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议一议"换车热"李楠有的人似乎容易发烧,不是指身体机能,而是说思想行为。一发烧,社会便出现各式各样的"热",这些年来.接连不断。有的"热"无伤大雅,不带来损害,有的则不然,往往贻患甚烈。最近一度流行的"换车热"就属于有损有害的一类。谓予不信,请看一些...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观新解陈胜云"马克思主义中最使人苦恼的问题之一就是自然辩证法问题。"①雅克·利德萨的这种说法,被学界层出不穷的、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所作的批评所证实。有的学者指责恩格斯是宇宙人"',有的学者则指责恩格斯的辩证法理论范式缺乏现代科...  相似文献   

3.
馅饼者,人之美食也;陷阱者,兽之灾坑也,两者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但是,不相及的事儿,在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居然也能相及、也可相连。于是,生活中有人感叹:"天上掉馅饼之时,就是地上有陷阱之时。"值得寻味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教育实践活动的民主生活会上,还专门引用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4.
宋洪斌 《侨园》2014,(11):38-38
时下几乎所有古代题材的影视剧情节中,凡饮酒时必端爵,持爵者口中还说:"干了这杯。"这种完全现代化的口语和现代化酒具的称谓,让人大跌眼镜,味同嚼蜡。人们怎么也不明白,古人手里明明端的是爵,口里为什么偏说是"杯"?大概编导大人们也认为称"杯"不妥,于是,想当然地觉得壶比杯大,似乎更接近爵,又指"爵"为"壶"日:"让我们干了这壶。"真是贻笑大方。人们疑惑不解的是:本来是爵,缘何不称爵?编导大人们是怕观众听不懂"爵"吗?《诗经》中的《宾之初筵》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相似文献   

5.
必须宣传科学,扫除封建迷信苏声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近几年来,封建迷信活动又蔓延开来,在一些地区甚至泛滥成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少地方热衷于大兴土木,修建宣扬封建迷信的设施。修庙宇、立菩萨成了"时髦",有的县最近几年竟修复、新修了上百座庙宇和词...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党员兴趣”下降的问题亟待解决陈方柱,张邦岐"党员兴趣"指人们对入党、当党员的感觉喜爱和向往、追求的情绪。自我党诞生以来,无论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热火朝天的和平建设时期,人们听到共产党四个字都肃然起敬,视入党、当党员为无尚光荣,有的更把...  相似文献   

7.
用整风精神进一步深化党员“双学”活动雷建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我省各级党组织,采取有力措施在全体党员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的学习活动(下简称"双学"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从全省来看,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地方和...  相似文献   

8.
张传发 《民主》2012,(5):55-55
据2012年2月28日《现代快报》报道,常州城管一线执法部门一共有12名硕士研究生,而且这些硕士城管队员中有的就是从事沿街巡查工作。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硕士生当城管队员,这不是浪费吗?"面对热议,这些硕士城管队员和城管部门表示,他们一点都不觉得浪费,城管工作需要了解法律、技术等方面知识,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人才。而据了解,常州目前正式的城管队员中,大部分是本科学历。  相似文献   

9.
常怀德 《侨园》2014,(11):43-43
2011年,辽阳稠树林子村的常氏家族决定撰修《常氏家谱》,虽然做了大量的收集工作,但对迁徙外地的族人,有的联系不上,有的无从找寻。就拿常守海这一支来说,老人们还能回忆起在清朝末年,因辽阳东部山区连年旱灾,庄家颗粒不收,因此常守海一家三口逃荒去了"边外",究竟落户何地,无人知晓。听常守海的哥哥常守河的后人常君向撰修家谱委员会反映,她儿时曾听父亲讲过,常守海一家逃荒到了老榆树川,但具体什么地方不清楚。为了解开这个疑团,常氏家族通过各种方式寻找"老榆树川",经多方查找,终于打听到,在吉林省的辽源市境内有一个老榆树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精神鼓励不可忽视季明志近年来,有不少单位一搞奖励就是物质的,让人眼花缭乱:有的奖轿车或别墅,有奖几万或几十万人民币的,小奖或"意思意思"也有几百上千元的。对精神鼓励却忽略了。为了更好地调动人们在生产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一些适当的物质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东方第一哨"、"北极村边防连"、"天涯第一连"等驻守雄鸡版图最远端的边防哨所上;在"雷锋团"、"临汾旅"、"钢铁红军师"等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里;在航母"辽宁"舰、"常规导弹第一旅"、"英雄陆航团"等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的序列中,有一批来自西安政治学院的优秀毕业学员,他们始终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堪称我军"生命线"上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2.
儒家廉政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廉为政本"、"吏为廉先"、"廉政为民"等主张,折射着儒家学者们以礼治国的感悟和政治智慧。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和理论或多或少地会从儒家廉政思想中挖掘出些许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立"惩治、预防与教育、监督并重的预防体系"、"以德治国"思想、"干部自律"观念等分别是儒家"廉为政本"、"廉政为民"、"道德教化"、"为政以德"、"修身正己"等思想的现代转化,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弘扬儒家"道德教化"理念,加强道德教育,能够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廉政理念;弘扬儒家"修身正己"思想,树立高尚品格,能够培养领导干部优良作风;弘扬儒家"廉政为民"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增强领导干部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各项活动中,展示了许多改革发展成就,"深圳十大观念"最为瞩目。"深圳十大观念"的产生经过了几百万人参与投票和数十位专家学者反复辩论。"深圳十大观念"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十大观念"一经推出就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深圳十大观念》一书也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追捧,自付印以来已加印5次,发行遍及25个省区市和港澳地区。本刊发表此文,以纪念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十大观念不仅是深圳30年奉献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心路历程、历史纪录和经典表达。""深圳十大观念"之所以会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与"南方谈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回顾深圳从"南方谈话"到"深圳十大观念"的思想历程,对于我们把南方谈话彰显的改革开放和敢闯敢试精神传承下去,推进深圳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千湖之省"湖北,境内水网纵横、湖泊密布,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润泽楚天。这里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和中心,也是全国交通航运的枢纽。省会武汉,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自古就是"九省通衢"的战略要地。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和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分别带给武汉"江城"和"白云黄鹤之乡"的美称。  相似文献   

15.
"天人关系"是孟、荀共同关心的话题,孟子主张"天人合一",认为"天"是至善的,为"人性善"的终极担保;荀子提出了"天人之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力主"天"指自然界,并不关涉人性之善恶。孟、荀共同关注的重点是"人",孟子从内在超越和可能性视角认为人性可能为善;荀子则从现实性和经验两个层面对"人"之恶与伪进行了逻辑推演。孟、荀对"天"和"人"的互补性诠释,丰富完善了儒家人性观。  相似文献   

16.
以"精准"的文化优选市场、以"精细"的文化强化管理以"精算"的文化集约经营、以"精锐"的文化锤炼队伍近年,江苏油建引导职工开展"四精"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强筋塑魂,推动企业发展。搭建载体,典型引路,"四精"文化成为员工自觉要求的动力通过职工大会、民管会、大学生入厂教育、家属座谈会及网络阵地的宣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文献解读入手,诠释郭象《庄子注》中"心"的概念,并通过郭象哲学体系里"圣人"、冥"、"迹"、"所以迹"等范畴,抽绎其理论对"圣人"的"无心"这一品质的勾勒,彰显郭象哲学"内圣外王"的旨归。  相似文献   

18.
"县权公开"标志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经历村级、乡级之后进入到县级政权的新阶段。"县权公开"是基层政治民主发展的自然延续,是规范用权、科学执政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战略举措。"县权公开"的重点在于"权力公开",而难点在于"权力监督"。"权力公开"要以"限权"为核心,直面权力公开的宽度和深度问题;"权力监督"要以领导的"限权"和人民的"扩权"为核心,在监督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发挥人民监督主体效用上有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志军 《学理论》2012,(20):225-226
语文课程是中国一门传统学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迁模式与表现形式。考察语文课程文化视阈的历史变迁,得出古代社会道德教化型语文课程、现代社会知识工具型语文课程、未来社会自觉本体型语文课程的变迁模式,语文课程文化视阈解读现代语文课程,得出课程目标编制的"工艺学模式"、课程内容概念的"无故化缺席"、课程文化理念的"先天性缺失"等现代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预先设定型"向"生成发展型"转变、"训化传授型"向"对话互动型"转变、"分散刻板型"向"聚合情景型"转变的语文课程文化视阈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20.
孟志中 《学理论》2009,(28):27-29
"四气"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所多次强调并加以精辟阐述的朝气、锐气、正气、骨气。"四气"学说既包含着共产党人的全部"精、气、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又抓住了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新时期完整的"共产党人气节论"或"共产党人气节学说"。"四气"学说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完整的共产党人党性修养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