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计永  田立博 《学理论》2010,(25):51-52
毛泽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跨越"战争与革命"以及"和平与发展"两个时代主题下,围绕着怎样"建设一个新世界",尤其是为了"谁"和为了"什么"建设一个新世界而逐步建构起来的。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辛探索,其形成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就进一步在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三点意见,也就是:我们怎么看?企业怎么办?职工怎么做?一、我们怎么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那么,对于我们企业而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呢?我们可以从"三个离不开"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层面、24个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将推动当代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特别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要求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的提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方向。为了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大学生的满意教育情况,研究者面向南京地区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术界共提出了60种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或表述,涉及90多个具体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与提炼,应当紧扣一条主线,突出一个目的,立足三个基点,把握三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述,整体上可以考虑六个范畴的有机组合即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民主法治、科学文明、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4)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三个倡导"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修身律己,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社会,无处不在。要热爱祖国,敢于担当。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爱国是义务、是光荣,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出发点。战争年代,我们的爱国情感常  相似文献   

7.
纪立新 《求知》2013,(8):8-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言近旨远,简洁凝炼、寓意精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倡导百姓好活法,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个提法好。它给人一个直观感受是核心价值观与老百姓拉近了距离,成为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件事。我们总在各类宣传海报上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表述,知道这是中央在精神文明层面描绘的美好蓝图,今天听到这个新提法,我感到这24个字从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4)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要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本文主要对公民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公民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公民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及培育机制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力求对公民核心价值观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24个字,体现了我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治理国家的目标。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和消费主义的盛行所带来的价值功利化倾向,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创新,是教育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一、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情况调查为进一步加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5年3~4月,本课题组对某省五所高校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在其24个字中,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常常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直接的对应,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联,则需要更多的现代性转化。概括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底色"。  相似文献   

12.
<正>黑龙江省大庆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字的内容,与大庆精神的基本内涵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福文化"结合起来,推出了7个层面21个"福"字表述的"大庆幸福谣",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全市的每个社区,唱响了一座城市,成为300多万大庆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庆表达和生动实践。道德模范引领自2013年8月以来,大庆市以中宣部将"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作为全国重大典型广泛宣传为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述24个字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我国宪法所确认和保障的价值,特别是与公权力运行有关的价值,如民主、自由、法治等相一致。~[1]可以说,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化和制度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施宪法是相  相似文献   

14.
边群 《理论视野》2012,(11):79-80
十八大报告的八大亮点《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0日发表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的文章,就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进行解读,他指出报告有八大亮点: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八个坚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两个百年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从"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24个字分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型"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更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5.
许荣 《学理论》2015,(7):239-240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育青少年思想、价值观的重任。十八大的政治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新的定位和提炼,并对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要在了解和体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新的凝练和深化过程的基础上,把握这一新概括为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揭示的新视角,以十八大宣示的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范畴的理念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引领方向和框架内容,积极探索"三个引导"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为更好地落实这一历史性任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发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应把握好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时代背景出发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历史合理性,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产物,并回应了现实社会的需要;二是以辩证思维正确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立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但是国家、社会和个人不是泾渭分明的,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了各自的边界,但在价值上三者仍是相互支撑的,割裂地阐释三者是完全错误的;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因此,可以从正式制度和社会性机制的互补关系入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正铁岭是个不算大的城市,因为有文化而被称为"大城市",前些年由于二人转和小品而名声鹊起,近几年由于雷锋精神引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闻名遐迩。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这是一种凝  相似文献   

19.
胡卫 《民主》2014,(5):14-16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论断对于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共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不仅是价值生成的源泉,也是价值观生成的源泉.从实践与价值、实践与价值观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得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内在根据,同时也在三个方面体现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源泉,即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文化实践分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根本源泉、基本源泉和直接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