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针对写好诗说过如下具有辩证色彩的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笔者认为,所谓“诗外”功夫其实是一种工作方法。如果我们把这种辩证方法借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功夫就在思想政治工作之外。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达到政治认同的价值目标,用什么办法达到这种政治认同则是我们要探寻的问题。在我国,政治教育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用以达到政治认同的重要手段,它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灌输的方法。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陆游是我国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庆元五年(一一九九)十二月,他在山阴写了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全诗共四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好诗,读了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 这首诗原意是:过去,古代做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3.
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打破瓶颈的关键是“汝果欲支农,工夫在农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西部农民贫困问题,统筹西部城乡经济发展最有效、最直接的农业外部途径,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鼓励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诗词品读     
《党建文汇》2014,(12):16-16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品读】这是宋代诗人陆游作品。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底,在冬日寒夜,年过半百的陆游沉醉书房,突然抑制不住心头进发的情感,一气呵成,写下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是其中第三首,也最著名的一首,饱含着陆游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他深邃的教育思想,读来朗朗上口,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古今一切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南宋杰出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写的《示儿》诗,以及在这首诗的激励下引发的诗作或吟咏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在台湾仍未回归祖国的今天,回顾陆游的《示儿》诗,以及当代一些伟人、名人与这首诗有  相似文献   

6.
正"功夫在诗外",是宋朝诗人陆游写给他儿子诗中的句子,主要强调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强调"躬行",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把这句诗运用到预防腐败以及职务犯罪,移植到党风廉政建设中,实际是指八小时以外违纪预防,不能就监督抓监督,更不能通过对党员干部业  相似文献   

7.
梁衡 《当代贵州》2007,(9):49-49
陆游说功夫在诗外,新闻之外的功夫在哪里?政治和文化是新闻的两个最大的外功。对一个记者来说,政治责任是让你不小、不私,高瞻远瞩,光明磊落;文化责任是让你不浅、不俗,学养深厚,敏锐从容。一个好记者他同时应该是一个政治家、文化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通过对陆游出蜀东归以后宦游建安期间(1178-1179)所作125首诗(另加《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词二首)的浅析,探寻陆游在建安任职期间的游踪,以期填补当代陆游研究领域对其建安诗关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三人本体工夫学说的学理解读,本文指出:王阳明“合本体工夫而一”之说,涵有两大思维向度,即“一悟本体即是工夫”和“由工夫见本体”。刘宗周、黄宗羲师徒二人承续了“由工夫见本体”的工夫路向,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朱子哲学的研究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其工夫论更是集理学一系相关理论的大成。“中和旧说”发生的前后是朱子工夫论形成、发展和延伸的阶段。在此期间他对于道南学派的工夫论有了比较成熟和批判性的见解,同时对于湖湘学派的哲学思想也有了相当程度的领悟,这体现在他对于“已发”、“未发”等诸多命题的探讨中意识到了“敬”与“静”之间不可割裂的联系;同时强调在“居敬”工夫中,心体与性体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仅如此,在中和旧说之后,朱子的主“敬”工夫学说有较为明显的孟学色彩,从而在“中和新说”产生之前,初步构筑了以“居敬”涵养工夫为主要特征的工夫学说。  相似文献   

11.
朱熹与陆九渊对“颜回克己”的诠释大相径庭,朱熹认为颜子克己是克胜“声色利欲”,强调克私欲;陆九渊却主张克除个人知见,认为颜子克己是克私意。朱熹在天理人欲之间,论克胜私欲的仁学工夫;陆九渊则对理欲之辨不以为然,而以“天德己见之进退”论克己;朱熹强调克己与明理工夫配合,陆九渊却提倡易简工夫,要学者超拔“私意陷溺”。朱陆围绕“颜回克己”的不同诠说与工夫主张分歧,更爆发为针锋相对的“学术批评”,陆九渊直指朱熹“沉溺私见”,朱熹斥责陆九渊“颜子无己可克”“无意见”之说。由此,“颜回克己”超出单纯的经学诠释向度,在通常所论“朱学陆学之异”如“心即理”与“性即理”之分、“尊德性”与“道问学”之别外,提供了考察“朱陆异同”学术公案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香港百年     
香港百年(散文)○姚学礼我编一本《香港百年诗选》时,读到一位晚清百岁秀才临死前留下的一首《改陆游〈示儿〉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香港回归祖国时,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还有另一首诗,其中两句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最盼游子早团圆。”老人虽...  相似文献   

13.
曾颖 《学习月刊》2014,(23):21-21
南宋的一个夜晚,在越州山阴陆家宅院的书房里,74岁的南宋诗坛领袖陆游,正以自己一生的读书体验教育自己最小的儿子陆子聿。诗人教子,出口成诗,于是留下了这首至今传诵的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4,(10):84-86
南宋杰出诗人陆游,素重家风教育,一生留下家训26则,其中蕴含了爱国、廉洁、勤奋、简朴、为善、宽容等家教思想。除此之外,陆游还写了100多首教子诗,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示儿》等。  相似文献   

15.
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曾两次到明州并留下不少诗篇,记录了当时明州的繁华景象和他与明州友人的深厚友谊.陆游第一次来明州是在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的春夏之交,那年他37岁,因为主张收复失地.被罢官还乡.这时,比他年长的诗人、曾任礼那侍郎的曾几(字吉甫)也受排斥而闲居在山阴、两人旨趣相投,陆游“无三日不进见”曾几、于是就结伴来游东南名刹——天童寺和育王寺,《陆放翁全集》中有《和曾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平生以“正学”为诉求,而此种诉求在其工夫论中有着集中的体现。他在诠释《论语》时,以孔子的成德历程为主线,构建了兼具一贯性与差等性的工夫论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道义之心能够并且仅能够通过种种工夫来实现其完美形态,而船山“明人道以为实学”的主张由此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17.
书香伴人生     
“书房”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意为“读书写字的房间”。而我觉得,书房是修身、养性、怡情的好地方。置身书房,翻阅那些氤氲着墨香的书卷,不由想起南宋诗人陆游《书室》的两句诗:“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仿佛陆游书室的闲雅气韵也渗透在我的书房里。  相似文献   

18.
人文荟萃     
人文荟萃相国寺的“酒色财气诗”相传,苏东坡有一日在京都相国寺和佛印和尚对饮。酒意兴致,佛印和尚便挥毫题写起“酒色财气诗”来。酒色才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东坡看着别有情趣的“酒色财气诗”即席和道: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  相似文献   

19.
顾随提出的“健全的诗”有以下内容:一是用“诗眼”方能看出“诗谛”;二是文字要“平淡”,又须有“弹性”;三是文艺是情感与思想的融合,大作品要富有经过情感浸润的思想.顾随的这一文艺观念与其创作实践直接相关,同时体现了儒家“中和”的审美趣味.“健全的诗”是诗人健康人格的体现,这对当下文艺创作有着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走进图书馆,各种各样的“外”就会映入你的眼帘,报刊上有些诗或文的标题后面也常有“外一首”、“外一章”,或“外二首”、“外二章”等字样。书架上也摆着诸如“外传”、“外集”、“外篇”、“外史”、“外编”之类的书。那么这些“外”各是什么意思呢? 简言之,这些“外”都是对“内”或“正”而言的,但因用场不同,而有差异。如: “外一首”或“外一章”。它是指除正题标明那一首或那一章外,还有另外一首、一章,或二首二章。 这类作品有两种情况: 一是与内容有关,只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或一章作总标题,余者称“外”;二是与内容无关,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