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2017,(11)
正厦门万石植物园碑林入口正中醒目位置,有一块大字摩崖石刻,上书"林壑幽美",乃赵朴初先生晚年笔墨,字体褪去先生中岁东坡体的丰腴温厚,复归李邕《云麾将军碑》气清质实、寓奇变于规矩的瘦劲老辣。由此书法,大致可知先生书法的师承以及变化、发展。对于赵朴初先生书法,启功先生曾感叹曰:"朴翁擅八法(按:指书法),于古人好李泰和(唐代书法家李邕,字泰和,曾为北海太守,又称  相似文献   

2.
杨成志 《学理论》2008,(11):94-94
2003年夏,克炎先生送我《历代书法咏论》书稿,并谦嘱阅鉴。展卷读来,眼前豁然出现两个长廊:诗词艺术的长廊,书法艺术的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审美心理的景深。我沐浴在古典诗词艺术之美中;我任情地玄想大师们咏论书法的亦情亦理,亦道亦技的精妙绝伦;我感到克炎先生已载入咏论者的历史,为当代书家、诗家所鲜见。  相似文献   

3.
各界画廊     
《各界》2013,(1):F0004-F0004
侯廷峰,著名书画家,国画师从张立辰、邱振中、姜宝林,书法师从王镛、沃兴华、石开等先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首届高研班花鸟工作室导师兼北京人文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4.
戴小京 《理论视野》2013,(5):I0002-I0002
多年前已与白鹤先生相识。我们的缘分始于共同的书法爱好和几次书学研讨会上的交流。古人云:"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带着这样的认识,我走进了他。白鹤先生,字如其名,文如其人,清淡脱俗,灵秀超逸。1958年出生于中医世家,书香门第;自幼研习书法,饱读诗书。良好的家庭教育赋予白鹤先生卓越的艺术敏感力和深厚的古文功底。这为其日后的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作了有力铺垫。  相似文献   

5.
吴咏梅 《各界》2014,(6):39-40
著名学者沈尹默先生1883年6月11日出生于陕西汉阴县城,1905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为《新青年》编辑之一,首倡新诗,旧体诗词功力颇深。1913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主任、河北省教育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书法篆刻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被海内外公认为一代书宗和现代中国书法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丁小翁简介     
《侨园》2009,(1)
丁小翁,诗人书法家。1937年生于沈阳,196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自幼酷爱文学、书法,师从于高德余先生学习苏(东坡)体字;上世纪50年代中期结识书法名家沈延毅先生,沈收其为徒,苦练魏碑、  相似文献   

7.
李奕声 《民主》2023,(6):44-45
<正>中国传统书法自古列六艺,其本身之价值是与中国人的哲学观、人生观、审美观高度契合的。愚以为:书之为道虽小,而匡世与哲理同工。作为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马叙伦先生深谙此理,并在艰难峥嵘的革命岁月中始终笔耕不辍。马叙伦身具文人学者气质,其书法之精深造诣和宏阔境界是其特殊天赋与漫长感悟升华后的灵魂产物。他的笔下没有一般文人书风的孱弱和自蹈习气,更无遗老的腐气,  相似文献   

8.
张慧杰简介     
《侨园》2009,(4)
张慧杰,笔名:弘丽。1966年生,沈阳人,现任沈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书画院理事、辽宁含华轩书画院副院长,自幼酷爱书法,在家父训导下临写柳公权、欧阳询碑贴,十三岁参加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荣获优秀奖。2004年有幸拜书法名家李明时先生为  相似文献   

9.
张东平 《侨园》2002,(5):16-17
流火的七月,辽沈书界议论最多的话题当是张振忠书法作品展的举办和《张振忠书法作品集》的出版。观书览卷,带给辽沈书家的是如同清风徐来、细雨霏霏般的恬静和宛若小桥流水、田园风光般的闲适。值得强调的是,在恬淡闲适化出心绪的沉静、唤起思虑的凝重时,由感受、体悟和思考汇集而成的整体认识则自然沉淀为对振忠先生文人选韵、书家雅怀的确信和认定。振忠先生的书法是文人书法。他的书法创作具有明晰的文化取向,作品具有显著的文化个性,追求高雅的文化品位及厚重的文化涵量。他的书法展展出作品150余件,择作入书,作品集收入120余件。颇多精品、蔚为壮观。此中篆、隶、楷、行、草诸体咸备,斗方、扇面、横披、对联、条幅、中堂、条屏、手卷等幅式俱有,既有气势恢  相似文献   

10.
李国文 《各界》2011,(11):68-70
毛奇龄,字大可,号秋晴,浙江萧山人。因郡望西河,又称西河先生。他生于明天启三年,逝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享年93岁。此人称得上腹笥丰赡,学识渊博,凡经学、文学、史学乃至音韵、诗词、书法等,都达到了完善成熟的程度。钻研一门甚或多门学问不难,而娴熟方方面面,成为通才,那可不易,  相似文献   

11.
宋洪斌 《侨园》2011,(4):28-29
书法写到一定程度,靠的就不是技能而是境界了。中国书协会员、辽宁书法家邱明新,现在就进入了这种境界。上世纪70年代,他经杨仁恺先生介绍,师承徐炽。邱明新在书法艺术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现今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了某种意境。我们把目光落到2006年邱明新的一次个展上,一百多幅作品,有书法有国画。国画长卷虽为临摹,仍然令人刮目相看:许勇的"74匹马",徐悲鸿收藏的"87神仙卷"。许多人惊讶他"画也画得好",甚至"画比字还好"。是的,他从小喜欢作画,如今在另一个层面上"返璞归真"了。他临摹国画名家大作,是站在书法的角度,从中陶冶书法感知。他还弹琴,也是立足于书法的平台,从中捕捉书法灵性。这种旁征博引式的修炼,反映了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精神境界了。  相似文献   

12.
1942年,姚少华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世家。自幼秉承家学喜爱书画,最初拜王静庐先生为师主攻山水、花鸟,后由于钟爱画虎投身画虎大师胡爽庵先生门下,也是张大千、张善子先生的再传弟子。他现任中国书画名人联合会会长,中国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教授, 国家一级美术师。  相似文献   

13.
李赛 《学理论》2010,(21):174-175
《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划时代的不朽论著,提出了诸多精辟的艺术主张。对《书谱》进行了简要分析,将孙过庭的书法主张归纳为书法历史观、艺术辩证观、艺术抒情观、书法融合论、书法创作论、学书三段论六个方面,并逐一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浅谈邓石如     
关莹 《学理论》2009,(32):137-137
清代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邓石如为清代碑学巨臂,是清代一位全面实践和体现碑学主张的书法家,四体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在书法和篆刻领域取得了前人罕见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书家、篆刻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李林林 《学理论》2009,(30):213-213
面对当代书法要创新的呼声,书坛各个角落都掀起书法求新的思潮。但怎样创新,成为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当今很多书法创新作品完全不考虑传统的存在,过分张扬个性,使大多数作品随时间的推移而被传统抛弃,在书法史上也仅仅是各种短暂、局部的书法现象之一,因此寻找一条顺应书法史道路的创新之路是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孟鸿声 《民主》2007,(9):37-38
马叙伦的一生,为人,一身浩然之气一以贯之;为学.致于君子之学以美七尺之躯:表现在书法之学上.以敬畏之心捍卫国学道统,一丝不苟,其书法作品.浩然之气跃然纸上。新中国成立之时.马叙伦饱含激情写下大幅作品“得宿”二字.标志着他颠沛流离、为正义流血战斗的大半生,终于安得归宿.表现出他与人民的共同宿愿得到实现。可以想见,“得宿”二字寄托了马叙伦先生何等真挚的宿愿。  相似文献   

17.
华老 《党政论坛》2010,(16):51-51
毛泽东晚年的书法艺术,冠绝一时。而他一生,都非常热爱书法。 一生爱书法 毛泽东8岁进私塾,对毛笔字的书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此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而成为当代书法巨匠。  相似文献   

18.
魏爽 《学理论》2012,(31):241-243
提起游寿先生,人们马上会联想起那朴茂健雅、雄浑遒劲的书法作品。她的字素有"秦风汉骨"之誉,周齐先生曾为《游寿先生书法选》题诗云:"鸿迹只今传海外,八秩迎来桃李春。守拙虔虔觑至巧,大刀斫阵卫夫人。"游寿先生是杰出的书法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提携后学、教泽绵长的教育家。她毕生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作育英才、追求进步、淡泊名利,在她身上,蕴含着为人师表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启功的幽默     
李兴濂 《各界》2014,(9):11-12
启功(1912-2005),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是中国书法界和文物收藏界的泰斗,他率直刚正、儒雅大方、幽默风趣的性格,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启功淡泊名利,笑对名位权势。对于人们奉赠给他的这“家”那“家”,他一概不承认,只认定自己足’一名教师。启功先生因为身体欠安,闭门养病,奈何访客不断,不胜其烦,就以其一贯的幽默写了一张字条贴在门上:“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从此得了一个“大熊猫”的雅号。  相似文献   

20.
剑武 《瞭望》1999,(15)
踏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中国现代书法的展览似乎不如前些年那么热闹。想当年,《现代书法首展》于1985年10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画廊举行。从此,中国现代书法开始以集团军的气势迈上中国书坛,但步履蹒跚,道路至今未曾畅达。与此同步,关于中国书法何去何从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