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马某行为定性的看法任全胜《人民检察》第3期刊登的《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一文,笔者认为,马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应作民事违法行为处理。理由如下:一、马某的行为不具备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马某的行为从表面上看,使联营体遭受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间...  相似文献   

2.
马某的行为应类推定侵占罪任兴宝《人民检察》第3期的《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一文,笔者认为,应将马某的行为划分成以下两方面来考察。一、侵占合同的行为属民事法律行为马某受联营体总经理周某的委托,以全权代表的身份与某国铁道处洽谈合同的履行事宜时,超...  相似文献   

3.
马某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诸葛笔者认为,本案中马某利用担任联营体职务之便,侵占该联营体花大笔资金签订的边贸经济合同,私自履行,获取巨额利润的行为,属经济活动中的民事违法行为,而不宜以犯罪论处。首先,从马某行为的本质来分析,马某作为法人型联营体的...  相似文献   

4.
马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魏宏君《人民检察》今年第3期刊登的《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一文,笔者读后,认为马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如下:一、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靠实际履行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合同...  相似文献   

5.
侵占公司合同行为之我见陈维波《人民检察》第3期刊登了《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一文,对案中联营体副总经理马某擅自变更合同主体,给联营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行为,笔者认为是属于经济活动中的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结合本案可以看出,1994年9月联营体...  相似文献   

6.
此案应定侵占罪吴明《人民检察》今年第3期中刊出了关于侵占公司合同的案例。本案讨论的焦点有两个:一、是否构成犯罪,应否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否构成侵占罪。笔者对此谈谈个人看法。一就本案看,说马某系恶意代理,属民事违法行为,笔者认为是正确的。根据《民法通则...  相似文献   

7.
对马某行为的处理之我见花克明《人民检察》1996年第3期刊载了张德忠同志撰写的一则案例。笔者以为,该案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将马某私自履行合同的经营收入收归联营体所有,并由联营体对马某给以相应的处分。如果马...  相似文献   

8.
马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缪军《人民检察》1996年第3期刊载了《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一文。笔者读后认为,被告人马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而不应定诈骗罪和侵占罪。理由如下:一、被告人马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贪污罪,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  相似文献   

9.
马某的行为应定侵占罪章石开《人民检察》1996年第3期刊登的《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一文,笔者认为马某的行为应定侵占罪。一、马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因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  相似文献   

10.
马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刘军研读《人民检察》1996年第3期刊登的《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我认为,马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理由如下:一、公司签订的合同在未履行以前是一种无形财产。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财物,财物既可以是有形的,如现金、物品等,又可...  相似文献   

11.
对侵占公司合同行为的分析安钧,程华马某利用职务之便,恶意侵占联营体合同,私自履行获利,严重背离了其职责范围,破坏了联营体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扰乱了联营体及社会经济秩序,给联营体造成经济损失,对其应予法律制裁,当无异议。但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2.
马某的行为应定贪污罪孙晓亮笔者认为马某的行为应定为贪污罪。理由是:第一,马某在客观方面利用职务之便,实施了侵占联营体花大笔资金签订的边贸经济合同之行为。这里问题的焦点在于边贸经济合同能否被视为财物以及数额如何确定。笔者认为,联营体为签订合同所花费的2...  相似文献   

13.
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张德忠1994年1月,某省边境贸易公司(国有企业)与某县信托贸易公司(集体企业)为搞边境贸易签订联营协议书,组建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法人型联营体。法人代表、联营体总经理由边境贸易公司派周某担任,副总经理由信托贸易公司马某担...  相似文献   

14.
本案例中存在着二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即汪某与马某之间是合同纠纷的关系;而方某分别与汪某和马某之间是侵权和被侵权的关系。汪某与马某之间的纠纷系租赁合同纠纷。汪某与马某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由于方某的失火行为导致合同标的灭失而终止,汪某和马某对此均无过错,即汪某和马莱对该合同的终止均不承担责任,故应依照该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确立汪某与马某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以汪某应按其实际使用马某房屋时间计付房租,即承担八个月的房屋租金州m元。而马某则应返还汪某已支付但未实际使用的四个月的房屋租金2000元。至于马某多交纳…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民事主体对因自己过错而致人损害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但是现实生活纷繁复杂,对某一违法行为,如果立法者或司法人员不顾该行为的动机、结果等情势,仅仅根据其表面上的违法性而责令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则有可能造成不公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学上确立了“阻却违法”的概念。民事行为违法性的阻却,是指在实际生活中民事主体对某项义务的违反或行使权利而造成他人损害,似是违法行为,但由于对这种行为,法律赋予其作为或不作为的合法根据或理由,足以抵消其表面上的违法性,从而不认为它是违法行为。由于合同是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对审判中发现的民事违法行为可采取民事拘留措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妨害诉讼行为可采取司法拘留措施。这两种措施在制裁违法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立法上过于原则笼统,适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一、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17.
恶意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通常称为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利用诉讼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诉讼行为,其实质是诈骗,这已经是法理上一致的共识。但根据《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意见,恶意诉讼行为不被认定为诈骗行为,而是以通过民事途径纠正这种违法行为.这一司法答复无形中放纵了恶意诉讼行为,使恶意诉讼行为有增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个人能否作为联营合同的主体?编辑同志:我院在受理一起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到某公司(集体企业法人)与公民个人签订的一份联营合同。现对个人能否作为联营合同的主体、该合同是否有效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该合同有效,个人可以作为联营合同的主体,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9.
《政府法制》2012,(15):11-11
《大众日报》2012年5月8日刊登唐卫毅的文章:“房闹”与“医闹”的性质一样,都是缺乏理性、危害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房闹”既不符合法治精神,更不符合现代人的契约精神。房地产市场化之后,给了公众更多的选择,既然决定买房,买卖双方也签有合同,就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如果合同中没有标定房价下跌后开发商给与补偿,那么,此时要求开发商补偿就是不合法的。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最近办理了一起加工联营合同的民事申诉案件,发现在司法工作实践中对我国《合同法》第114条关于违约金的规定如何理解和适用,意见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能否同时约定违约金数额和全部损失赔偿,即将违约金作为一种惩罚金列入合同责任条款,审判机关是否支持这种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