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一种违法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对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宜。因此 ,应界定行政不作为的含义 ,明确国家对行政不作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必要性及构成要件 ,进一步完善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2.
对于行政不作为的界定,不仅是出于理论上研究方便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涉及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而理论界对行政不作为行为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对行政不作为进行界定,必须从行政不作为的构成着手,行政不作为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有其特殊的构成;对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作为进行区别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行政不作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行政不作为的行为方式具一定的隐蔽性。应科学界定行政不作为的概念,从《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国家公务员法》等法律的完善、均衡部门和地方利益、明确执法期限等方面敦促行政机关及时、正确执法。  相似文献   

4.
依职权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应为而不为的行为。行政不作为行为由于隐蔽性强,往往在造成侵害之后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之我们国家在对该类不作为行为的监控上还有很大漏洞,因而必须对依职权行政不作为行为进行准确的认定,并且从多方面加大对它的监控。  相似文献   

5.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形式。行政主体的不作为行为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 ,应该负赔偿责任。行政不作为构成国家赔偿责任是有一定条件的 ,具备构成行政不作为条件的行政不作为可以而且应该启动国家赔偿程序。  相似文献   

6.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存在的一种行政行为,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理论研究和法律规范还远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究竞什么叫行政不作为,是我国行政法学理论尚未解决的问题.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作为的法定义务,依法定职权或应相对人的申请,应当履行也有可能履行,但在程序上消极不为的行政行为.因此,有必要从分析我国行政不作为救济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行政救济的两种途径--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行政不作为重述一界定与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不作为的界定直接影响到对不作为行为的审查。行政不作为与不履行法定职责并非同一概念,行政不作为应包括实体性不作为,适用于抽象行政行为领域,不以相对人中请为前提。行政主体作为义务的内容包括法律行为,也包括事实行为。涉及行政不作为的诉讼类型除课予义务诉讼之外,还包括一般给付诉讼,针对行政不作为行为的审查涉及受理、举证责任分配、审查内容以及判决方式的选择。基于实体审查的结果,人民法院有权作出履行判决、确认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相似文献   

8.
确立行政不作为的概念 ,透视行政不作为的特征 ,并按不同的标准来把握行政不作为的外延 ,从而尽可能全面地理解行政不作为的理论问题 ,以便构建科学而完整的行政行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行政不作为的内涵是指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义务,并不都以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可诉性行政不作为对应的行为不一定具有可诉性。国家应对行政不作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在行政不作为赔偿诉讼中应设定过错推定规则。  相似文献   

10.
行政不作为及其国家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形式 ,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 ,有助于构建我国科学完整的国家赔偿法律乃至整个行政法律制度。本文对行政不作为的主体 ,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作为、不正确作为、迟延作为的区分 ,作为的法定义务 ,义务履行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 ,概括了行政不作为的涵义 ,讨论了行政不作为构成国家赔偿责任的条件及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11.
论权力制衡与行政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监督体现着权力制约。一个社会要想维持良好的秩序,一个国家要想有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就必须要凭借具有强制性力量的行政权力的运用。监督应该是一种普遍伴随着权力存在的现象,有权力存在的地方,就会有也应该有对权力的监督,行政监督的本质就是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控制。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正处在一个制度化、机制化发展的过程当中,许多环节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对于行政监督中的现存问题,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积极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服务行政蓬勃发展的今天,行政不作为是与公共行政的宗旨背道而驰的。行政复议作为一种行政监督制度,对遏制行政不作为具有很大作用。从行政不作为的可复议性、管辖、审议机构、审议程序、复议决定等五个方面,比较大陆《行政复议法》与台湾"诉愿法"关于行政不作为的规定,可折射出海峡两岸行政复议制度的差异,并在互相借鉴的基础上,促进两岸行政法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导致我国行政监督不力的原因很多,从外部监督主体看,存在人大、纪委、司法机关、社会力量等独立性不足,权威性不够或力量弱小等原因;从内部监督主体看,监察机关和上级机关或者独立性不足,或者没有监督动力。所以,如何能在当前一元化的权力结构下,提升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是我们提升行政监督效能的改革思路。同时,对政府的监督必须有强大的外部监督存在,其内部监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行政监督的改革有赖外部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公安行政执法的内容相当丰富。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正在公安行政执法中并未得到充分体现。适度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严格遵守行政执法程序、优化行政执法监督和责任制建设是实现公安行政执法公正性的有效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复议证据制度尚处于一个较薄弱阶段,法律缺乏详细规定,仅有的少数几个涉及到证据的条款分散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中;而在理论上与较完善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相比,涉及也较少,因而实际工作中不得不照抄行政诉讼证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复议作为区别于行政诉讼的救济和监督体制效能的发挥,也不利于整个行政程序法证据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审管关系正在从分散审批走向集中审批,从审批监管一体化走向审批监管相对分离,从以前置审批为中心走向以事中事后监管为重心。在审管关系转型时期,观察Y市设置行政审批服务局的改革实践,发现审管分离并不会自然地向审管协同的良性互动转变。本文以审管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组织理论,按照目的、干预、组织环境对审管分离之后推进审管互动进行演进分析和逻辑解释。在等级科层制的现代政府中,审管分离之后的利益与目的走向分化,出现部门理性和整体理性的背离,而权力(权威)协调和信息联通是实现政府组织一致化理性的工具,审管互动的具体组织形态及其运作方式与所在环境密切关联。为推进审管协同,需要在动力、机制、信息、文化等方面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公民对民警行政执法中不作为问题的投诉呈逐年增加之势,在行政诉讼中,诉公安机关不作为的案件也明显增多。公安行政执法中的不作为侵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坏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公安机关必须切实防止和解决行政执法中的不作为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行政立法监督主体有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两大类,这两类机关虽然都负有监督的职能,但在监督的职责以及各监督主体间的协调和衔接等方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尝试在我国建立专职的立法监督机构即立法监督委员会,以保证行政立法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对于保障我国行政诉讼活动的合法、公正,真正实现依法治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发挥。需要从增加程序意识,完善行政抗诉制度等方面,对行政诉讼监督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行政允诺是现代积极行政背景下的新兴产物,具有给付行政和柔性行政双重属性。然而,立法的缺失以及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当前司法实践中行政允诺诉讼的审查规则有失科学性和合理性。完善行政允诺诉讼的审查规则应当逐步健全法制、改善司法实践、建立有效的行政内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