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安安(化名)今年15岁,是重庆市忠县某镇小学六年级学生。于安安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他爷爷原是县城一家企业的干部,退休后回到农村的老家,办家禽饲养场,年收入不菲。家里盖起了大洋房,于安安的爸爸是个厨师,长年在深圳的宾馆做掌勺师傅,精明能干的母亲,跟安安的爸爸在深圳的宾馆做白领管理,两口子月收入数千元。  相似文献   

2.
手机阅读     
空桑 《南风窗》2011,(24):97-97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李敖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版马上阅读:编辑短信"搜李敖"到10658080"坐牢家爸爸"对女儿的函授教育李敖是作家,他又自称是"坐牢家"。因为妻子与他离婚后又在美国生女,他又阴差阳错地"成了美国人的爸爸",但在女儿十二岁之前,这位"坐牢家爸爸"坐了五年八个月的牢,跟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一周。  相似文献   

3.
唐涛 《工会博览》2005,(2):34-36
时间真快,又到年关。 年根儿到了,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亲人,想到团聚。跟家人摆上一桌年夜饭:向妈妈说说这一年的不容易,跟爸爸谈谈明年的打算,与亲人和朋友们好好放松一下,再喝上几杯暖心的酒。可是,在充满着诱惑与激情的大都市里,还有一群不为我们所察觉的人,他们面对的困惑显得那样现实,那样无奈………  相似文献   

4.
童话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 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 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 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相似文献   

5.
正"喂,丫头啊,干嘛呢?……哦,没啥事,你妈妈带外公看病去了,我就问问你,电视上说北京又雾霾了,要注意身体啊!"这是最近爸爸在电话里经常说的话。爸爸是耍杂技的,都说孩子小时候不记事,可我对幼儿时的个别片段却记忆犹新。记得在我刚会独自站立的时候,爸爸很喜欢用一只手将我托举至空中,让我在他温热厚实的掌心上站着,这个亲子游戏对于爸爸和我来说既简  相似文献   

6.
父亲(散文)     
小时候我常常惹事,母亲总跟在身后絮絮叨叨,我只当她在念经,依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母亲慢慢发现谩骂是无用的。后来她改用一招:告状。父亲从田里一回来,母亲就嘀咕着说我这不  相似文献   

7.
吴珮均 《工会博览》2014,(15):48-48
“喂,丫头啊,干嘛呢?……哦,没啥事,你妈妈带外公看病去了,我就问问你,电视上说北京又雾霾了.要注意身体啊!”这是最近爸爸在电话里经常说的话。爸爸是耍杂技的,都说孩子小时候不记事,可我对幼儿时的个别片段却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8.
正"孩子,别哭,有什么困难跟我说。"在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门口,一名女学生依偎在校长张桂梅怀里哭泣。这位女孩是华坪女高毕业生吕娜的妹妹,目前在当地一所初中读书。张桂梅在家访时认识了她,并一直支持帮助她上学读书。但女孩因为思念去世的父亲,好几天没有上学。"想爸爸了就到坟上跟他说说话,要好好读书,不能让爸爸失望。"  相似文献   

9.
纸上排气阀     
《南风窗》1996,(11)
暑假的一天,上小学的儿子突然问我:“你是几等爸爸?”我感到很愕然,心想爸爸还有等级之分?我反问儿子:“几等爸爸是什么意思?”儿子说道:“一等爸爸不说话,二等爸爸打电话,三等爸爸说好话,四等爸爸在家骂。”然后儿子又详细解释说:“一等爸爸有权有  相似文献   

10.
小云今年上高二,因为最近一次考试失利,她竟然坚决要退学。爸爸百般劝说也不听,小云妈妈更是气哭了好多次。父母跟她谈了很多次。都说不会给她太多的思想包袱,只要她能努力学习就可以了。但是小云却无论如何也不去上学,硬赖在家里一个多星期。这事还惊动了学校,班主任老师来家访,父母以小云生病请假两周搪塞了过去。  相似文献   

11.
七岁:十四岁:二十岁:二十五岁:三十五岁:四十五岁五十五岁:六十岁:“爸爸了不起,什么都懂!” “好象有时说得也不对……”“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假如爸爸当年象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可怜的爸爸!你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北京的刊物办得不错,大家要求订《十月》。”“要么订一年、半年,哪有订十个…  相似文献   

12.
前天,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给我打电话,神秘兮兮的说,爸爸,跟你商量个事,我想写本书。听后,我心里格登一下子。说实话,我听了女儿不知天高地厚的话,真有点吃惊。写书对我来说,是个神圣的事,我历来把写书的人敬若神灵,没想到“神灵”会降临到我家。太突然了,突然得我都难以接受。但作为一个父亲.我不舍得打击女儿的积极性,就说,好吧,你写吧,写好后让爸爸学习学习,爸爸愿意给你当打字员,给你打印书稿。临了,女儿告诉我她的写书计划,每天写一个小故事,串成一本书。  相似文献   

13.
敝人生性淡漠,更疏于游乐,故合家出外寻乐的机会甚少,常慧得妻儿多番数落。可不,又来了。刚考完中段试的小儿,在母亲的“教唆”下,便又缠上了我: “爸爸,可怜可怜我这一轮的脑力花费吧,带我出去放松放松,不然,成绩不好,别怪我……”看着儿子那副委屈模样,只好勉为其难了。于是,星期天一早,合家欢天喜地向动物园进发。  相似文献   

14.
正前不久,一些网友拍下了自己不打招呼突然回家时的瞬间。妻子丢下锅铲,上来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母亲跌跌撞撞,像孩子一样兴奋地冲过来……每逢过年,我们从四面八方跨越千里奔波回家,到底图啥?图的就是跟家人团圆,满怀思念地去迎接那期盼的眼神和深深的挂念。  相似文献   

15.
近看章诒和     
《往事并不如烟》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久,作者章诒和女士便赴香港一所大学访问。我正好也来到这所大学短期逗留。一见她,我便告之,你的书销得很热。她说:"编辑告诉我,对不起,稿子被砍得遍体鳞伤,您就别看了。所以书出来后,我到现在也没有看。"我赶紧翻书,那些我读原稿时印象最深的地方,颇有缺略。比如章诒和写到一件1962年的事。罗隆基告诉她父亲:"伯钧,我俩上了大英百科全书啦!"第二天章伯钧精神很好,对章诒和说:"我想,有些事情现在可以跟你讲一讲了……前两年,爸爸还期待着摘帽子,现在戴不戴、摘不摘均无所谓。只是连累了  相似文献   

16.
星竹 《法制博览》2008,(10):14-14
意大利的琼·撒西,因自小家境贫寒,9岁时不得不退学,跟母亲在一所学校边上开设了一问文具店。因为店小得只有七八平方米,因此赚不了多少钱,只能简简单单地维持生活。可母亲却拿出一大瓶胶水,供学生们在买信封、贴邮票时白用。  相似文献   

17.
公随 《工会博览》2014,(3):39-41
1964年春节前,大约是腊八过后的几天里,一个小老太太随着父亲进了我家的门。我记得很清楚,这个老太太的发型不像我妈妈那样是剪短的,而是在后头梳了一个髻子。那天早晨天还没亮,妈妈就摸着我藏在被窝里的头说,今天不许睡懒觉,一会儿三奶奶来。当时爸爸不在家,妈妈说是在单位值班,天亮了才能回来。我不知道还有三奶奶,只知道在北京远郊的顺义老家有一个爷爷和一个奶奶,但也因为只让母亲带着回过一次老家,已经记不得他们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房子     
杨虹 《工会博览》2010,(10):46-47
1993年父亲去世后,母亲开始居无定所的状态。 她和父亲原本在矿区有两处房子,一处平房和一套一室的楼房。父亲离世,母亲开始跟我大哥大嫂居住,帮他们带带孩子,做做饭。直到2001年大哥买断工龄离职失业,女儿渐渐长大需要独立的空间学习和生活后,大哥家两室一厅的房子就和他家的收入一样就逼仄艰难了,母亲开始自己偷偷地独坐一角唉声叹气。  相似文献   

19.
正母亲来城里小住,非要给我们做春饼。母亲挽起袖子时,我就想到了当年她做春饼的模样来。我的老家在农村,村旁有一处偌大的水湾,祖祖辈辈就在这里生活和度年月。姊妹几个我最小,母亲总宠着我。小时候做春饼时我想拿块面团玩,母亲就是不让。母亲说:"这年月最珍贵的就是粮食,等以后日子好了,随便你怎么玩都行。"话虽这么说,母亲还是揪下一点点面团给我,等我不玩了,母亲就用它做春饼自己吃,干净的留给我们。为了做春饼,母亲总领着我到野地里挖野菜。野  相似文献   

20.
释然 《工会博览》2006,(6):31-31
女儿问:“爸爸,太阳、月亮和星星是什么?”爸爸答:“吉祥三宝。”女儿问:“妈妈,绿叶、花朵和果实是什么?”妈妈答:“吉祥三宝。”女儿问:“爸爸、妈妈和我是什么?”爸爸答:“吉祥三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