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当前东亚地区主义发展面临的困境,有关争论的焦点已经从关注传统的内部因素差异和外部美国阻碍的初级阶段推进到了对制度变量的关注,但争论双方都普遍接受存在东亚地区主义这一前提假定。然而,地区合作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地区主义,存在着一种没有地区主义的地区合作。文章通过对严重泛化、经济化和扭曲化的地区主义概念的重新界定,把地区主义与地区合作区分开来,质疑所谓东亚地区主义本身的存在;以对地区主义概念的推导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包含三个检验标准的初步的检验框架,以检验地区主义的存在;应用该框架分析了东亚地区合作的目的和起源、机制现状以及外部因素,认为东亚不存在地区层面的地区主义。在中国崛起并优先寻求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背景下,亚太跨地区主义而非东亚地区主义将是未来东亚地区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东亚金融合作的进展与未来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包括金融合作在内的东亚地区合作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本文论述了在"10+3"框架下东亚金融合作的发展趋向和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当代亚太》2011,(4):1
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虽然并不缺乏经济合作机制,但大都比较虚弱,缺乏权威性和领导力。东亚地区经济整合为何难以走上深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什么东亚地区存在的众多区域治理机制在区域经济整合中只能扮演十分"虚弱"的角色?东亚地区为何难以以一个统一的治理机制进行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讨论东亚地区合作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从而说明东亚地区主义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东盟地区主义迅速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东盟实现了大东盟的愿望,加强了东盟地区内部的各种合作,而且突出表现在东盟积极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在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盟对东亚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寄予了厚望,但日本的表现与东盟的期待存在很大的反差。东盟和日本在东亚地区主义理念上的分歧是这一反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东亚经济合作的进展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当前,东亚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议题,由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组成的东亚"10 3"合作框架正在向制度化方向发展,这是一种南南型与南北型合作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型合作模式,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回顾,对合作各方,特别是中国与日本这两个大国的作用和动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对"10 3"框架内的南南型和南北型合作的内容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在以东盟为中心、中日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三大框架下全面推进,取得显著进展。但在东亚地区力量对比发生重要改变和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面临着地区国家间政治互信脆弱、机制化建设亟待提高和美国加大介入力度等来自内外的双重挑战。作为地区大国,中国应积极承担地区责任,高度重视并主动推进东亚地区粮食合作,加大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机制化建设投入,并加强与美国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2000年5月6日,东盟与中日韩三国财政部长在泰国清迈就东亚地区财政金融合作,特别是就在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10 3)的机制下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也称“清迈协议”)。声明指出,为进一步保持区域经济稳  相似文献   

9.
在安全体簇生的东亚地区,并存有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东盟地区主义式安全合作、中国倡行的多边协治式安全合作等三种安全合作模式,其中,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模式在复合型的东亚安全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东盟和中国所倡行的安全合作模式,还停留在安全合作观念倡导和通过集体联合来尝试性建构地区制度性安全纽带的层面。东亚地区所存在的三种安全合作模式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相互制衡关系。再加上地区范围内大国间的结构性对抗和潜在冲突,东亚安全困境的产生和存在成为必然。东亚目前不具备建构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可能,三种安全合作模式的共存仍将是地区安全结构的主要内容,复合型的安全结构态势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东亚共同体:构想与进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东亚共同体”作为一种东亚地区整合的构想,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马哈蒂尔倡议”。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 3合作机制启动,东亚地区合作蓬勃兴起。《东亚展望小组报告》和《东亚研究小组最终报告》系统规划了“东亚共同体”建设的蓝图,日本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马来西亚则是“东亚共同体”构想和进程的持续推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