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于1987年1月在北京举行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会议由张黎群会长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何建章同志到会祝贺,表示对学会工作将给予大力支持。这是学会自1982年成立以来一次重要的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87]1号文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讲话精神。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于学会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张黎群同志所做的学会工作报告。与会代表在肯定学会成立4年多来,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  相似文献   

2.
为剖析青少年犯罪的规律、特点,原因,加强综合治理,我们整理了天津市三十一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供研究参考。一、不同时期青少年犯罪的各种不同变化解放以来,市公安机关破获的各种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罪犯所占的比重、职业、作案性质、犯罪手段都在  相似文献   

3.
据公安部透露,1989年,我国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的比率和绝对人数,都是1983年“严打”以来的最高值。社会各界呼吁:拯救失足青少年,保护青少年,使他们健康成长。 面对青少年犯罪日趋严峻的形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的有关专家提出了拯救青少年,保护青少年,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举行。这次会议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同志的重视,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廖井丹、团中央书记高占祥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理论工作者和公、检、法及司法部门的同志。这次讨论会围绕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现状和特点,如何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今后的研究工作等问題。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青少年教育与犯罪防治学术讨论会,在湖北省社联的领导下,由省法学学会、社会学学会、教育学会联合举办,于1982年11月13日至18日在武昌召开。省社联执行主席、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密加凡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省教育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学院院长刘若曾同志致开幕词,省法学学会副理事长、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  相似文献   

6.
犯罪青少年的经济生活状况及其对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宝义 《青年研究》2001,(12):40-45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犯罪青少年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描述了犯罪青少年所处的经济生活状况 ,认为经济生活的贫困或相对贫困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还指出 ,生活“富足”青少年的侵财犯罪与其收入———支出的“供需”矛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历 《瞭望》1993,(3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形势也日趋严峻,25岁以下的犯罪人数占全部犯罪人员的70%多。这一状况,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7月6日,中国当代社会研究中心与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中国当代社会研究基金管委会,在北京科学会堂联合举办了“青少年犯罪与道德建设”座谈会。一批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就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如何治理、目前所面临的道德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认为,“青少  相似文献   

8.
继华东、西北、西南政法学院之后,北京政法学院于一九八二年九月七日成立青少年犯罪研究室。鉴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早自一九七九年下半年起,北京政法学院就有一些同志从事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工作。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北京政法学院一九八二年九月四日院长办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青年研究学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中旬成立。天津市青年研究学会是全市性专门研究青年和青年工作理论的跨学科学术团体,其宗旨是会萃多种学科的专家、学者及热心青年工作的同志,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和信息交流,使青年工作在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更好地服务于改革,推进我市两个文明的建设。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天津市青年研究学会章程》并选举了领导机构。市委副书记张再旺同志任名誉会长;团市委副书记孙海麟任会长、罗保铭等九人任副会长,左志兼任秘书  相似文献   

10.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能 《青年研究》2003,(11):30-37
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较完整地介绍了越轨社会学领域中有关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种种理论取向 ,结合对中国社会现实情境中可能影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重要的社会趋势的分析 ,对各种越轨理论在中国情境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简要评估。进而建构出了一个在中国社会情境中研究青少年越轨和犯罪问题的整合性理论框架 ,并给出了如何控制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鲍晶晶 《学理论》2013,(8):71-72
青少年犯罪问题在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日益凸显,在总结归纳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国内外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的理论分析研究。从心理学多层面分析总结青少年的犯罪成因,这对于预测与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显著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登了丛文辉同志关于《“青少年犯罪”不是法律概念》的文章。读后,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与作者商榷。 (一) 研究“青少年犯罪”是不是法律概念,首先涉及到对“青少年犯罪”如何认识。“青少年犯罪”是人们通过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概括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人们接触了大量的青少年进行违法犯罪的社会现象以后,形成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和所以能在我国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中,被  相似文献   

13.
回顾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30年的历程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研究不仅仅推动了青少年犯罪学与犯罪学的产生,还在推动国家和社会公众重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促成矫正主义青少年犯罪观的形成、促进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形成与完善,以及推动未成年人专门立法的诞生、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30年来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也存在着学科独立性的缺失、研究对象界定的悖论、实证研究方法的缺失、青少年犯罪研究专业槽的缺失、青少年犯罪研究各学科之间的隔阂与分裂等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在美国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第一号社会问题,青少年中暴力事件逐年增加,参与犯罪案件的年龄越来越小。 为防止青少年犯罪的进一步蔓延,美国国会新近制定了犯罪法和枪支管理法,同时国家和私人团体也增加了对犯罪研究的拨款和捐赠,近年来,国家拨款的大型研究机构包括国家青年调查及罗切斯特、丹佛和匹兹堡3个青少年研究中心,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展开了全面的追踪研究。美国国家暴力研究中心由卡内基大学、匹兹堡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及芝加哥大学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研究在我国已初具规模,但还沒有形成完整的框架。现在的研究还处在探索积累的阶段。一种理论的成熟期是在它的归纳——演绎阶段,应该承认我们的青少年犯罪研究还沒有达到这个阶段。有些理论工作者现在就想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犯罪理论,这是一种超越阶段的做法,所以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这种情况,在这里想对我国目前的青少年犯罪研究进行一些零星的思考。主要思考以下几个内容:一、青少年的法律地位问题;二、青少年犯罪的实际处遇问题;三、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方法问題。  相似文献   

16.
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外国学者称之为社会的“瘟疫”、“癌症”,把它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正由于青少年犯罪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刺激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兴起。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作一探讨。 笔者认为,法学领域中的青少年概念与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的青少年概念  相似文献   

17.
在青少年犯罪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研究工作者常常把为满足个人的物质欲望,从而以非法手段获取和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的犯罪,统一称之为青少年物欲型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这类犯罪常表现为盗窃、抢劫、卖淫、走私贩毒、拐卖人口等犯罪形式。在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六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术讨论会上,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发展趋势等展开了不同意见的爭鸣。通过讨论,基本上取得了共同的看法。现将讨论过程中的不同意见整理如下,以便于大家进一步研究探索。 1.社会主义制度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问題。大致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19.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能 《青年研究》2003,(12):32-40
续上期二、当代中国社会情境中与青少年犯罪现象相关的重要社会趋势在介绍了越轨社会学中的各种理论取向 ,以及它们关于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专门研究之后 ,我们希望能够回到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境当中 ,讨论影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重要社会趋势。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青少年犯罪现象背后的重要社会趋势 ,如皮艺军把建国以后的两次生育高峰 (分别是 195 0年代中期和 1980年代初期 ) ,列为整个 1980年代和现阶段青少年犯罪高峰期的主要原因 (皮艺军 ,2 0 0 1:3 0 0— 3 0 1) ;而郭星华也把我国社会孩子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危机 ,列为青…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而且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毒品泛滥之后的第三个社会公害,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以遏止、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抽样调查,谈一下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