融合(和谐),这些为向知识产权制度向生态化演变提供坚实的基础.增加知识产权法的生态环境公平价值,设立生态环保法定义务将是知识产权法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确理解和把握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本着公平兼顾的原则,积极平衡协调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关系,依法保护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是有效缓和、化解当前现实社会中因各种利益冲突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实现整个社会有序和谐、充满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