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警察执法活动中存在着侵犯公民私权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执法者不能准确区分执法权的边界,造成越界执法,导致侵权。建设和谐社会与法制国家必须进一步规范和限制执法权力的运用,实现公权和私权的平衡与协调,在执法中树立以权利为本位的执法理念,明确公权与私权的边界,规范公权力行使,保障私人权益。  相似文献   

2.
浅论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私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权的内涵应该突破民事权利的苑围,作扩大意义的解释.界定为个人权利,即个人应该享有的各种权利。我国传统社会不具备保障私权实现的土壤,改革开放以来.私权文化开始形成:改革实现了利益个别化.为私权文化的形成和私权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催化了权利意识的萌醒:对外开放使西方国家的民主、法治、人权观念大量进入我国:关注民生、推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促使私权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警察权威是警察在行使法定权力中形成的职业权威,是公安机关重要的软实力,与警察权力相辅相成。针对目前警察权威下降的现状,必须高度警惕其给社会安定、政权稳固和民警安全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特殊历史时期,人民警察既要苦练内功又要善谋外势,采取得力措施从法律、政治、教育、心理、舆论等各方面全面重建和强化新时期的警察权威,从而进一步保障警察权力的正常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4.
警察权力与警察职权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法律角度来看,警察权至少可以分成三种:国家法意义上的警察权、组织法意义上的警察权和职权法意义上的警察权。前两种警察权讲的是警察权力问题,第三种警察权讲的是警察职权问题。两者对警察法治化具有不同的意义。警察职权问题构成了警察法治化的核心,而警察职权立法的完善则具有根本性或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谁来监督监督者"是权力运行领域的永恒话题。任何公权力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定程序和规范,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职务是一种国家职务,应当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重要区别。只有把人大代表的权力置于人民的严格监督和控制之下,让选民、原选举单位和社会舆论等群起监督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才不会懈怠,才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生活中,公共权利的行使往往会与个人权利的行使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有时甚至要以牺牲个人权利为代价。在社会启动新一轮增长和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公权与私权交替运行的情况下,对和谐的追求愈加急迫  相似文献   

7.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当前我国警察权力运行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警察权威的不断弱化。这不仅意味着警察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降低,也意味着警察维护社会稳定能力的减弱。全面理解警察权威的实质,多管齐下重塑警察权威,完成警察权威由依赖强力到依赖公信力的转变,对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正前不久,安徽省合肥交警只罚款不扣分、大赦违章驾驶员的监控录像视频被网络热传,并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确认。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此项规定居然出自合肥市公安交警部门的自行决定!违章驾驶交了罚款就可以不扣分,就可以不为自己的违章行为担责,这种"以罚代法"的做法,在当下交通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与其说是对交通违章者的宽容,不如说是对他人生命和公共安全保护职责的弃守。应该说,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整顿,像合肥交警这样"以罚代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09,(1):93-94
申卫星在《当代学法》2008年第4期撰文认为,《物权法》乃是保护权利人物权、规范财产秩序之法,然因物权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现代财产所有权社会化的结果导致《物权法》中蕴含了大量的属于公法范畴的强制性规范,使得物权相较于其他私权而言更容易受到以保护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公权力的干涉和限制。  相似文献   

10.
石慧芬 《中国保安》2014,(22):47-49
侵犯业主隐私权的潜在风险一、何谓隐私权。“私”与“公”相对,所谓“私”,也就是个人领域。“私”与“隐”结合即为:希望隐蔽且应当隐蔽和得到保护的个人领域。一般来说,隐私是指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等等。人人都有隐私,人人都有隐私权,而且各国法律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我国也立法对隐私权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情绪智力这种非智力因素对人类进步的影响越来越显示出其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当前警察情绪智力现状令人堪忧,严重影响警察职能的正常履行,亟待解决。在科技强警活动中更应重视警察情绪智力所发挥的软件功能。加强诸如装备、器材等硬件建设与加强工怍方式的转变、情绪智力的培养、提高等软件功能建设,两者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2.
警察机构属于行政机构,警察工作属于行政工作。我国公安部门是政府部门,不是国家机关。公安部门从事刑事诉讼中的侦查工作是为公诉人的公诉工作做准备,不是从事司法工作。警察工作不应当具有司法性质,今天的警察也不应当再成为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的工具。警察行为的目的是维持公共秩序,保护社会安全,防止一切危害,促进人民福利,警察行为的手段是指导、服务、强制等。警察行为的目的是公安,实现公安的手段是警察。警察行为必须按法律的规定施行,警察行为的规范主要就是警察行为的依法行使。  相似文献   

13.
警察违法违纪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反生态"行为,该行为一旦发生,就必然对警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伤。由于警察作为生物有机体,易受到"恶性环境"的影响;警察作为行政生态系统构成要素,易受到某个链环"失灵"的影响;警察作为"类本能"的存在,易受到"物欲""色欲""权欲"的影响,导致权力运行生态链出现阻断,从而引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发生。而防治警察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根本对策在于:从去"恶性环境"净化社会生态,减少警察个体"越轨"的诱因;去"单打一",强化"多管齐下",推动警察组织生态进化;去"动物性"、自利性,强化崇高性,增强警察个体的责任感等三个层面入手构建警察权力运行的生态法则。  相似文献   

14.
警察具有国家统治工具和社会服务的双重角色和职能,由于保障国家统治和社会安全的需要,公安机关拥有一系列直接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权力。单纯地限制这种权力往往会极大地削弱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甚至连警察自己的安全也不能保障。规范警察权力才是出路。对公民来说,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合法的;对警察来说,凡是法律没有授权的都是禁止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警察权力的不断扩大,警察在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和腐败现象已日益突出,制约警察权力刻不容缓。可是,单纯地限制这种权力往往会极大削弱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和维护社会治安的水平,甚至连警察自己的安全也不能保障。因此,规范警察权力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和最终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邵华 《求索》2006,(4):113-115
行走在公力救济边缘的私力救济,是人类社会最初的权利救济方式。在现代社会,私力救济依然保持了它自己的领地。因为法律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强者的武器,所以弱者在寻求权利救济的时候,常常不得已采用私力救济的手段。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私力救济必然有其运行的逻辑,我们应该允许弱者进行一定的制度创新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权利保护,这或许是一种代表权利主体自主性的私力救济和国家权力互动的新形式。它既有利于弱者的权利保护,也有利于国家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在推动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同时 ,也推动了中国警察制度的创新。在警察制度创新中 ,重点应突破警察权力理念、警察权力与人权关系、警察权力配置、警察执法程序、警察权力制约等问题。警察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创建权力有限型、透明型、服务型、人权型警察。  相似文献   

18.
何必 《人民公安》2006,(7):10-11
警察角色的被人羡慕和现时之警察不招人待见,是警察权力这把剑的双刃:因为有权力.所以被人羡慕;因为权力被滥用.因而使得承受这种滥用恶果的民众不待见。  相似文献   

19.
警察权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其配置是由这个国家进行社会控制时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国家进行社会控制最直接涉及的就是自由与秩序的问题,而自由与秩序的价值选择又与人们对公权与私权基本理念的认识密切相关,是国家如何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的体现。认为警察权作为特殊的公共权力,其配置和运行中限制公民权利是必要的,但对私权的尊重和保护与公权力出于维护公共利益而对私权的限制并不矛盾,特别是当今中国,各种矛盾冲突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警察对私权给予一定的尊重的同时,恰当地履行保护私权则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警察的职务负担日益加重,警察权存在许多亟待改善之处,其中之一就是警察权与公民权存在混淆。这种混淆主要有公民权利公化和警察权力私化两种表现,导致了诸如治安法规空置、警察服务职权过分扩张等危害。警察权与公民权混淆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警察权的配置存在问题,主要由于警察权配置的价值取向偏重社会秩序管理,以及国家配置警察权时过分强调警察的服务职能。为了明确警察权与公民权的边界,要以警察权配置的视角从多个渠道解决问题。用法律手段区分,加强立法科学性;从思想观念上区分,明确警察角色定位;通过主体区分,使警察权真正由警察履行,公民权切实为群众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