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时期报刊上的小说广告,是反映晚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版、销售、阅读等状况的珍贵史料,对晚清小说研究意义重大。作为文学活动的参与者,小说广告是小说及其作者、读者、书局之间不可缺少的媒介,它参与了小说创作、出版、印刷、销售、阅读的各个环节。本文从广告传媒视角,对晚清小说广告与小说作者、读者、出版商和文化环境等要素及其关系进行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晚清小说创作和发表过程中,作者之创作,报馆、书局之印刷、刊行,读者之阅读,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运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及书局的印刷刊行都十分尊重读者趣味,遵循市场规律。在李伯元小说《官场现形记》的创作和刊行中,晚清报刊所载众多关于这部小说的广告,生动揭示了李伯元边写边刊、编读互动的创作方式,积极主动的反盗版宣传,以及读者对该小说"官场高等教科书"的评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时期小说市场的特点以及读者对小说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作为特殊的阅读活动,因为有了特定的读者——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其实也走过了一个从作者中心到文本中心再到教师中心最后是学生中心的变化过程。我们一直以来就没有停息过的"课堂中心"和"课堂主人"之争实质上就是"读者中心"与"文本中心"在教学活动中的思想交锋。事实是,在我们新的课程理念中,传统的解释学理论与新锐的解释学理论共存交织,纠缠不清。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从这段表述,我们看得出清晰的建构主义印迹。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对话理论的影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另外,旧的阅读理论也阴魂不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说:"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知人论世不正是中国最古老的作者中心论吗?不同的阅读理论混杂在一起,其必然结果是阅读教学莫衷一是,不知所措。于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便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张瑶 《学理论》2015,(3):107-108
"以意逆志"是孟子在对《诗经》鉴赏时提出的文学鉴赏思路,"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意逆志"与"视域融合"的相似点是都要求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应与作者创作文本时最初的本意、情景相联系,才能完成对作品的解读。"以意逆志"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视域融合"的过程。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以意逆志"将解释的目标放在对作者"原义"的追求之上,而"视域融合"理论更注重读者视域与作者视域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编辑肩负着文化的选择、传承、重构和创造的重任,在全民阅读的浪潮之下学术期刊编辑更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术期刊编辑通过阅读,才能当好文章稿件的"把关人",才能抵制学术期刊的"伪学术化",才能维护学术期刊的独立性;通过阅读还可以在编辑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编辑思想,搭建和读者、作者对话的平台,才能发现和推出新人。一言以蔽之,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不单是为了消遣或者收获精神上的愉悦,还有提升学术期刊学术性,增强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和搭建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对话平台的需要。其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努力当好中国梦的书写者。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承认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是活跃的、能动的.但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如何表现能动性,却是一个至今没有讨论清楚的问题.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或接受研究,是60年代以来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兴的方法论,它在文学理论中,反映并促进了研究文学的接受及其影响问题的倾向,对于美学理论、文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变革,起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文学的历史,总是被描述成作家、作品的历史.历采的文学史家、美学家都是以作家、作品为他们的研究对象,而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很少关心或者完全忽视了读者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史研究和美学理论研究,虽然从艺术的社会效果的角度,十分重视文学接受与影响的可能牲,但象对待作  相似文献   

7.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对翻译研究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以语境为出发点,讨论了关联理论对小说人物对话翻译的指导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寻求与原文的最佳关联、调节译语与译语读者语境的互相显映,才能实现原作者、译者、译语读者的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8.
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 ,阅读的确要理解文字符号的表层结构 ,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语义的深层结构转化。图式理论认为 ,阅读理解是一个作者所创作的内容与读者的先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阅读上的问题很多不在于语言知识本身 ,而在于读者的图式知识。读者背景知识越丰富 ,对篇章的联想和理解就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将接受美学运用到对翻译过程的理解,能更系统地看到读者期待视野对翻译行为的影响。选取了清末政治小说与侦探小说的政治化接受翻译作为典型事理,具体分析了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读者期待视野对小说翻译的影响,以及这两种文类的翻译小说对本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方美 《学理论》2012,(20):173-174
网络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的文学文本,出现了非线性的文学文本。文本方式的改变也给文学接受带来了改变,接受者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明显地提高。他们在文学创作、文学阅读、文学评论上主体性作用在增强。读者告别了单一的文字文本,图像的参与使视觉上获得了更多的新鲜感。但另一方面,图像使文本审美空间缩小了,文本的韵味也因此降低了。图像使带有模糊美感的文字文本明晰化了,略去了读者的体味过程,容易造成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  相似文献   

11.
结合小说《追风筝的人》的故事情节,运用阿德勒的“自卑感”理论进行精神分析批评,探讨小说主人公阿米尔身上存在的“自卑感”,及其对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主人公阿米尔的形象和影响这部作品的文学接受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听力理解过程是听话者根据语言材料以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创造性地建构意义的过程.接受反应理论注重读者的先理解对于文学文本的接受的影响,同样,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的先理解对于促进学生的听力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性别差异在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中都是无法绕开的主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的阅读行为的考察,研究读者对不同性别的著作者的性别偏好.结果发现在阅读中,男女大学生均对作者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偏好,印男生更喜欢阅读男性作者的著作,女生更喜欢阅读女性作者的著作;但大学生的不同专业类别、不同性别角色不影响其在阅读中的性别偏好.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学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活跃期之后,进入了“第三个活跃期”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和文坛的变化似乎越来越多:各种写法多了,佳作力构少了;作品种数与印数增了,艺术质量与分量却减了;小说改编影视的多了,经得起阅读的却少了;期刊的时尚味浓了,文学味却淡了;作家比过去多了,影响却比过去小了;获奖的作者多了,能留下来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网络时代阅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阅读,积累写作素材,读者的阅读接受产生了新的模式以及阅读的内容和方法;网络时代在写作教学中要始终贯穿素养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电脑写作与修改润色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多媒体文本制作与创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21,(4)
正当今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以其大众化、传播快、交互强等特点,成为作品传播的重要途径,在碎片化阅读比重增长的背景下,更多读者乐于接受自媒体便捷的阅读形式,很多作者也习惯在自媒体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很多传统媒体也都在自媒体平台对自己原有的平台(报纸、期刊等)上发表的作品作二次发布。然而这些作者和原发媒体在自媒体发布时经常发现,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6)
旨在解读经贺昌盛教授《在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一文。通过阅读找到作者的主要论点与理论基础,即唯美主义是一种过渡形态;分析作者在谈中国现代文坛对"唯美主义"接受与分化时的逻辑;指出文章的优点与不足,为重审现代中国的"唯美/颓废"思潮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谭湘衡  冯阳 《学理论》2009,(20):180-181
贾平凹小说的语言非常富有个性。一方面,贾平凹在小说中大量使用其故乡——商州的方言土语,另一方面,凭借自身极高的语音学、语义学、方言学、训诂学等方面的文化素养,他在作品中经常自觉地化用语言文字学知识。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更具可读性,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享受。本文试以小说《高兴》为例,从以上两个方面,对贾平凹小说的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88年是文学的困惑年和焦躁年,说是小说进入低谷的也有,说是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的也有。总之,除了报告文学的繁荣挺秀是一致公认的以外,杂文似乎也还热闹,此外则诗、小说、理论都被认为显得平疲。 失去轰动效应未始非文学之福。年年月月都要求有石破天惊的杰作是不现实的。不轰动,除了另有更吸引社会关注的现象之外,也许标志着读书界的更加成熟,眼界更高,不会在某些暂时有些刺激的作品面前再大动感情了。我的阅读时间和范围都极有限,但以小说论,有些比前几年引起轰动的小说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试举1988年第五期《清明》双月刊上的中篇小说《杂色》(陈知柏作)而言,比起前些年号称黑色幽默和荒诞派的轰动小说更具有中国风的谐谑格调,比那些夹生饭式的幽默和荒诞更高出一尘,更有真正的创新意义。理论现象的趋势是,虚与实、抽象思辩与文学运动实际的结合也更被注意,不象前些年那样靠悬空的抽象思辩或  相似文献   

20.
李静 《学理论》2013,(15):176-177
泛滥并在当代人的阅读中占据相当的比重。它介于文学与非文学之间,虽然直接地属于虚拟社会空间,却因为有着与叙事型文学作品接受相似的心理机制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们的文学需求。因此,网民对"日常故事帖"的热衷对文学而言是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需从论坛管理、研究引导等多方面去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