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清乾隆年间尹壮图上疏事件始末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清朝的历史上,尹壮图算不上是什么名人;他虽官居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却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但他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至五十六年初的一段经历却值得读史者重视,至今仍能发人深省。关于此事,《清史稿·尹壮...  相似文献   

2.
一年半前,我躺在肿瘤医院的病床上,常常想,这个病房很可能就将是人生的终点!我对面床铺的老王,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他的全身。有时候难受得厉害,他就一个人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呀?”没过几天,老王便离开了人世。他虽然走了,这句话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里一一活着,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几乎所有听过许嘉璐讲话的人都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他实在太健谈也善谈。这应该归功于他从1959年开始的讲台生涯。但多年来,他对自己却谈的很少,也很少去索求什么,所以一直到1998年夏天,他仍然住在他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八十年代初分给他的一套建筑面积70...  相似文献   

4.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11):10-13
“城”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首先是要有城墙,城墙外还有护城河;城内,则是青石板铺出的长街,古藤老树,小桥流水和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记忆虽有,城却无踪。而耿彦波在当下的大同,却投入巨资改造出了一座古城。2013年春节期间。大同市长耿彦波的离任引发了市民签名、游行活动,耿彦波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人物。耿彦波是个什么人,他是如何来到大同的,又在大同做了什么?市民为何多次签名挽留他?关于他有哪些争议?他的“造城”活动,能引发哪些思考?本期“封面话题”给您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5.
林肯是美国历史的一个谜。他出身贫贱,自学成才,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他一生充满坎坷,饱受挫折。却不屈不挠地追求个人的政治抱负:他的长相平平,不修边幅,却迷倒了千百万的美国人。是什么使林肯享有这样高的感召力?我曾问过许多美国人,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林肯的幽默感染了后人。那么,林肯怎样培养了自己的幽默感,幽默对他的人生又起了什么作用?这得从林肯的苦难人生说起。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在等红灯的时候,突然随地吐了一口痰。那么,你会对他留下什么印象呢?相信大多数人对他吐痰印象很深,却不记得他遵守了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5日,我们迎来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周恩来自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之日始,就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总理。直到1976年逝世,他始终没有离开这个职位,其间共二十六年零三个月。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要说地位和权力,恐怕很少有人比他的更高更大了。但恰恰是他,而不是别的什么人,身居高位却毫无官气,手握大权却从未给自己谋过半点私利。他不愧是全党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的楷模。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永远值得我们大力倡导和认真学习的。周恩来作风,内涵丰富,博…  相似文献   

8.
大无大有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无大有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梁衡今年是周恩来百年诞辰。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陆放翁诗:“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是什么办法化作总理身千亿,人人面前有总理呢?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灵魂的...  相似文献   

9.
狄马 《同舟共进》2011,(6):76-78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人:他生前声名远播,弟子遍布天下,死后却突然变得无声无息,既没有弟子替他整理著述,也没有人继承他的衣钵,甚至连生平、籍贯都渺不可考,后人只在批判他的文章里知道他叫杨朱,是当时一个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大到什么程度呢?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 员吴金印在 河南卫辉市 狮的头乡 10 年工作期间 广施德政, 造福山区农 民。他离开 狮豹头乡以 后,群众自 发地为他立 起一块“德 政牌”他却千方百计动员群众撤去这座碑;群众不依,就在大山绝壁上为他刻下“太行公仆”四个大字,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吴金印的名字。 近读《嘻谈续录》,上有记载:某官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民怨甚深。一日卸任,他却要大家给他立“德政牌”、众议之后,合送一匾,上书“五大天地”四字。官自喜,但不知是什么意思,悄悄打听,原来说他:“走马上任,金天银地;日常生活,花天酒地;坐堂断案,昏天…  相似文献   

11.
2012年6月,山东省招远市张先生将购买不久的红色豪爵125摩托车停在小诸流村的家门口后,步行到邻居家串门。可他从邻居家中出来后。却发现自己的车不见了。张先生立即报了警。然而因当时现场没有留下什么证据,张先生的摩托一直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12.
赵辉 《台声》2013,(8):89-91
绰号“小鬼”的黄鸿升身上有太多标签,而台湾综艺节目《娱乐百分百》主持人和潮流服装品牌主理人,无疑是他最出众的身份。至于“歌手”角色,从最初就附在他身上,但却好像少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13.
他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却让这里的群众为他的行为感动;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在群众中有口皆碑。群众常常在困难与无奈的时候想起他,又常常在他多次真诚奉献之后惦记着他。他,就是开封市人大代表、开封市禹王台区三里堡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东献。  相似文献   

14.
姜志凤 《春秋》2010,(2):49-49
泰安医学院建院之初.曾给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书法家郭沫若先生去信。请求他题写院名。不久,接到回信。院长拆开信封,却什么也没有见到。正在纳闷的时候.一位教授进了办公室。教授问:“院长,哪里来的信?”院长说:“我们给郭沫若先生去了封信.请求他题写院名,他回信什么也没写,只邮来了个空信封。  相似文献   

15.
天外来客     
吉米夜晚跳伞,为避免在空中与别人相撞,身上挂满了红色和黄色的闪光灯。然而他却降在一棵树上,当他挂在树枝上时看见一位妇女站在树下吓得发抖、他向妇女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妇女颤抖地回答:“这是地球。”天外来客  相似文献   

16.
电视无疑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体,很多名人是凭借电视成名的。而董育中作为山西电视台台长,在社会上却没有什么知名度。尽管他曾获得过“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的殊荣,尽管他是山西省委宣传部树立的“宣传思想战线先进个人标兵”,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电视专家。坚实的脚步今年48岁的董育中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已有30个年头。1968年,16岁的他,初中毕业来到雁门关外荒凉而贫瘠的应县农村插队,艰苦单调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他乐观活泼的天性,劳动之余、农闲假日他常常组织伙伴朗诵诗词、纵情歌唱。因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文艺特长,1971年他被…  相似文献   

17.
一位梁上君子和一个女人的“爱情”故事鸽子写下这个标题,我忽然发现并不十分准确,其实在认识那个女人之前,他还不是一个梁上君子。1978年,在有了他的两个姐姐之后父母非要有个儿子不可的情况下,他出生了,一下他就成了爸妈的掌上明珠。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来什...  相似文献   

18.
又到一年清明,我不禁又想起我那未曾谋面而遥在天国的外公——思念的泪水外公周冠华离开我已13个年头,但他对我的勖勉和奖掖却永远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记得小时候,妈妈时常会呆呆地坐在那儿想些什么,瞬忽间她的眼角已噙满泪水;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见到王洪代表,是在重庆渝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位于璧山县丁家镇的苗圃里。已经身为该公司董事长的他,却依然亲力亲为,在苗圃里观察树苗的长势,哪些该施什么肥,哪些该修枝,哪些该除虫,作为行家的他仔细地叮嘱工人,一样不落下。我们的话题也从这个苗圃开始。  相似文献   

20.
《大连干部学刊》2013,(2):62-62
2012年岁末,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深入太行山区。在一间屋子半间炕的贫困户家中,他谈了什么,我们尚无从知晓。但他事后对随行者说的一句话却很耐人寻味。习近平说,“这次来,看到了真正的贫困,值!”无疑,总书记所说的这个“值”字,是因为他看到了真实、听到了真话。用奔波与辛苦能换来真话,感受真实,说明了求真求实者的执著。但同时也说明,即便是像总书记这种位高权重的人,要听到一些真话看到一些真实情况,也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