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家风家训培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根据中央文明办的统一部署和市文明办的具体要求,今年来,浦东在全区范围开展家风家训培育工作。一、在推进上,坚持面上发动与点上引领相结合1.抓好面上发动。4月初,新区文明办、妇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征集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寻找最美家庭"工作实施意见》,并结合家风家训培育,启动了"寻找浦东海上最美家庭"活动。浦东时报、浦东电视台同步开展了"晒晒我家好传统"家训家风征集活动,到目前全区有11万户家庭参与活动,征集到格言家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以来,浙江省以"好家风好家训"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家训文化,赋予家训新的内涵和教育使命,通过寻找、征集、传播、传承"我们的家训",激发人们心底的道德情感,建设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3.
<正>奉贤地处上海最南端,因古时孔子弟子中的"南方夫子"言偃来此布道讲学、备受敬奉而得名。当地形成的"贤文化"底蕴,为好家训好家风培育提供了文化土壤、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请看——好家训、好家风带来好民风——全国文明村杨王村"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纪实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正>本刊《家谱上的中国》栏目开办以来,受到社会好评。为进一步增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特请有关专家学者、家谱收藏编修人员和广大读者,围绕通过良好家训家规家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一主题,踊跃为本刊赐稿。邮箱:sixiangbjb@163.com  相似文献   

5.
2014年以来,浙江省临安市在弘扬《钱氏家训》的基础上,倡导开展党员干部"立家训、传家风"活动,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在营造党员干部好家风、助力从严治党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在总结临安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经验的过程中,发现仍存在着对家风的理解较为模糊、传播途径单一、党员责任色彩不够鲜明等一些不足。进一步加强家风建设,不仅要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应积沙成塔、多方合力、考评结合、教学相长,以家风带党风、促政风,有力推动良好社会生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近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而言,"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共同生活和繁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代代相传的、用以约束家庭成员的一种作风和风尚。它与家教、家训、家规等密切相关,从整体上反映了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与党风、政风、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传统家规、家训、家风等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学界对相关概念的运用比较混乱,而以"家政文化"概括这些与家庭治理相关的内容,更具有整体感、包容性和规范化。"家政文化"在中国古代意义重大,是乡村治理与国家政治之基石。近年来,"家政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它承载着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正>乐山市将家风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家风家训研讨、宣传和践行活动,以良好家风带政风、促民风、正社风,为建设幸福美丽新乐山汇聚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具特色的道德文化遗产,是古代进行孝道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传统家训蕴含着丰富的孝道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存身惜名、竭力奉养、诚意孝敬、慈孝相应、委婉劝谏、薄葬诚祭、显亲扬名、移孝忠君等。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孝道思想的精华,对于形成个体良好道德品质、解决老有所养问题、树立良好家风、形成孝亲尊老良好社会风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发祥于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的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名门巨族。据记载,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颇为少见!裴氏家族之所以声名显赫、历久不衰,主要是与裴家良好的家风以及严格的家训家规家诫有关。穿越时空束缚,打破宗族限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传统家规、家训、家风等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学界对相关概念的运用比较混乱,而以"家政文化"概括这些与家庭治理相关的内容,更具有整体感、包容性和规范化。"家政文化"在中国古代意义重大,是乡村治理与国家政治之基石。近年来,"家政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它承载着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家教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现行党内法规中有关家风家教的条款愈益丰富,初步形成了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法制化格局。在引领和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崇德向善、拒腐防变及遵规守纪等方面,党内法规中的家风家教条款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与规制力。为实现立规目标,需要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从严管家治家的责任意识,鼓励党员领导干部制定优良家训家规,并严格执行党内法规中约束性的家风家教条款。尤需着力的是,在进一步明确家风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对象等事项的同时,还应不断构建与完善以党章为统领的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法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光荣使命,立家规、正家风理应成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目前,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家规建设仍存在着传承意识弱化、价值观念异化,参与意识淡薄、不良作风滋生,外部环境侵染、权力失范事件频发,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缺位等困境。突破困境可从三个层面采取对策:社会层面,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高校层面,扎紧家风家规制度建设的笼子,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家庭层面,提升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4.
正近两年来,围绕家庭文明建设,周浦镇在新区文明办、新区妇联的正确指导下,以我镇文化名人傅雷的家风精神传承为重点,以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探索并落实以好家风好家训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工作,从"培育"到"传承",深入推进周浦"家文化"建设。一、突出优势,深化精髓,大力传承傅雷"家文化"周浦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素有"小上海"之称,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4)
优良家风在不断地发展、沉淀、继承和弘扬的过程中,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内涵,并以生动丰富的传统故事、意味深长的家规家训,以及言简意赅的成语典籍等形式流传下来。把优良家风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探究优良家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和消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本文试图通过对优良家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力求优良家风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融合统一,通过探索研究优良家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以期能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家训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励志勉学、慈孝健身、修身治家、处事为人,"好家训好家风"无论巨细,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绵延传承的优良传统与精神追求,上海的家风文化因为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展现了"中西融汇、多元并存、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家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4,(17):61-62
家风家洲培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根据中央文明办的统一部署和市文明办的具体要求,今年来,浦东在全区范围开展家风家训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奉贤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挖掘地域特色"贤文化"人文内涵,在成功培育和总结杨王村"好家训"培育工作经验基础上,突出"以点带面和常态长效"工作主线,创新通过"写"家训"育"家风等方法,大力开展"好家风"培育工作,切实把"好家风"培育工作作为弘扬地域特色"贤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2013年4月18日,中央文明办在湖北十堰市召开的全国创建星级文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传统名臣家训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内涵和治家智慧。当代领导干部应该继承中国传统名臣家训文化克勤克俭、崇德向善的修身之道,夯实家风建设的基石;践行孝老爱亲、齐家睦族的治家之道,紧扣家风建设的主旨;推崇读书明理、戒奢防骄的为学之道,奠定家风建设的文化基础;严守廉洁奉公、勤慎从政的做官之道,抓住家风建设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家训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学理论》2014,(5):120-121
中国传统家训卷帙浩繁,蕴含丰富的家庭德育思想精华。新时期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可从中汲取的现代启示可以概括为"四个重视":一是重视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封建皇帝亲自撰训教家;二是重视家庭德育,传统家训文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传统家庭道德教育教科书;三是重视家庭子弟自立精神培养,培养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自立;四是重视朴素、内敛、谦和家风培育,避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心性的荼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