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志超 《学理论》2010,(13):80-81,84
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一直为社会关注,通过对东部一非贫困地区的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在悄然发生变化:辍学阶段、辍学本质、辍学学生构成等三方面显现出新的问题。首先,客观辍学中,农村初中的高"届辍学率"转变为农村高中的高"届辍学率",即辍学阶段的转变;其次,农村初中的客观显性辍学转变为主观隐形辍学,即辍学本质的转变;再次,农村高中客观辍学群体中由"差生"辍学转变为中等生辍学,即辍学生构成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农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农村社会"两型化"的精神动力。建设农村文化是建设"两型化"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应在分析农村文化建设的功能和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农村文明新风建设,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等途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吴声凤 《学理论》2010,(22):69-70
农村社区建设是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贵州省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路径选择"问题,其中包括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界定、目标定位、模式等方面。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既要考虑现有农村居民居住方式,也要遵循农村城镇化趋势,即要依据不同区域农村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湖南农民增收,关键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转移。然而,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却面临着"量"的巨大性和"质"的偏低性的困难。要实现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转移,必须创新思路,实现从重"转移数量"向重"转移质量"转变,从重"异地转移"向重"本地转移"转变,从重"暂时转移"向重"永久转移"转变。  相似文献   

5.
杜胜利 《党政论坛》2012,(17):48-50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农村社会的发展,由于受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原来同构性的农村社区逐渐分化,这种分化具有i~i"b显著的特点:一是农村社区类型日益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农村外出务工经商青年成长探索傅学杰,吴应德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沉睡多年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农民的思想、认识观念的变化,更超前于农村经济发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间瓦房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  相似文献   

7.
"三农"事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扶持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明确清晰的思路,要开创"特区模式",找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宽广道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及农民负担减轻的"瓶颈",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缺位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主要表现。这一现状源于城乡二元分割、决策管理机制混乱、财政资金供给匮乏和政府职能角色错位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9.
宋祥秀 《求知》2013,(11):33-3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有赖于不断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而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许多农村社区通过拆迁整合,逐渐过渡为城镇社区。这些"村改居"社区的建设不同于单纯的农村社区和城镇社区。虽然,"村改居"社区从体制上变成了城镇社区,但农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区居委会的管理理  相似文献   

10.
朱智炜  李蕊 《学理论》2010,(25):129-130
随着农村的经济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农嫁女"作为一个边缘人群,她们在农村中的地位也在边缘化,成为农村中的弱势群体。旨在通过分析"农嫁女"土地征用补偿问题的现状,然后从法律角度分析"农嫁女"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试图解决的重点问题便是,厘清土地征收补偿费的权利主体及土地补偿费用性质,并从立法途径、行政途径、征收补偿费用发放和分配过程的完善规范寻求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1.
"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驱动力和提升器,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由此探讨了当前农村"无处不在"信息服务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不足及其重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康继文 《民主》2010,(11):55-56
"村官"是党和政府形象在农村最直接的代言人。"村官"的思想观念、致富能力、管理水平,对一个村能否发展、能否快速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天津加强社区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彦 《求知》2012,(7):31-33
继工业化之后,城市化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强大动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天津以"三改一化"(即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和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燕媚 《学理论》2012,(20):242-243
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是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黑龙江省农村幼儿园课程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有:目标定位忽略儿童需要、分科教学现象明显、课程实施途径单一、课程评价不受关注。发展黑龙江省农村幼儿园课程的对策有:政府为主导,关注课程建设;师资为保障,加强教师专业性;观念为基础,遵循"三个基于"建构课程内容;正确对待幼小衔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家彪 《求知》2012,(4):24-25
自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西青区坚持"三农"与"三化"互动并进的思路,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2011年,西青区城市化率达到74%,到2016年将超过90%。实践表明,相对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前景而言,城镇化是路径和形式,而城乡一体化才是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本质要求。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在规划上有远见,在改革上有突破,在管理上有创新,赋予城镇化更丰富的内涵,给予农民更实际的利益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一个制度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十二五规划"注重的是通过城镇化建设创造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和谐的转移需要建设有承载能力的城镇体系。促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完成,制度变革是关键,而这种变革是包含产权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劳动力流动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劳动保障制度以及若干外围支撑制度在内的一个制度束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北京:"六个率先" 北京市在政府购买生态服务、系列"村村通"陆续完成、五项基础设施全覆盖、村级组织经费保障、社会保障城乡接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六个方面实现了"全国率先",促使农业发生了功能性变化、农民发生了观念性变化、农村发生了由表及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发展山区农村高层经济的新思路熊长富加快发展山区农村市场经济要以改革为动力,市场为导向,稳粮为基础,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乡镇企业,从而全面加强山区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一、利用资源优势,既抓粮又抓钱,这是发展山区农村市场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达川...  相似文献   

19.
财经小词典     
《求知》2011,(3):46-47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主要是指,在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的广大乡村区域,身份为农民的大部"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超对接"是由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向超市、菜市场和社区便利店直供鲜活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市场畅通渠道、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现代流通方式连通广阔农村,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惠及农民和消费者。推进"农超对接"工作,有利于推动我市鲜活农产品销售,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