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古籍传播愈广、愈久,其版本就愈多。不同版本总有许多差异,这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纸张、行款、字体、装帧等书籍的外部形式差异,这只需将不同版本对照便一目了然;二是文字内容上的差异,这比较复杂且不易发现,必须从校勘、文字、音韵、训诂等多方面综合考察,方能得其果。本文拟跨出版本学的范围,从校勘学,文字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地对古书版本内部差异作一些考察。 一、从校勘学看古书版本内部差异 校勘学概括地说,就是勘同异、定是非。定是非便如段玉裁所说的定底本之是非和定立说之是非。定立说之是非,须先定底本之是非,而定底本之是非,必须先勘众本之异同。勘众本之异同,就是勘定底本的倒、脱、衍,即所谓“整齐脱误,是正文字。”(《后汉书》卷五“安帝记”) 1、倒文 倒文便是原文前后被颠倒,包括倒字、  相似文献   

2.
现存易县龙兴观《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幢》刻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是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唐玄宗御注道德经》碑刻。我们以此为底本,对《唐玄宗御注道德经》(简称《御注》)的多义词进行了初步探索。《御注》中出现的多义词数量可观,相比《道德经》原文,《御注》中的多义词出现了很多新的义位。这些多义词不同义位的出现可以从词在句中所属的句法成分、不同句法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及词在使用过程中的语言环境等角度获得解释。从语言的社会性原则看,玄宗《御注》中的许多训释并不科学,这一方面是由他个人的"理解"所致,一方面则与玄宗的语言学修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黄侃先生在其《训诂讲词》中谈到训诂内容时 ,提出了“本有之训诂”、“后起之训诂”、“独立之训诂”、“隶属之训诂”、“说字之训诂”、“解文之训诂”、“小学训诂”、“经学训诂”诸概念 ,是对古汉语训诂材料或从发展演变角度作动态分析 ,或从词义特征角度作相对静止的分析而进行的分类。这样的分类 ,反映了黄侃对词义系统要素的不同属性的分析 ,也反映了他对词义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借助现代语义学的研究成果 ,尝试把古汉语训诂材料中词的词义纳入层次框架进行分析 ,我们也许能使这些认识更加丰满一些。在语言研究中 ,不同层次的语言单…  相似文献   

4.
再论汉语词:字组、韵律、约定——基于汉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字本位视角的汉语"词"》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汉语词内涵:表达一个概念、具有一定约定程度的单字和字组合就是汉语词,具体讨论了汉语词的三个内涵,即字组、韵律和约定,同时阐述了汉语词通过韵律和约定组字成词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正>精装16开全三册本书全面清理了已见的3000余枚里耶秦简,共收单字字头1540个,其中多有《秦文字编》《秦简牍文字编》等专业工具书未收之新见秦文字。全书分正编、附录两部分。正编十四卷,字头按大徐本《说文解字》顺序排列。不见于《说文》者,按笔画多寡顺序排列,附于相应部首之后。图版字形清晰,其后皆附相关辞例,尽量吸收学界之最新研究成果。文中需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书名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序志>"岂取驺爽之群言雕龙也"一句是理解<文心雕龙>书名的关键,"驺爽雕龙"的典故原本合有贬义,"岂"字在此应当做"难道"解,刘勰以"雕龙"命名全书实际是借此阐发了为文与事功并重的观点.该句各种"岂"字"肯定说"的解法在谮训诂上均存在问题.刘勰所说的"用心"是阐明"心"与"术"的关系, "文心"是指代<文心雕龙>下篇论文术,"雕龙"则象征上篇论文体,二者是并列的关系,"文心雕龙"一名就是对全书内容的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7.
刘坚、蒋绍愚先生主编的《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以校点精当、所选文献版本优良享誉海内外,影响甚大,是近代汉语研究者必备的权威的版本、文献材料之一。其元明卷选录了《鲁斋遗书》第三卷的《大学直解》,是由江蓝生先生以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录而成。然笔者在校读嘉靖本《大学直解》过程中,发现与江蓝生先生以四库本为底本点校的《大学直解》相歧异处较多,今录之下,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在“训诂之旨,本于声音”这一总理论的指导下,创立了“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的训诂方法,运用类同引申的方式训释义同、义近之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这一方法也存在有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9.
由安徽书法家、寿字文学艺术家袁槑先生经过3O年的搜集、考证、编著的中国第一部《艺用寿学全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五卷,即《寿字汇编》、《寿词真诠》、《寿联集萃》、《寿韵文范》、《篆体寿字帖》.该书具有高度的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和艺术性,洋洋近40万字,将我中华民族汉文化中的寿字、寿词、寿成语、寿联文、寿函、寿诗以及以寿字为内涵的词典歌赋文序等包容殆尽,共臻完美.1500多个历代不同书体的寿字,逐字追溯源流,注明出处,并以“六书”造字规范分析归类,揭示了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寿字始创和形体发展演进的规律;35O组寿词,注释4O0余条,将前人运用寿词的原句、原段详加注释,展示了寿词在汉语词汇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梅尧臣注《孙子》现存三个版本:《十一家注孙子》系统诸本,题名为《十家注孙子》的日本昌平坂学问所本,明末梅士生辑题名为《梅氏孙子注》的天一阁藏本。前二者为集注本,后者为单注本。梅尧臣作注的动机主要是向朝廷进献制胜御敌之策,其次是不满前人注说的繁琐。梅注的时间在景祐末至宝元元年之间,元昊称帝前。梅尧臣的军事思想可概括为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恩威并著的治军思想,重视外交,重"兵势"的作用四个方面。梅注的特点主要是简洁洗练,辞意畅达;句式整齐,句多骈俪。欧阳修等人对梅注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朱熹却贬低其不如杜牧注。  相似文献   

11.
文颖,字叔良,汉末魏初南阳人,曾为甘陵府丞。文颖著作有《移零陵文》、《汉书注》,惜皆不传。文颖《汉书注》在人文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向为学者所重视。清朝末年杨守敬曾经辑佚此书,惜今已亡佚;民国时期彭仲铎、岑仲勉也一度整理此书,但均未得以流传。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没有得以保存的情况下,对文颖《汉书注》进行辑佚研究,将30余条为颜所袭或为颜所删注或文注而归于他人名下的注释归还文颖,探讨文颖注的价值特点。  相似文献   

12.
俐钧 《乡音》2011,(1):38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把汉字看做化石,说"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而这部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李土生著《土生说字》,洋洋800万字,可以说气吞万里地将7000个汉字即7000部"文化史"海纳其中。书的序言  相似文献   

13.
百年来,汉语文字学通论性著作出版了近百部之多,对这些著作进行类型的划分,并总结出各个类型的特点,对于研究文字学史和文字学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这些通论性著作的内容和理论框架,可以把它们划分为四种类型:综合派文字学、《说文》派文字学、新《说文》派文字学和理论创新派文字学。  相似文献   

14.
"孝"的观念形成于中国父系氏族社会。《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按:金文'孝'字上部象戴发伛偻老人,唐兰谓即老之本字,'子'搀扶之,会意"(《汉语大字典二卷》)。 西周东周以后,以孔孟儒家为首的诸子百家,延伸扩展了孝的内容,使传统孝文化蒙上厚厚的封建尘埃。其中,一些落后的东西理当抛弃。但应当看到,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乃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崇  相似文献   

15.
《松州》2014,(6)
<正>一、关于道德的含意道德之说早已有之。在汉语中,道德一词最早分开使用。老子《道德经》内容分为《道经》和《德经》。书中"道"和"德"是两个词,这里的"道",指的是"规律"。"道是里,德是表;德是道之用、道之现。道是看不见的,通过德表现出来。"《左传》说:"有德不可敌",认为军队道德水平决定战争胜败。《荀子·劝学篇》中,"道"与"德"二字始连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相似文献   

16.
论周公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孔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要略》说:有周公之遗风,而儒者之学兴。孔子开宗立派,首创儒家学说,寻根溯源,乃植本奠基于周公。因此,周公和孔子的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伦理思想方面,则更可以寻索出他们源流贯通的脉络来。 要探讨周公的伦理思想,应从“德”字入手。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德”字的解释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说:“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内得于已,谓身心所自得也”。周公是一个伟大的政  相似文献   

17.
采访省政协委员、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是为了一段"旧闻"。分组讨论结束后,王景贤和记者坐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聊了起来。王景贤告诉记者:"事情还要从前年说起。2008年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方案,是关于泉州市文艺剧团改企的。实际上这不能算是一个方案,因为方案还有商榷的余地,这就是一份文件,告诉我们这些文艺剧团将全部改企,走市场化的道路,并准备在2009年省"两会"后就付诸实施。说实在的,当时看到这份文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文旅融合"越来越火.怎么在"文"字上做文章?把当地古往今来有意思的故事讲好,吸引游客驻足聆听,甚至产生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不失为一个好策略.这次要推荐的《纪我所知集》,便是一本有助于讲好云南历史人文风情的杰作.  相似文献   

19.
<正>雷云同志在《观察与思考》2012年第4期上发表的《评所谓"马克思、恩格斯自我否定"说——对一个离谱故事和怪诞神话的剖析》一文,就辛子陵所谓恩格斯1886年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美国版附录中所写的"93个字"颠覆了《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20.
朱祖延     
朱祖延,著名辞书学家、文献学家,在辞书编纂和古典文献学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历任武汉师范学院教授,湖北大学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湖北省语言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修辞学会第一届副会长等。朱祖延长期从事古代汉语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他担任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大国家、小字典的面貌,在我国字典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主编的《尔雅诂林》,堪称历代研究《尔雅》著作的集大成者,汇百家众注于一体,与上世纪初的《说文诂林》被学术界称作汉语史上两大奇观。在主编大型语文工具书的同时,他还不断收集大量古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