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改造中东国家是美国打伊诸多原因中的一个。美国希望通过“倒萨”更换伊政权,改造伊拉克并以此为杠杆和样版推动中东地区的改革,使美国式民主在此生根,进而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任美国总统后,仍然将维护和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作为战略目标。在运筹中东局势上,利己一面突出,重视利益置换。特朗普政府政策弹性大,易反复折冲,敢于打破常规。其抓住中东盟国安全关切,祭出反恐和反伊(朗)大旗,意图重塑美国在中东地区中的形象,重建美国在中东盟国的威信。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当选为以色列新一届政府总理.沙龙上台后,始于去年9月的巴以暴力冲突仍然不断.国际社会除了对冲突不断造成的人员损失表示强烈的关注外,更对中东和平的前景表示担忧.阿拉伯国家为了寻求对策,举行了新一届首脑会议.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调解方美国也在今年年初进行了总统换届,布什新政府的中东政策虽未成型,但也明显表现出与其前任的不同.人们普遍认为,沙龙的上台,预示着持续近10年的中东和平进程将进入一个低潮时期.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并出现一些新变化:埃及军方废黜总统穆尔西;叙利亚化武危机"软着陆";巴勒斯坦与以色列重启和谈;伊美关系松动,伊核谈判取得初步成果。形势变化表明:阿拉伯国家转型艰难;美国主导中东能力下降;伊斯兰势力崛起受挫。埃及政局突变,穆兄会遭受严重挫折2013年6月,具有穆兄会背景的穆尔西总统执政一周年之际,埃及世俗派势力发动3000万人游行示威,要求穆尔西下台。7月3日,国防部长塞西宣布解除穆尔西的总统职务,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5月8日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朗核协议,称其是一个"全方位的失败",并宣布重启因伊朗核协议而豁免的对伊制裁,旨在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日益上升的影响力,扶持美地区盟友,以最低代价维系其对中东局势的主导权。美国此举或使伊朗国内保守力量上升,重回与美对抗轨道,并将导致中东局势更趋恶化。  相似文献   

6.
鉴于伊朗在中东和穆斯林世界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方国家担心,美国对伊朗动武之时,也许就是整个穆斯林世界与西方全面冲突的序幕拉开之日。正是出于这种担心,美国的西方盟国大多反对对伊动武。  相似文献   

7.
福克斯总统于上任伊始,为树立新政府的民主、开明、亲民的形象,向活动在墨西哥南部山区恰帕斯州的游击队--萨帕塔民族解放军(以下简称萨解)发出恢复和谈,解决恰州印第安农民问题的呼吁.今年初,"萨解"表示同意与政府和议会对话,以尽早解决恰州和平问题.恰州问题拖至今日已有六年时间,这里有着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8.
拜登政府将延续前两任政府从中东进行战略收缩的基本路线.结束"无休止的战争"、重返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和推行价值观外交,将成为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三大优先任务.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遏制俄罗斯和伊朗并重拾中东地区事务主导权.恢复美国的领导地位,强调多边主义,淡化军事作用,突出价值观外交,重视外交的机制化而非"私人化",将构成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主要特点.拜登政府或将难以摆脱21世纪以来美国中东政策的宿命,美国在中东"欲离还留"的趋势恐难改变.  相似文献   

9.
<正>7月14日,经过艰苦的18天密集谈判,"伊核问题六国"[1]尤其是美国与伊朗终于就全面解决"伊核问题"达成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由于"伊核协议"有力地维护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成功地预防中东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争,同时提供了一个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重大国际争端的有益经验,因此,它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  相似文献   

10.
美欧与伊朗在"伊核问题"上针锋相对、互不退让,经过10个多月的激烈争斗后,于6月初向伊朗提出了一个条件更加优惠的一揽子解决新方案.新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美欧,特别是美国对伊朗强硬立场的无奈,但同时也是布什政府以退为进,争取主动,为组建对伊朗制裁的广泛国际统一阵线新的外交努力.新方案虽使伊朗与美欧紧张关系得到短暂的缓和,但因"伊核问题"涉及到双方的根本利益,双方都难以做出实质性的让步,因此,估计双方的斗争还会持续,中东海湾地区围绕着"伊核问题"的紧张局势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10)
正库尔德斯坦曾是犹太人聚居地,以色列成功建国被同样"国际孤儿"命运的库尔德人视为榜样。作为反对逊尼派极端主义的中流砥柱,库尔德人甚至吸引到俄罗斯的积极支持。4月17日,《纽约时报》发表美国中东专家坎巴尼斯(Thanassis Cambanis)的专题评论《无望的叙利亚》,断言即便再有日内瓦和谈,叙利亚国家的四分五裂也已无法挽回。叙利亚只是一个缩影,大中东地区正出现若干不可逆的历史性演变,特别是一次大战后英法划定的国际边界难以为继。这为一些玩家提供了  相似文献   

12.
在巴列维国王时期,伊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好盟友和波斯湾的宪兵。但是,1979年初,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政权以后,美伊交恶至今已近30年。伊朗先是扣留美国人质,废除1959年签订的伊美安全条约,接着又取消了美国控制伊朗石油的特权,把美国看做“大撒旦”(大魔鬼)和死对头。美国则冻结了伊朗在美的120多亿美元资产,接着又在8年的两伊战争中大力支持萨达姆进攻伊朗。“9·11”事件后,美国出于控制波斯湾地区石油和反恐的需要,大力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先后打垮了阿富汗的塔利班和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  相似文献   

13.
王雷 《当代世界》2016,(8):48-51
正自2014年9月阿巴迪接替马利基成为伊拉克总理以来,新政府给外界的信号一直是伊拉克正走向正确的方向,然而由于新政府未能满足国内民众对改善民生和反对腐败的迫切要求,伊国内爆发了新一轮政治危机。随着国内政治力量和域外大国势力的不断博弈,阿巴迪政府愈来愈无力依靠自己来摆脱目前的执政困境。  相似文献   

14.
"人道主义干涉"与冷战后美国的伊拉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门罗主义"诞生以来,干涉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涉发生了重大变化,"人道主义"成为它干涉别国的最好借口.为了建立其主导的"中东新秩序",进而构建单极的"世界新秩序",美国对伊拉克大力推行"人道主义干涉".这对国际干预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对伊的"人道主义干涉"严重侵害了伊拉克的领土主权完整,践踏了国际法准则,制造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是干涉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它与强权政治紧密相连,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新霸权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正>由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国主导的阿斯塔纳和谈有效促成了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继续遵守停火承诺和之前达成的和谈共识。阿斯塔纳和谈或将超越日内瓦和谈,成为当前推动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的主要轨道。同时,这也折射出了叙利亚问题有关各方的具体考量和深度博弈。9月14—15日,由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国主导,叙利亚政府、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代表,联合国、美国、约旦等观察员国共同参与的第六轮叙利亚问题阿斯塔纳和谈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召开。和谈气氛良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后不久,美国4月30日正式公布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5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两次访问中东;6月初,美国总统布什进行首次中东之行,推动实施该计划。巴以双方都做  相似文献   

17.
由于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并重启对伊强硬政策,伊朗局势在短暂平稳两年后再度升温。当前,域内外大国围绕伊朗问题激烈交锋,远超出伊朗核问题本身。地缘政治竞争构成大国博弈的中心议题,而这反映了"后美国时代"新的中东地缘政治秩序。这场博弈不仅关系到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存废,也关系到海湾地区的稳定和中东地区安全秩序的重建。当前背景下,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既取决于美伊之间的博弈,也与国际社会能否制定一个地区性集体安全解决方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伊朗与美欧在"伊核问题"上的斗争愈演愈烈,造成海湾地区阴云密布,局势空前紧张."伊核问题"现已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牵动着世界主要大国的互动关系,其发展趋势将直接对中东海湾地区安全局势的发展、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晓凡 《当代世界》2009,(4):23-24
近期,以“法塔赫”和“哈马斯”为首的巴勒斯坦各派别和解步伐加快,奥巴马新政府高调支持巴以“两国方案”并频出新举措,温和阿拉伯国家也为之积极奔走、摇旗呐喊,不免使人觉得和平可期。但与此同时,内塔尼亚胡谋求组建“大联合政府”的组阁过程拖沓、曲折,巴以围绕以被俘士兵的换囚谈判一波三折,双方低烈度冲突和恶性攻击屡有发生,又令人感到巴以现状依旧是“山重水复”。在美国主导的中东“大棋局”中,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 ,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国内学术界迅速作出反应 ,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意见。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原因对于这一问题 ,各种媒体上有很多讨论 ,综合起来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1 .从政治角度来看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新保守主义崛起背景下寻求民主改革试验地的一次地缘政治努力。通过对伊战争 ,美国希望在中东地区建立一些亲美的政权 ,并希望通过用西方的民主体制和价值观来改造伊斯兰世界。同时 ,对伊战争也迎合了国内一些利益集团、政治集团的要求 ,这对获得他们的支持极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