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市场经济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正在迅速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广度、深度是以往任何一次变革所不能比拟的。价值观念也不例外地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对此,一些同志持肯定的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制,它要求全新的价值观念体系与之相适应,因此,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是必然的,甚至觉得应当冲击得更全面、更彻底,以实现价值观念的全面转变。另一些同志则持否定的悲观的态度,认为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已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紊乱和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笔极其丰厚的历史遗产.无论其中杂揉着多少糟粕性、消极性因素,但这笔巨大的遗产都是我们今天无法视而不见的,它总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我们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以积极的态度去正视它,在批判其落后性一面时,大力发掘其有益的思想资源,使之同现代化建设相接轨.从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来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接轨是多方面的,包括传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与现代的接轨.这里笔者以为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伦理道理精神与现代化的接轨最为重要.当代中国的现代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而是一个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旨归的社会全面变革进程.一手抓以现代科技为标志的物质文明建  相似文献   

3.
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当代中国,是个积极而又科学的时代主题,只有用积极热诚的态度,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才能完成。我们既不能走"全盘西化"之路,也不能蹈"复古守旧"之途,既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遗产和现代西方文化的有用成果,又要勇于创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道德教育和全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对象———当代大学生,他们的传统文化观到底如何呢?为深入了解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观,笔者对自己任教班级的72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观的主流是理性的、积极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在看待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上,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基本肯定态度(82%),肯定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97%),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所…  相似文献   

5.
韩振峰 《党建》2011,(1):31-33
当前,学术理论界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大部分学者对"中国模式"的提法持肯定态度,并对其内涵和意义作了系统论述。也有部分学者对"中国模式"的提法持否定态度,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中国模式",或起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什么"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6.
傩、雩、蜡都是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动。不过,对这三种祭祀活动,孔子的态度并不相同。总体说来,孔子对雩祭、蜡祭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而对傩祭,其态度则以排斥为主。雩祭是为了祈雨,它关乎百姓的生计和福祉;蜡祭则是年终祭地、庆祝万物功成的活动,这些都是"仁爱"思想的体现。傩祭所驱除的对象是疫鬼、殇鬼,这在孔子看来不仅是无稽之谈,而且也并不像雩祭那样可以有直接的成效。孔子对三种祭祀的不同态度,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化研究在表现为方法和策略的同时,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它对传统文化概念是一个鲜明挑战,呈现明显的跨学科特点,而且具有鲜明的政治内涵和大学背景。对于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学科展望,我们有理由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8.
一、价值观念误区的表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涌现出来,面对这种现象,一些同志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制,它要求全新的价值观念体系与之相适应,因此必须改革乃至牺牲某种社会理想信念,实现价值观念的全面转变。另一些同志则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市场经济客观上造成了人们价值观念的“紊乱”和“退化”,甚至造成某种社会价值理想和信念的“危机”,我们必须树立坚定正确的价值观。走出价值观念的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9.
当前,一些党员不爱党的现象,应当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不热爱党的事业,持动摇态度。有些党员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疑虑,进而对党的事业持动摇态度,认为党的事业已不再值得自己去珍爱和为之奋斗,失去了对党的事业的热情和执着精神。更有甚者,转而热衷于宗教、宗族活动。二是不关心党的前途,持悲观态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04年与"华盛顿共识"相对应的"北京共识"概念提出后,有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日趋热烈,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倒较少被提及。因此,本文主要以"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来展开论述,但它的内涵与我们熟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国际上,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肯定态度的人们,无一例外地赞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  相似文献   

11.
中共对文化民族性和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从机械否定到辩证分析的过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经济决定论和文化阶级性出发,不承认文化民族性命题,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而《新民主主义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中国文化持辩证和相对肯定的看法,首次承认文化民族性并将其置于新文化属性的首位。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中的文化民族性,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论、新启蒙运动、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等形成复调式的对话关系,含有吸收、批判、创新、包容等多重意蕴,对中共在统一战线中争取文化领导权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的新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管晏列传》对齐国名相管仲给予较高的、正确的评价,尤其对管仲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持肯定的态度,认为管仲的经济政策是成功的,得民心的。管仲的治国之策,处处从齐国人民的长远利益着想,精心谋划,并能认真分析形  相似文献   

13.
金福 《先锋队》2012,(1):48
看不到太阳的背面,其实可以看看正面,因为我们是朝向它的。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不能因为一部分是好的而推断出所有的都是好的,同样地,也不可以因为不好的一面展现在我们眼前,就对它持否定的态度。有时候,用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就能发现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经历长期的心理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心理、态度和信仰.互联网是否会对现有的政治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呢?许多人对此持肯定的回答,认为互联网本身具有的特点能对政治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里,笔者认为,对于网络我们应该持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Internet本身正如一只潘多拉的盒子,里面既包含幸福,也有邪恶.它对政治文化本身是否能产生影响?能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对此应持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反对两种倾向全面认识文化传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但我认为有两种思想倾向应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完全否定态度。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全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我很有兴趣地在2001年第4期《党史博览》杂志上,读到阎长贵先生的文章《历史事实必须澄清——毛泽东和江青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 毛泽东与江青结婚时,中央有无“约法三章”?我对此不持肯定态度,也不持否定态度。 我持不肯定的态度,是因为至今已经公开的中共中央档案中,没有关于“约法三章”的记载。我在《江青传》中曾经提到台湾方面公布的王若飞日记曾记载“哟法三章”,见诸于台湾陈绥民所著《毛泽东与江青》以及崔万秋所著《江青前传》。但是,台湾方面没有公布王若飞日记的手迹,因此不足以作为肯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杜浩 《奋斗》2010,(4):63-63
<正>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先生,谈了他关于设立中国自己的读书节的想法:中国能不能在世界读书日之外再设立一个自己的读书节呢?我请教了不少政协委员,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持赞成态度。大家一致认为可以以法定节日的形式,宣传、推动、深化读书活动。考虑到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读书节的日期应当根植于传统文化,体现出民族特色,我进一步在提案中提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些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将研究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们大多赞赏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持肯定态度,有的还深入研究了中国成功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中国的研究,从中吸收和借鉴有益的东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9.
义利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仁智互见,莫衷一是。而为世代认同并沿袭至今的则是“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不失其双重命运:被批判和被运用。而矛盾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们又如何才能走出这理性和情感的“二律背反”呢? 人们对“重义轻利”价值观持否定态度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将义利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揭示当前高职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识态度.文章认为当前多数高职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和地位持肯定态度,但在相应课堂上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愿望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