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益是厂家生产产品得到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收益并不等于利润,它既包括用于购买各种生产要素而支出的成本费用,也包括除去成本费用后所余下的利润。因此,收益是成本与利润之和。因为收益是产量与价格的乘积,所以,如果不考虑价格的因素,收益就是产量。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总收益是厂家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平均收益是厂家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边际收益是按厂家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相似文献   

2.
2.3 生产者行为——利润最大化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生产者即厂商自然被假定为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利润。当生产者决定是否要多生产一件产品(边际产量MP)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生产这件产品的成本(边际成本MC)和生产者面对的市场价格(边际收益MR)。即所谓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的关系。只有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利润(MC=MR)时,生产者的利润才会达到最大。这是在短期生产者通过选择最优产量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见图2—2)而在长期,生产者则必须坚持同样的边际成本花在不同的投入要素上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3.1.2 外部效应的存在 外部效应指一经济体的行为影响了另一经济体的利益,但不存在正常的补偿管道。外部效应产生在交换双方的“外部”,包括正效应与负效应。有外部效应存在时,各个市场主体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之和就不再等于社会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均衡点与各个市场主体的均衡点便会发生偏离。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收益大于个人边际收益之和,社会均衡大于竞争均衡,表现为生产不足;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个人边际成本之和,社会均衡小于竞争均衡,表现为生产过度。  相似文献   

4.
组织人力资源配置中的边际收益递减问题具有短期适用性,前提是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的投入不变,特点是先递增后递减;组织人力资源配置中边际收益递减的特有原因是要素配合随着人员投入的增加越来越不合理,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员工之间制造出来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组织可以通过合理确定人员的雇佣数量,保持最佳技术系数不变,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生产管理,实施针对性的员工培训、开展工作分析等措施消除边际收益递减的不良影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利己或自私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市场动力。实质上利他才是推进经济长期发展的真正市场动力。确定市场边界的基本原则应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边际社会成本等于政府决定资源配置的边际社会成本。政府的主要职能应包括:一是要做好产权界定工作;二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三是要维护好市场秩序;四是要调控好宏观经济;五是要提供好公共产品;六是要大力促进第三部门发展;七是搞好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的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是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构建者,而不是唯一的构建者。也就是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构建要受到农户成本收益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影响,是由政府、农户和定点医疗机构三方博弈决定的。因此,调整这三方的成本收益结构,要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农户和定点医疗机构三方的成本收益,从而加以系统的解决:一是要强化政府的责任,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二是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三是改革农村卫生体系,强化三级卫生网络,规范药品流通体制;四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共济意识和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7.
成本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与城镇化的效率、质量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态势的下滑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成本越来越高。这一方面使政府支出被迫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收益的递减趋势,地方财政又越来越困难,这样反过来又严重制约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绕开高成本的城镇化,实现低成本的可持续性的城镇化是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国有企业实施规模化经营的理论背景 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其理论依据来源于现代微观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理论,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规模扩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互动关系。 现代微观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指在投入增加的过程中,产生出增加的比例超过了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投入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是前提,并且由此提高了单位投入的产出,或者换言之,降低了单位产出的平均投入。企业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增加了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使得分摊在每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减少了,从而降低了生产的单位成本,收益的增加和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会进  相似文献   

9.
凯恩斯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新古典经济学退出了西方经济学舞台,资产阶级普遍恐惧,千方百计寻找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灵丹妙药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1936年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着资产阶级经济学又发生了第三次重大变革,即"凯恩斯革命",从而完成了从古典传统经济学向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历史性转变.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理论的出发点,他认为,社会的就业是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用他的话说,就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且企业家们的预期利润达到最大时的总需求.而有效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决定于三个基本心理定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灵活偏好规律".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存在失业和萧条,主要就是由于这些心理规律的作用所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而危机的爆发则主要是由于对投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而引起的"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在此理论基础上,他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也就是扩大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采取财政金融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息率,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经济的充分就业均衡.  相似文献   

10.
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也称规模的经济性,指的是因生产规模的变动而引起的收益的变动,它反映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规模经济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1、产品生产规模的经济性。这主要指由于生产专业化带来的。2、工厂规模的经济性。是指由生产某产品所特有的技术和设备所决定的规模经济。3、公司规模的经济性。很多产业中只有几个大公司,公司中合并了很多工厂,这些工厂或者是生产同类产品,或者是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按阶段连续操作。规模的经济性与生产技术水平、营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强调规模经济并不意味着工厂或公司的规模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行政低效率的成因及其对策,作者认为行政低效率—由行政主体追求效用最大化,二由行政行为的总成本大于其总收益,三由行政行为的边际成本大于其边际收益,四由行政行为信息不对称等引起。针对这些成因,作者设计了行政激励机制、行政约束机制及行政监督机制来综合解决其低效率的问题。现刊登出来,供我国当前开展的行政体制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人的能力和技能作为人力资本的定义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把作为载体的人与人的能力相分离是基于伦理的约束,是经济不发达阶段下的一种折衷.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人力资本的概念存在内在张力.基于人本角度的理论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是作为整体的人;人力资本的本质特征是人性,即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具有不同的表征;在创意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投资将是一个运用人性的问题,它的投资范围从对人的物化能力的投资扩展到精神方面的投资.增加对人力资本精神方面的投资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效果,有助于实现帕累托推进.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十年后,俄罗斯的产业结构依然保持着前苏联经济结构的基本格局和特点,而且其产业中轻重结构更加畸形,原材料化趋势更加严重,出现了自发性和退化性的反工业化趋势.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和准租金所构造的模型,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对俄罗斯的这种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经济理性所在,然后从该模型的前提条件人手,探讨这种经济理性背后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1.新经济是报酬递增的经济 根据世界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的定义,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关于诀窍的知识,那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技术;另一类是关于属性的知识,那就是人们所说的信息。与技术有关的知识可以直接提高生产效率,而与信息有关的知识则可以通过降低经济活动的信息成本来提高人们经济活动的效率。因此,当新经济用知识要素取代传统的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时,就会因为生产率提高而实现报酬递增。  相似文献   

15.
文章概述了经济学说史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争论.来自意识形态的挑战一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价格和利润;二是试图以边际效用价值来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三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来自社会经济现实的挑战一是如何解释生产过程自动化价值创造的源泉;二是收入或其它要素是否决定商品的价值;三是知识经济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型人力资本,具有发现市场非均衡并使之恢复均衡、社会稀缺的创新特质,是能够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产出效果具有乘数效应并且边际报酬递增的一种专业化高级人力资本,主要涵盖战略、制度、技术等几种类型。而所有用于增加人力资源同时制约它将来货币与心理收入的行为定性为人力资本投资,涵盖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等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反腐是社会力量参与反腐败的一种重要形态,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正向溢出效应。反腐行动者的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导致网络反腐的正外部性。网络反腐在本质上可分为私利反腐、众利反腐、公利反腐三种类型,其正外部性阶梯逐层升高。偏离了成本收益适度均衡的正外部性导致网络反腐的低效率,难以达到社会所需要的供给总量。就整个社会的反腐资源有效配置而言,网络反腐不是供给过量,而是有效供给不足。通过选择性激励、竞争性购买、规范性保护和替代性供给,可以调适网络反腐行动的成本收益关系,提高网络反腐的效率,推动中国廉洁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理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很多 ,外部性理论认为 ,如果对某种环境因子 (在这里指的是环境容量资源 )使用的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个人成本 ,也就是说 ,此活动对社会施加某种某些成本 ,而这一成本又未进入使用者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总成本 ,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对于相关的生产或者消费者而言 ,这是非常有利可图的 ,因此这些生产者会倾向于扩大外部不经济性 ,导致对环境容量资源过度利用 ,环境污染也就随之产生。二、环境治理的经济手段以著名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强调通过政府干预的手段使得外部性内部化 ,而…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环境问题产生与治理的一般理论分析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环境问题是因生产、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一种“外部不经济性”后果。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在获利动机的驱使下,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只计算对自身利益产生直接影响的成本和收益,不考虑其活动造成的环境成本代价,有时甚至将环境成本转嫁给他人和未来,造成单个市场主体的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不一致,出现“外部不经济性”,这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经济根源。如何使负外部效应内在化?著名福利经济学家庇古主张国家对造成污染的当事人或课以赋税,或罚款…  相似文献   

20.
信用缺失 ,即失信 ,简单地讲就是违约。但由于契约既有明确契约 ,又有默认契约 ,因而对明确契约的违反或对默认契约的侵犯都应算入失信的范畴。我国现阶段 ,各类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 ,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因此 ,重建社会信用刻不容缓。一、信用重建对制度结构的需求失信行为是在既定的制度约束下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根据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作出的选择 ,即人们从失信行为中得到的收益大于他为之付出的成本。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还不够深入 ,因为它仅仅解释了事实 ,并未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