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心理学观点看,预审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侦察活动。它是预审人员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交往形式,是一场尖锐、复杂、面对面的“心理战”。科学的预审心理策略的制定和运用,是保证和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审讯被告人是完成预审任务,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侦查活动。它要求预审人员在全面熟悉案情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被告人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作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地使用不同的审讯策略,适时突破案件。现有的预审业务用书、教材,有关被告人特征的表述,仅限于用心理学的原理中的“气质” 分类。而用气质理论对被告人进行分类,比较抽  相似文献   

3.
讯问是预审的基本活动,在这活动中,预审员与被告人是相互对立的两个主体,两者之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面对面的交锋,从某种意义上讲,讯问是一场斗智斗谋的心理战,斗争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被告人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被告人在接受讯问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无时不受各种因素的刺激,而预审人员做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对被告人犯罪的处理有着举足轻重作  相似文献   

4.
预审作为刑事诉讼活动中侦查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查明案件事实真相,证实和揭露犯罪,保障无罪不追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把握情感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合理布置预审阶段,掌握预审策略,是刑事诉讼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知识卡片     
审讯中常用的几种提问方式预审员依法审讯被告人,要向被告人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提问是预审谋略中一个主要内容,也是预审对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提问方式对保证办案质量和顺利完成预审工作任务都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提问方式为单一提问单一提问是一个提问要表达和解决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①刑事预审法律制度在改革中没有注重刑事预审的准确定位,造成刑事预审机构始终处于与刑事侦查机构界限不明的状态.从正当程序原则来看,随着我国法制民主的不断发展,我国刑事预审机构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不可或缺的,有利于刑事执法的公正.建立专职、不从属于其它刑事侦查机构的刑事预审机构,刑事预审员和刑事预审委员会的成员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可以建立刑事预审员的独立执法机制.这些都有赖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预审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性只有与能力相结合,才可能成为“生产力”,产生工作绩效。预审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与其整个成熟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职业成熟。因而,将管理心理学中的成熟理论运用到预审领域,分析预审人员的成熟度,依其成熟度进行培训,目的在于培养预审人员过硬的本领,以适应日益复杂、艰巨的预审工作,其意义显而易见,当然,对预审人员的培训,不仅是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8.
侦审合一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即:预审的把关和制约作用相对降低了.表现在侦查部门急于破案试图以审代侦的现象时有出现;预审攻坚克难的能力减弱了.表现在预审员分派到各刑警队后,即担任预审员又担任侦查员,分散了预审力量的整体优势,而且预审特长也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办案质量受到一定影响.表现在由原来预审部门独立审核把关后报请检察院批捕起诉改为各侦查实体多头报请,时常出现案件材料质量不如过去.因此,建议在侦查部门内部设立一个预审分支机构,以保证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9.
预审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讯问的重要前提。临战前的准备工作如何,直接关系着讯问活动的成败。讯问前的准备,包括组织预审力量,全面熟悉、掌握案件情况,仔细研究被告人心理和认真研究、制定讯问对策等诸项内容。有些预审人员在完成上述讯问准备工作时,对犯罪有关现场痕迹、物证的复查和研究重视不够,准备不足,往往导致某些案件审理时出现种种困难,甚至出现漏掉罪行、同案犯或错定案件性质等严重后果。不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国内外关于预审员评价指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26名预审专家进行开放式访谈,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理论,构建了预审员评价指标体系(含纪律、知识、能力、个性四大维度);其中纪律维度包含4个特征:政治信念、文明办案、秉公执法、严守纪律;知识维度包含3个特征:法律法规、审讯知识、心理及相关知识;能力维度包含8个特征:沟通表达、应变能力、心理分析、逻辑分析、社会阅历、角色扮演、观察力、心理承受力;个性维度包含4个特征:价值观、意志信念、工作兴趣、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谈领导活动中的信任边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围绕微观社会行为心理整合层 ,通过行为心理学及其社会交换理论角度展开对领导活动中的信任边界问题的阐释 ,结合行为心理学有关理论在领导活动中信任边界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探索领导者如何在运用此理论 ,结合激励理论 ,增进上下级间的信任关系 ,扩大信任边界。  相似文献   

12.
讯问是预审员同被告人两者之间进行的一项特殊的交际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再现犯罪全过程,进一步查清犯罪事实,使案件真相大白。在讯问中,预审员和被告人主要是依赖有声语言即口语进行信息交流,思想传递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有声语言之外,一些无声语言因素如动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阅读理解的层次涉及到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以及阅读技能和认知手段。读者同时运用各种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处理,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因此,阅读理解的过程是读者的语言知识和头脑中的各种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运用认知心理学的阅读模式,探讨阅读理解过程中信息处理的有关问题,强调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以及组织信息的策略对阅读理解的重要作用,讨论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及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团伙犯罪通常是指三人以上,连续多次的共同故意犯罪。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犯罪团伙具有多人、多次、进行多种犯罪的特点,它影响面广,手段凶残,后果严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当前刑事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当前严厉打击的重点。因此,研究团伙犯罪心理与行为特点及我们对团伙犯罪的审讯策略就显得愈来愈重要,笔者最近对湖北省南漳县公安局预审科1990年7月至1993年6月三年间破获的69起团伙案件中的273名团伙案犯进行了分析,略陈管见,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依据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及影响、制约和决定其的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心理学原理,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掘犯罪现场犯罪信息源中的犯罪信息,这对开展刑事案件侦查工作,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活动以及"刻画"犯罪人,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张永平是山东登州公安分局预审员,在审理耿忠国一案时,敏锐地捕获作案嫌疑人体态语言,预审成功。 1994年10月21日上午10点多钟,蓬莱李记鱼铺发生一起杀人案,一死一重伤。作案嫌疑人耿忠国畏罪潜逃,公安干警追至烟台港,在售票室  相似文献   

17.
领导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特定的人 ,这就决定了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与领导活动主客体及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若干心理特征、心理规律、心理效应和心理机制密切相关。该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如何了解被领导者的心理活动 ,依据人的心理特征 ,顺应心理活动的规律 ,从而有效地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18.
讯问被告人是预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讯问才能使被讯问人如实回答,这是多年来预审人员始终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可以说,讯问活动是一项集思想性、政治性、策略性、艺术性和法律性于一体的难度较高的工作。讯问人员应该具备一套能使对方开口说真话的技巧,这个技巧,有心理学上的技巧,逻辑学上的技巧,而更重要的则是语言运用的技巧。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交际工具,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而讯问的整个过程贯穿始终的是语言,因而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讯问,就是审讯语言艺术的重要体现。讯问语言基本是问句形式,本文拟就讯问中问句如何使用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作为当代前沿性学科,它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维护人自身的心理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化解人们的心理不和谐都需要心理学。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知识普及,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水平,来推动心理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实行预审指挥人员的岗位职务规范是公安机关实现公安人员岗位职务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我国预审制度和预审指挥人员管理的重要改革。预审指挥人员岗位职务规范,是各级预审领导干部为适应其岗位职务所必须具备的职责、素质和能力的规范化要求。它对深化预审制度改革,加强预审指挥人员队伍建设,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