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余飞跃 《求索》2011,(9):235-237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社会治理改革家也是思想家,他在融汇中西社会治理思想的基础上创造了他独具特色的社会治理思想体系:“知难行易”的哲学基础,权能区分的政治理念,制衡权利的“五权宪法”,节制资本的国家资本主义,平均地权的“均富”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今社会治理存在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玲 《传承》2013,(6):94-95
权能分治理论是孙中山宪政思想的精髓,是其五权宪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权能分治理论中既包含了西方的主权在民理论、现代公司中的管理制度,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的"贤人治国思想",同时还借鉴了西方宪政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天完善法制体系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法治文化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晓天 《求索》2007,(12):207-211
文章认为,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考察可知,孙中山的监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辛亥革命为界标前后经历了两个时期,随着其革命恩想的形成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形成,而发展,而完善。孙中山还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他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这是孙中山认真考察和研究外国的监察制度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利弊之后总结出来的。孙中山还对监察机关的设置及职权等作过多次阐述,在监察机关及其职权的设计方面可谓匠心独具。总之,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相似文献   

4.
蒋晶璟 《江苏政协》2011,(11):56-57
<正>今天的"总统府",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办公处旧址,也是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的所在地。南京国民政府政治体制分为五院,即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当年的民国五院建筑遗存,成为现在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院的建立,渊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构想,但在实际行使职能操作中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肖飞  申群喜 《湖湘论坛》2005,18(3):29-30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博采中西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创立“三民主义”学说,极力追求民主政治,精心设计了以“五权宪法”为核心的民主共和宪政体制图式,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现代化思想主张,并着手进行一系列宪政体制创新的尝试,为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4,(1)
近年的一些出版物,提到汪精卫的职务时,说他曾任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为总理。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国民党总章》专设“总理”一章,规定“本党以创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孙先生为总理”。“总理为全国代表大会之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主席”。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即是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这时的汪精卫仅为中央  相似文献   

7.
李云霖 《求索》2011,(6):233-235
国民大会是孙中山基于直接民权、权能区分和五权宪法等理论,在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影响下出于济欧美代议政治之穷与矫正选举制度之弊的考虑,在中央设计一个与外国议会不同的机构来代表国民全体,通过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政权产生与管理中央政府的政体设计。孙中山构想中的国民大会抽象无形与具体有形的双元特质,造成了直接民权与代议政治的鸿沟、政权机关与治权机关的内在张力、无法消除以政治整合替代社会整合应对危机所产生的弊端等痼疾,并成为日后宪草或宪法中"一个国大、各自表述"的原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8.
台湾当局的原“国民大会”制度基本上是依据孙中山先生的“权能分离”和“五权宪法”理论所建构的。迄今为止,台湾的“国民大会”共经历了“三届”,随着历史的演变,“国民大会”从组织到职权都不断萎缩、弱化。经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六次“修宪”,“国民大会”从一个所谓的“政权机关”退化为一个政党代表的复决机器,“国民大会”成为维护“中华民国法统”的最后一道闸门。“国大”的命运既受到岛内“宪政体制”调整的影响,又受到两岸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思想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该命题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使得传统中国的权力始终朝着集权的方向发展。“天人合一”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立宪运动也产生了影响。正是基于该思想,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设计了一个集权的“万能政府”。由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支配作用,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终归失败。从中可知: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文化对舶来宪法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金雪飞 《人民论坛》2014,(9):186-189
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是其民生主义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孙中山一贯重视教育建设,其教育思想从甲午期间到晚清民初历经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强调教育救国的实用价值、重视人格教育的价值理性等方面。总结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对于当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中山公园原名中央公园,1928年因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今名。中山公园内有中山堂,1925年孙中山的灵柩曾在此停放。北京还有孙中山行馆,在地安门东大街路北,它是1924年孙中山到京后至逝世前居住的地方。北京香山碧云寺内有孙中山纪念堂。上海的孙中山故居在香山路7号,这是孙中山1920年迁入居住的地方,他曾在此会见中共代表李大创、林伯渠和共产国际代表越飞,写下了著名的《实业计划》。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原址在南京市长江路292号,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中山陵在紫金山茅山南麓,它是孙中…  相似文献   

12.
和璐  张洋 《现代领导》2014,(11):40-41
叶剑英入党第一次努力没有成功 1920年春,叶剑英离开家乡奔赴福建漳州,参加了粤军。很快,他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1921年12月,孙中山在广西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叶剑英担任孙中山随员,有机会直接聆听孙中山的教诲。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深深触动了叶剑英。  相似文献   

13.
《传承》1995,(2)
1951年4月:宋庆龄捐献巨奖宋庆龄是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际上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1913年她从美国留学回国,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1915年10月与孙中山结为伉俪,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助手。孙中山逝世后,她广泛宣传孙中山的学说和联...  相似文献   

14.
黄健 《今日广西》2008,(13):24-25
上午从酒店出发,参观台北国父(孙中山)纪念馆,茶色瓦片的大屋檐,每面100米长,14个柱子,是蒋介石执政时代建造。旁边是中山公园,为纪念孙中山修建。拾级而上,大厅内有孙中山雕像,五个卫兵行礼步值勤换岗,伴随着音乐,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大厅。二楼东侧大厅有孙中山图书馆、阅览室,两侧有纪念品商店。一楼东侧是孙中山事迹陈列展览,分为“读书救国,组党建国,革命起义,建立民国,三民主义,民主宪政”六个阶段,体现了国民党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先生诞辰13o周年。11月10日晚,重塑的孙中山先生青铜像又正式回到了阔别30年的南京新街口广场。重塑的孙中山先生铜像是由著名雕塑家戴广文精心制作的,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一尊孙中山先生青铜像。取中山先生站姿,身着风衣,穿西装,马夹,打领带,手持文明杖,目光深速、平视前方。似“奔走革命即将发行状”,又表现出他闲庭信步中的伟人风范,所反映的是孙中山先生40多岁时在南京就任大总统时的形象。铜像和基座共重6.2吨,高5.75米,基座呈直方体型,长宽均为2.4米,高…  相似文献   

16.
许多台湾人都误认为孙中山是国民党带到台湾的,其实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就同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只身三次到台湾,在那里留下了革命的踪影,现在的“逸仙公园”即“孙中山台湾史迹纪念馆”,就是由孙中山先生第二次赴台时居住过的“梅屋敷”旅馆改建而成的。孙中山先生对台湾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与早期毛泽东文化观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先生领导推翻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毛泽东则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近代百年历史上,他们分别写下自己的辉煌篇章。毛泽东和孙中山有着丰富的文化思想,这些思想既反映了他们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整个时代的认识水平。毛泽东和孙中山分属两个时代。孙中山...  相似文献   

18.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127-132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为谋共和,中山先生来到北京。1924年为国家和平统一抱病北上,次年逝于北京。北京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孙中山的遗迹为千年古都增加了几分厚重与光彩,遍历孙中山蓓京旧迹,有很多取的流光碎影。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春秋》2016,(1):1-1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起共和而终帝制”,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本期重点刊发了关于孙中山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祖国统一想思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辛亥革命85周年王永远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革命的先行者,他的祖国统一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纪念辛亥革命85周年之际,学习孙中山先生的祖国统一思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孙中山先生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