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自己一生中最难忘难堪的4次教训。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弟弟呢?原来,当时曾国荃刚消灭了太平天国,被慈禧封为湖北总督,但他在湖北境内得罪了慈禧的宠臣官文,一个月内几次被慈禧严斥,同时京城大小官员也都认为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这时的曾国荃可谓精神焦虑日日失眠,甚至一度得了抑郁症,从而萌生了退朝还乡的念想。看到弟弟如此消极抑郁,为了开导他,57岁的曾国藩在金陵官署给弟弟写了一封信,痛陈自己一生引以为耻的4次重大  相似文献   

2.
﹃打铁先须自身硬﹄○金匀史载: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心血来潮,要整饬吏治,在总督衙门口设置了一个“举劾匦”(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让人检举不法官吏。祁门县令包人杰多有劣迹,怕被人举报,便使了个“反弹计”,先投书检举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攻下吉安时偷运两万...  相似文献   

3.
同治五年,55岁的曾国藩在家书中对曾国荃回顾了他一生三次"为众人所唾骂"及三次军事大失败。第二年,他又在家信中对曾国荃回顾了平生"四大堑"。综合这两封信,让我  相似文献   

4.
佚名 《今日广西》2010,(14):40-41
第一次入棺:1908年 同治五年,咸丰帝的定陵完工。按清制,他的两位皇后慈安、慈禧的陵墓只可在定陵附近选址,并只能建一座皇后陵。当时便定下给两位皇太后建一座陵,棺椁并排奉安。慈禧看了奏折很生气:“哪个陵里葬两个太后?这不是明着欺负我们姐妹?”  相似文献   

5.
一对兄弟因猜疑而渐生隔阂,终于有一天,弟弟一把火烧了哥哥的家。哥哥在得知纵火者是自己的亲弟弟时,他在医治烧伤的同时,想尽了办法、拼尽了全力为弟弟开脱。但弟弟仍因犯故意杀人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在这一切已无法挽回的时候,哥哥才明白,在法律面前,他是那么无助,他为解救弟弟所做的一切,也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6.
晚清名将曾国藩,去长沙读书以求取功名。他的书桌就在窗前,后来有个叫展大宽的同学来了,因为来得晚,书桌只好安排在墙角。有一天,他突然冲着曾国藩大吼:“亮光都是从窗子照进来的,你凭什么遮挡别人?”曾国藩一声不响地把桌子挪开。但展大宽仍不满意,第二天,他趁曾国藩不在,竟把自己的书桌挪到窗前,把曾国藩的书桌移到墙角。曾国藩看了没说一句话,之后他就一直在墙角的位置读书。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展大宽又来寻衅。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死后一百多年,对他政治上的评价,直到今天也没有定论,但是,曾国藩会识才用才这一点上,一百多年来却没有异议。曾国藩在世的时候,李秀成说太平天国的失败足“天王不识贤臣”,而曾国藩的成功则是因为“善识人才”。鉴人之术曾国藩“尤善相士”,特别善于识别知识分子。一次,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多时了。曾国藩挥挥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8.
彭玉麟是衡阳县渣江镇人,1816年出生,与曾国藩、左宗棠号为清代三杰。1853年,曾国藩移驻衡阳操练水师,彭玉麟被选入水师做了个营官,在镇压太平天国战争中,彭玉麟升为水师统帅,成为湘军水师中第一员骁将。由于他战功赫赫,清政府多次封授他高官厚爵,均坚辞不就,被时人称为不要官的将军。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组建湘军之初,为了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特制了数把精致的腰刀,并刻上自己的姓氏,让部将献功比武,择优授之。于是,许多将士把能得到曾公奖赏的腰刀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誉,在战场上奋力拼杀。然而到了曾国荃领兵时,许多伙头军也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反动的政治人物。他效忠清王朝,创建湘军,血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被清廷视为“同治中兴”的功臣。但是,曾国藩又是近代史上一位较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以自己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给桐城古文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原本衰败的桐城派出现复振之势。本文不准备全面分析评介曾国藩其人,只就其文学思想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他被戴上汉奸卖国贼刽子手的帽子,为时论所唾弃。曾国藩以一在籍侍郎的身分,创建湘军,统率十余万地主阶级的武装,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与太平军决战十三年之久,杀害起义农民将士数以十万计。他处决被俘者心狠手辣、残酷刻毒,常用剜目凌迟的手段以泄其愤,但从不以杀人多为悔。仅咸丰十一年五月安徽赤冈岭一仗,就杀害2800名已投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保安》2012,(14):63-64
编辑老师: 你好! 我是一名押运员,5月26日下午,我跟几名队友执行完任务回公司交车的时候,正好碰到同事小李的弟弟来找他。当弟弟看到小李手里负责押运时使用的枪支时,就央求小李给自己看看。小李没有想太多,就把手中的枪给了弟弟。虽然弟弟拿在手里不到两分钟就还给了小李,但是这一幕还是让公司的督察员看到了:  相似文献   

13.
《现代领导》2014,(10):40-40
蒋介石很相信曾国藩相人的工夫,他曾经专门研究曾国藩用人得失,并将其用在自己的识人、用人上。蒋介石一生模仿曾国藩为人做事,用人上也多用曾国藩的办法.通过小事和语言观察对方,凡是被他相中的人就能够得到重用,反之,即使有天大本领,不但不为蒋介石重用,反而为蒋介石怀疑、提防。蒋介石建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方式得来他后来最为倚重的三位大将。陈诚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进入黄埔军校读书之后,虽然暗中下决心要创出一番事业,无奈个人条件有限,很多公开的集体活动,很少能够看到他的身影,更无法和当时的黄埔三杰:陈赓、蒋先云和贺衷寒相比,很长时间里蒋介石并不看重陈诚。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与做人     
潘春华 《前进》2014,(12):63-63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晚清著名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所谓"中兴四大名臣"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先贤的推崇之情。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做人上颇有些见解。在曾国藩家书中,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儿子和弟弟一定要多读书,还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归纳起来,就是强调"三贵"。这些读书方法,对于今天的读书做人仍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万鑫 《人民公安》2006,(21):42-44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一名男网友在会见女网友时突患急病,女网友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友谊,互认了姐弟。应该说,这是一段十分珍贵的感情,然而这却成了骗子诈骗的资本。广西大新县一名女老板周玲,在一年多时间里,她认的这个弟弟非常罕见地多灾多难,不断地向她求助,周玲信以为真,竟一百多次汇钱近29万元给弟弟,可以说“创造”了受骗的极致,直到有一天弟弟关掉了手机,她才如梦初醒。2006年8月底,这个骗子“弟弟”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相似文献   

16.
刑警“博”     
刘璐 《人民公安》2006,(17):54-55
母亲给他取名“博”;小他5分钟的双胞胎弟弟叫“硕”,母亲的期望尽在不言中。斗转星移。弟弟硕名牌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做了“白领”,算是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而博,却鬼使神差地做了警察。  相似文献   

17.
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曾国藩经世思想简论黄长义曾国藩是“剿灭”太平天国的湘军主帅,被清王朝推尊为“中兴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洋务运动的前驱人物。他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在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成为一位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  相似文献   

18.
孙胜好 《当代广西》2007,(16):51-51
【案情】黄某的堂叔没有儿女,1959年,黄某亲生父母和其堂叔协商后,把他送给堂叔夫妻当继子。当时黄某18岁,他的亲生父母分了一些家产给他带到养父家。从此,黄某一直和养父母生活。黄某的生母现年老多病,由黄的哥哥和弟弟赡养,哥哥和弟弟生活困难,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要求黄某共同负责生母生活和医疗等费用。但遭黄某拒绝,说他在40多年前就过继给堂叔当继子,没有赡养生母的义务。  相似文献   

19.
兄弟情孽     
2000年 4月 6日凌晨,震惊湘、浙、沪三省市的特大持枪杀人抢劫犯罪团伙在浙江、湖南万余警民的追击围捕中被彻底摧毁,主要犯罪嫌疑人杨良顺、杨卫兵兄弟被当场击毙,从而结束了他们长达 30余年情法不容、生死两难的兄弟情……  本文告诉我们的教训是,即便是爱,失去了理智的导引,也是盲目的,因而是危险的。 兄弟情深   1960年 12月,杨良顺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湘潭钢铁厂一个老实巴交的修理工,母亲在厂里烧锅炉。连续生了四个女儿的父母终于盼来了儿子,给他取名为“良顺”。   1966年 12月,杨良顺最小的弟弟杨卫兵也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似乎一开始就受到了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特别宠爱,自然也就格外的任性和淘气,甚至有些霸道。   但是两兄弟的感情自幼就好得出奇,杨良顺对这个比自己小 6岁的弟弟简直是百依百顺。那时,家境贫困,杨良顺每天早上都提着篮子去捡煤渣补贴家用,顺便买点吃的回来,他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留给弟弟吃。而杨卫兵也总是懂事地让给哥哥。一次,父亲要杨良顺去买一个开水瓶,杨卫兵一定要跟着去,回来的路上,他争着要提,结果一不小心把瓶胆打破了,杨卫兵急得哭了,生怕回去挨打。杨良顺“勇敢地”把...  相似文献   

20.
刘铁铭 《求索》2011,(9):238-240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主帅,其军事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自始至终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才使一大批仁人志士凝聚在他的周围,这是曾国藩取胜的法宝。曾国藩组建湘军,以忠诚倡天下,用“忠义血性”改变世道人心,这就使他的湘军与日益没落的国家正规军队有了本质的区别。曾国藩以“诚”治军,用曾氏“经济学”取代旧理学成为湘军的思想体系,以“诚”待人,以“诚”召人,以“诚”育人。因为曾国藩的军事德育思想以德为本,把修身提到了最高的位置,所以他的军事德育有其鲜明的特点。他认为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所以他把军队变成了陶冶人才的基地。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训军情理并茂。他为帅以身作则,带兵平易廉洁。他事行霹雳手段,爱民赏罚严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