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及塞罕坝精神,我有两点体会。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塞罕坝林场是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塞罕坝林场在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改善,是修复生态、绿色发展的典型示范,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
各地传真     
古蔺县:央视《乡上》尽显古蔺苗族文化风情 3月中旬,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古蔺苗族文化风情专题在古蔺县大寨苗族乡踩山坪拍摄完成。栏目组在大寨苗族乡就古蔺苗族婚俗文化、苗家刺绣等特色文化进行拍摄。  相似文献   

3.
1996年11月5日,在西昌召开的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省长宋宝瑞在讲话中说:“古蔺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非耕地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双非’开发扶贫模式。”受到省长肯定的古蔺“双非”,正在成为该县经济百花园中一束鲜艳绚丽的烂漫山花。“双非”开发 春潮涌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列入国民经济组成部分,成为公有制经济重要补充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古蔺山区经济结构调整中得到发展。到1993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达4308户,私营企业也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2月5日,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73岁的塞罕坝林场退休职工陈彦娴是林场第一批建设者中的一员,她在领奖时说,"在今天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家喻户晓,它通俗而深刻地讲清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塞罕坝的故事印证的也正是这样一个绿色道理。还有许多像塞  相似文献   

5.
正在冀辽蒙三地交界处的平泉市东北部,有一片22万亩的人工林场,青峦叠嶂树木葱茏。这就是我省第二大人工林场——黄土梁子林场,它就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挺立在风沙南侵的最前沿。在这片绿色的山林间,活跃着一支以山为伴、以树为友、以林为业的务林人。64年来,他们用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开创了贫瘠石质山区的造林奇迹,把濯濯童山变成了如黛青山。站在新的起点上,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黄土梁子林场创业创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先后担任过泸州市经委主任等多项职务的朱家德调任古蔺县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古蔺这个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迅速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巨变。  相似文献   

7.
《机构与行政》2018,(4):65-65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4月1日上午,山东省编办组织干部职工共60余人赴省药乡林场开展'绿色公益、编办行动'义务植树活动。 到达植树地点后,经过林场工作人员对植树要领及有关注意事项的简单培训。  相似文献   

8.
创造绿色事业的女强人──记大杨树林业局家庭林场专业户魏丽霞今年33岁的魏丽霞是大杨树林业局卧罗河林场一位普普通通的蒙古族女工,共产党员。她承包家庭林场九年来,累计造林1.44万亩,植树325.2万株(落叶松)。现已发展成为集营林生产,种植业,养殖业为...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7,(21)
正中共漠河县前哨林场总支委员会始终恪守党的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弘扬大兴安岭精神,把对党的信念坚守转化为打造"两座金山银山"的实际行动,在"神州北极"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林场坚定走"创新发展之路、协调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开放发展之路、共享发展之路"新要求,依托地缘资源,盘活固定资产,促进林场发展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0.
守护     
杨文斌 《当代贵州》2013,(26):32-33
在平均海拔2350米的滇黔交界处,有一片绵延11公里的林场,镶嵌在莽莽乌蒙群山之中,如一块绿色翡翠。有两代人28年守护着这片茫茫林海——父亲退休了,孩子们便接过了护林的责任。这片位于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东南面的林场名叫沙子坡林场,占地27740亩,是目前威宁自治县面积最大,保护得最完好的一片林区。过去,这里曾是一片黄沙遍地的荒坡。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年沙子坡周围的  相似文献   

11.
<正>"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学习宣传河北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体会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用心体会总书记对河北发展的关心关爱,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认识化为自觉行动,做绿色发展的实  相似文献   

12.
古蔺县围绕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利用丰富的兰文化、红色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资源,以打造“古蔺本土廉政文化品牌”为主题,深入推进具有古蔺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跨越55年,三代人奋斗不息,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这是怎样的人间奇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先进事迹,号召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7,(10)
<正>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高度评价"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并就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出响亮号召、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正这里的绿水青山是一粒生态文明的种子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内:自1962年2月建场以来,一代代林林场干部职工始终牢记使命、顽强拼搏,在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区内,成功建造出森林总面积112万亩、资源价值超153亿元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为华北地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绿色奇迹,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会见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时说,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  相似文献   

17.
<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在这一重要战略任务的实践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今后持之以恒地推进生  相似文献   

18.
1935年3月15日,中央红军自遵义西进,占领仁怀,由茅台三渡赤水,进入川南.蒋介石误认为红军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令周浑元纵队主力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向古蔺追击;令孙渡纵队在毕节、王家烈纵队在金沙以北截击;令川军潘文华部5个旅在叙永、古蔺防堵,一部由茅台西渡赤水河尾随;令第五十三师由石阡向遵义推进;同时严令各部构筑碉堡和封锁线,企图把中央红军聚歼于古蔺地区.正当各路敌军扑向川南、尚未形成包围之际,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红军主力迅速东进,摆脱敌人的围攻.3月20日,红一军团一个团伪装成主力,由铁厂、两河口地区大张旗鼓地向古蔺以西前进,吸引川、滇军向西.21日晚至22日,毛泽东等指挥中央红军主力以隐蔽、神速的动作,由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等地向东四渡赤水,经临江场、楠木坝、花苗田挥师南下,使敌人在北面布置的堵截防线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9.
陈朝龙  冯永宽 《求实》2006,(Z4):162-163
一、贫困现状及成因 古蔺地处川南乌蒙山区,幅员面积3182平方公里,全县辖29个乡镇,80万人口,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2001年至2003年,古蔺连续3年遭受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农村大量已解决温饱的人口返贫.据县扶贫办2004年调查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有31.5万人,其中637元以下的就有10.05万人.扶贫开发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7,(9)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习近平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