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染裘新桥     
刘庸诚 《黄埔》2007,(6):30-31
我是黄埔十期一总队学生,1936年6月从南京本校毕业。当时分在校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黄埔一期),其下有两个团。第一团团长周振强(黄埔一期)、二团团长胡启儒(黄埔二期),驻在孝陵卫,负责拱卫首都南京。我当时在二团一营三连任排长,教导总队排、连长以上都是黄埔生。  相似文献   

2.
黄埔老照片     
《黄埔》2006,(3)
延安的黄埔生1939年11月,黄埔校友郭化若(左一)、王诤(右一、黄埔六期)与滕代远(左二)、曹祥仁在延安合影。(本刊资料)抗日宣誓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勇抵抗。时任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旅长的黄埔一期学生宋希濂(前立者)率全旅官兵向国民党当局提出赴沪参战的强烈要求,图为全体官兵宣誓抗日的情景。(本刊资料)毕业时分黄埔十七期同学李正福(前排左二)与第十九总队第三大队第十一队步科的湖北谷城籍同学们在1941年11月毕业时合影留念。(李安录供稿)捐款购飞机齐心打鬼子1933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师生为支援抗战捐款8万元购买了…  相似文献   

3.
郑雄 《黄埔》2010,(4):32-33
1942年,我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毕业后,任一○○军七十五师二一五团少尉排长。当时,七十五师是后调师,负责从江西、福建等地带新兵到长沙、常德前线。两年多来,我除了送兵到前方时听到远处的炮声外,没有亲身打过仗,因此我曾想过另调能上前线作战的部队。  相似文献   

4.
郭相彦 《黄埔》2009,(3):15-17
黄埔第五期生郭汝瑰,1907年9月15日生于重庆市铜梁县永嘉乡达昌池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之家。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二十四期。“九·一八”事变后忿然退学回国。1932年3月考入中国陆军大学第十期。1935年以全校成绩第一名毕业,进入陆大研究院深造,并担任陆大战史教官。1937年5月正式调离陆军大学,到常德国民党十八军十四师任参谋长。  相似文献   

5.
赵抗强 《黄埔》2007,(2):29-29
1944年8月,我从陆大参谋班毕业,分配到七十九师任作战参谋,师长段霖茂(黄埔四期)。当时日军攻占温州之后,集中万余兵力,沿瓯江而上,向丽水进犯。第二战区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黄埔一期),指挥八十八军、七十九师、新编二十一师、暂编三十三师各部兵力,策划在丽水、碧湖、大港头地区,歼灭来犯之敌。七十九师奉命占领大港头,师长指挥各团,紧急行军,于次日午后到达。我携带军用地图随副师长视察阵地,部署兵力,以二三六、二三七团占领大港头及其两侧,二三五团为预备队,机动待命。  相似文献   

6.
蓝显宗 《黄埔》2007,(3):32-33
1945年4月14日,我在成都本校十九期毕业后,被分配到陆军第九十四军(军长牟庭芳,部队正在湖南芷江前线作战)。报到后,分配到军辖一二一师三六三团一营三连任少尉排长(一二一师师长韩迪,三六三团团长饶启尧,一营营长艾时纯,三连连长徐昌)。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7,(2)
正梁汉周,1915年8月生于广东云浮新兴县太平镇江上村三多坊,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军官训练班学员。与绝大多数黄埔学生毕业后奔赴战场不同,作为学员的梁汉周是历经战火洗礼后才被上级送入军校受训而成为“黄埔系”的。衡阳会战中弹负伤1944年1月,从罗云师管区上等学兵队毕业的梁汉周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62军151师453团2营6连任排长。4月,随第62军乘火车前往湖南,参加了史上著名的衡阳会战。第一次上战场,  相似文献   

8.
血染龙门     
李冠唐 《黄埔》2007,(4):38-39
1944年5月10日,为配合豫南平原大会战,十四军(军长陈铁,黄埔一期)/k十五师(师长陈德明,黄埔一期)奉密令,撤出渑池观音堂一线的黄河防务,以最快速度占领天险龙门,堵截日寇南犯。当时八十五师下辖二五三、二五四、二五五步兵团,加上师属连及野战医院等约7000人。  相似文献   

9.
我是黄埔军校第九期学生,193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校工作期间,历任区队长、队长等职。1934年6月16日,我参加了黄埔军校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就记忆所及,将当时的情况追记于后。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联的支持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于1924年6月16日,毅然在广州黄埔岛上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从军校毕业的同学们,在东征、北伐中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打倒了许多地方军阀,成为举世闻名的革命军队。从六期以后,学校北迁南京,遂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门外修有一条宽广的柏油路——黄埔路,以示本校为黄埔军…  相似文献   

10.
黄埔六期同学王诤(原名吴人鉴,江苏武进人),军校毕业后在江西“剿共”的第十八师负责无线电台,1930年12月随师长张辉瓒一同被红军俘获。(后王诤加入红军参加了长征,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中央军委三局局长、红军通信学校校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兼电讯总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邮电部副部长、中央军委通信部长、通信兵部主任、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第四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共中央委员,1978年8月病逝。)黄埔四期学生、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11.
陈宇 《黄埔》2012,(4):50-53
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是大革命时期军校的最后一期毕业生,在整个黄埔军校史中占据显著地位。国民党军队中的许多知名将领,共产党军队中的20多位著名将领,都是黄埔四期生。在共产党军队里黄埔四期生的堂堂阵容之中,还有一位开国将领应当列入,他就是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省港工人大罢工、百色起义、中央苏区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12.
何兰生 《黄埔》2007,(2):23-24
姚子青(1908-1937)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人。1926年10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入伍生总队,1927年7月升入第二总队步三队军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毕业,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任上尉连长,1934年任该师少校团附。1935年改任营长,1936年升任陆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团第一营中校营长。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6,(5)
正用兵如神露锋芒1930年冬,国民政府中央军教导第2师改番号为陆军第4师,师长是徐庭瑶。该师第11旅(后改为独立旅)旅长是关麟征(黄埔1期),第11旅第21团(后改为第1团)团长是张耀明(黄埔1期)。覃异之(黄埔2期)任第21团第2营少校营长。1931年7月19日,原西北军冯玉祥部将石友三通电反对蒋介石,  相似文献   

14.
少将李逸民     
毕一功 《黄埔》2012,(1):48-50
李逸民(1904—1982),原名叶书,字有基,浙江省龙泉县天平乡(今安仁镇)李登村人。1921年考入杭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2年夏,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留校任政治部宣传干事,编辑《黄埔日刊》。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南昌起义。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6,(1)
正第二次东征前,钱大钧任黄埔军校参谋长,并任教育长,负责黄埔军校的教育与训练,还兼任教导第3团团长。在第二次东征结束后的1925年12月20日,黄埔军校呈请调任钱大钧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副师长(师长何应钦),兼任司令部参谋长。12月22日,钱大钧正式升任该职。不久,何应钦接替蒋介石出任第1军军长,钱大钧也接替何应钦担任第l师师长。此后,军事生涯发迹于黄埔军校的钱大钧在国民革命军中  相似文献   

16.
韩兢 《黄埔》2006,(2):42-45
桂南战役1939年3月,韩练成到广西,任第十六集团军第一七○师副师长兼五○八旅旅长。11月中,日军集结陆军4个师团及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在钦州湾登陆;12月初攻占高峰隘、昆仑关。12月中,白崇禧指挥反攻,中国军队15万人参战。其布署是,中路,第三十八集团军第五军3个师主攻昆仑关;东路,第二十六集团军第六十四军2个师和第六十六军截击邕钦路;韩练成所在第一七○师在西路,是攻高峰隘、防邕宾路的第十六集团4个师之一。12月底,中国军队攻克昆仑关,毙伤日军4000人,我方伤亡14000人。参战军、师、旅主要军官中黄埔同学有第五军军长杜聿明(黄埔一期)…  相似文献   

17.
敬爱的老学长徐向前元帅说:“黄埔师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将我的亲身经历进行追忆,作为黄埔母校八十校庆的献礼。1942年,我从黄埔军校成都本校十七期炮科毕业,分配到江西三分校任十八期区队附我很清楚培养抗战急需的军事政治干部十分重要,但亲人在日寇南京屠城中惨遭杀害的深仇大恨时刻涌上心头。为此,我数次向学校沈发藻主任(黄埔二期)请缨,终被获准。194年夏我被调往三战区五十二师师部任作战参谋,驻防在安徽宁国和浙西一带,对敌作战。师长先是冷欣(黄埔一期),后是刘秉哲(黄埔二期)。全师各级军官中黄埔同学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何兰生 《黄埔》2007,(3):25-26
路景荣(1902-1937)原名精荣。字静吾,江苏武进人。少将师参谋长。1917年其父母至湖南长沙经商,他随至长沙上中学。经商不利的父亲病故后,中学未能毕业的路景荣只身至广州谋生。受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腔热血,壮志满怀,于1925年冬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科,1926年10月毕业。因成绩优异,曾留校工作。1929年回到常州与张瑞华结婚,时任陆军第五八三团副团长。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李默庵将军诞辰100周年,回想我家几代人曾与他交往的经历,我更加缅怀这位老前辈。李默庵将军是湖南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血战沙场几十年,战功卓著,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过重要贡献,是位著名的爱国人士。由于我的叔祖父段霖茂(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在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所辖的第九十八军任军长,我的二姨父杜心如(黄埔一期毕业)亦是湖南人,因此,我的父亲段德峻(后更名德怀,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毕业)在抗日战争期间便与李默庵将军相识,称他为叔叔。后来,我父亲回安徽地方工作,从此,我致)在我的求…  相似文献   

20.
1938年2月.豫北战役后,由子国民党军的节节败退,豫北大片山河沦入敌手。中共豫北特委委员程明升在修武、焦作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4月,修武县大东村召开了全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修武抗日政府。程明升任县长。县政府吸收主张抗日的国民党员和民主人士参加,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河南第一个抗日政府。修武抗日政府成立后,与活动在焦作附近的国民党95师联系,取得该师支持。95师师长和地方绅士联名上报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省政府主席程潜批准成立修武抗日政府,修武县政府成了公开合法的政杈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