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13,(1):59-59
1.如果你已婚,要与配偶有更多互动关系,甚至要多于与孩子的互动。孩子最严重的不安全感来自感觉到:父母的婚姻其实不稳固,不长久。  相似文献   

2.
胡良武 《中国民政》2013,(10):44-44
案例男子宋某与邻村女子江某于2004年在临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于2012年8月23日在该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登记离婚.8月27日,宋某江某的双方父母及其亲属牵着抱着两个未成年孩子来到该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称宋某江某婚后感情一直很好并生育二子,最近因家庭琐事闹矛盾,赌气冲动之下办理了离婚登记.离婚时双方父母和其他家人均不知情,其子女大的7岁,小的才10个月,其境可怜.认为婚姻登记机关没有通知双方父母进行劝导而当场登记,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况且当事人的另一子女末满周岁属违规登记.  相似文献   

3.
(Situation:Johnconsultshisfriend,XiaoLi,onaproblemhehasencountered.)约翰:有一件小事我不太明白。小李:什么事啊?约翰:我今天去李老师办公室,很不巧,他不在。我问另一个人,“请问,老李呢?”那人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难道我说错了吗?小李:你确实说得不合适。对自己的老师不能称呼“老…”约翰:有的书上说,称呼“老…”是表示尊敬、亲近,我为什么不能这样称呼呢?小李:书上的说法不全面。能不能称呼“老…”,要看双方的身分、地位。学生对老师,孩子对父母,都不能这样称呼。约翰:嗅,原来是这样。汉语的称呼比英语复杂…  相似文献   

4.
朱煦  鲁钊 《精神文明导刊》2014,(3):11-11,15
吃坐行皆要有“相” ■刘雁军四川成都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博士尽管现在时代进步了,孩子接受教育的途径多元化了,但家庭的传承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启蒙依然至关重要。回忆起父母给我的家庭教育,至今历历在目。一是“吃有吃相”。我生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吃”是天大的事情,吃相不好最丢脸面。如果长辈不上桌,我们是不准上桌的。每一道菜,必须等长辈动第一筷,然后才轮到我们小辈。吃饭的时候必须专注,不能有声音,尤其是吃面和喝稀饭的时候。必须吃光碗里的米粒,碗里不能有剩饭剩菜。吃完饭后,长辈不下桌,我们是不能离开饭桌的,只能静静地听长辈的教诲。离开桌子后要收好自己的碗筷和垃圾,到厨房帮父母清洗。小时候经常在吃饭的时候会受到父母的训斥,弄得我战战兢兢的。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等很多城市的艺术院所、著名高校、或者中小学校的附近,常有外来求学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租房而居,过起了"安营扎寨"式的陪读生活。他们或者举家搬迁来此,或者父母一方陪同。平时,孩子上学,家长则就近打工以补贴家用……  相似文献   

6.
<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眨眼间8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已进入了婚龄期。然而,面对婚姻,自主独立的80后们却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父母们产生了一定的碰撞:年轻人不愿意像上一代人那样到了“适龄”就该结就结、该生就生;而老一辈的父母们却希望子女二十出头就结婚,甚至婚后最好马上要孩子。于是,用心良苦的父母们时不时会对子女们进行催婚“轰炸”。“催婚”,让父母和子女都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7.
30年来,身为教师的丈夫悉心照料着患有严重精神病的妻子,含辛茹苦地抚养着3个孩子。30年后,孩子大了,父亲老了,母亲病情依旧。不愿看到父亲在这种死亡的婚姻中继续挣扎的儿女们,经过痛苦抉择,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代替母亲离婚,为父亲重组家庭。  相似文献   

8.
今日歌     
在父母跟前,说到没话的时候,母亲总有这样的感叹:"最小的孩子都当孩子妈了,你说我们能不老吗?"好像兄弟6个只有我是催逼着他们变老的大坏蛋似的。所以,20岁生日来得就有点冒失,30岁生日没敢张扬,刚刚过去的40岁生日,连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父母在,万万不能说老。  相似文献   

9.
正案例某日,小黄来到临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特殊人群登记室"向工作人员反映其爷爷再婚的相关情况。他说爷爷与李奶奶的婚姻不合法,要求婚姻登记机关依法撤销并宣告婚姻无效。交谈中,工作人员了解到,小黄的爷爷是一位退休干部,早年丧偶,2006年因"脑中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而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年轻夫妇的居住方式为切入点,考察不同居住方式条件下的夫妻婚姻冲突特点。结果表明:单独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冲突诱因主要是子女抚养及教育、家庭琐事和经济问题。与父母合住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冲突诱因主要是子女抚养及教育、家庭琐事、婆媳矛盾、经济问题和娱乐。两地分居的夫妻冲突诱因主要是猜忌、情感交流和不能体贴照顾。与父母合住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冲突的频率最高。居住方式对夫妻婚姻冲突强度、冲突归因、持续时间和解决方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六月一日,一年一度的國際兒童節又來臨了。父母和老師在給孩子們安排豐富的活動、赠送節日禮品。我們在本期中奉獻給读者中的父母及其孩子們的,是一组反映中國各族少年兒童生活的彩色圖片,以及國際兒童村里年轻的“媽媽”給孤兒們以温暖母愛的報道。每逢这个节日,北京、上海的一些兒童總要  相似文献   

12.
家庭对每个人来说,是人生起点,生活和休息的港湾。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教导和关爱,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与孩子时常交流沟通,孩子就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健全的人格确立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父母为  相似文献   

13.
观点集粹     
《半月谈》2005,(7):58-60
当孩子因害怕父母偷看而不再写日记倾诉方式就被剥夺了。当一个人有情绪不能宣泄、有心事不能诉说时,这就是一种悲哀。对孩子孩子来说,也会影响健康心理的形成。——辽宁省建平三家中学 王永飞  相似文献   

14.
龙凤呈祥     
望子成龙,而不是望而生畏;望女成凤,而不是望洋兴叹,这是多少家长的期待?一辈子,就为了孩子!这是多少家长的感叹?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子女不争气,没出息,甚至沾染不良习气,家长心里那个急,那个焦躁,那个揪心,都露在眼上,写在脸上,挂在嘴上.孩子是自己心血的凝结,智慧的结晶,精华的延续,自己一辈子的寄托,一辈子的希望,一辈子的成就.如果龙凤呈祥,那家庭是多么的和谐,多么的幸福,人生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成功!反之,感觉失败,沮丧,无望,颓废,天昏地暗,暗无天日.可怜天下父母心!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怎样做父母,其实是很讲究的. 玉不琢,不成器.不能让孩子“绑架”了家长,也不能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奴隶”;不能让孩子心态像“草莓族”,也不能让孩子生活做“啃老族”.要知道: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疗伤!谁错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被孩子错怪!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一天天成长不能等,父母的错误不能影响无辜的孩子生存和成长。在全国第六个扶贫日前夕,陕西省民政、检察、法院、教育、发改、财政和相关群团组织等12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父母重病重残、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失联和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儿童纳入精准保障,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6.
孩子无节制地乱花钱,父母着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是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大都会遇到的情况。怎么办?是彻底断绝孩子的零花钱还是改掉孩子的坏毛病?当务之急是父母要学会和帮助孩子一起理财,方可了却心头之烦……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不是让孩子看不起自己,而是让孩子为自己骄傲;不是让孩子自卑,而是让孩子自豪。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家教"说到家庭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多人对一句曾经流行的话提出了疑问:"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如果我们对"起跑线"赋予新的内涵,这话便是站得住脚的。  相似文献   

18.
中年的生活就像是一个有着三个面的镜子——中间的一个大面和较小的向两边摊开的两面。两边的其中一面反射出你的孩子,第二面反射出你的父母。对于你的父母来说.你的角色正在改变,但现在你已经人到中年.而他们——没错,他们老了。虽然你过去是这个家里的“玩耍者”,依赖于你父母的支持和建议,但现在你更像个“教练”,  相似文献   

19.
惠女新姿     
福建惠安女以頭戴黄斗笠、圍花頭巾、穿短上衣、繫銀褲帶而別具風姿。千百年來,惠安一些地方一直沿襲着孩子在襁褓中就破父母定終身,十三歲的孩子被迫結婚等陋俗,造成了不少婚姻悲劇。如今,勞動致富的惠安婦女敢於對自己過去的命運進行抗爭了。山霞鄉山腰村十七歲的女青年楊瓊珍,四年前被父母包辦許配給同村的一個男人。她不同意這門婚事,要求退婚,却遭到男方一次又一次的威脅、諼駡、欺凌。楊瓊珍並不示弱,她找鄉政府求助,並投書報刊,要求伸張正義,終於解除了婚約。陳麗紅家住婚姻陋俗最嚴重的小岞鄉。她與一位男青年志同道合,自由戀愛。有人當面駡她  相似文献   

20.
家长也累     
正培养一个孩子很不容易,父母为之付出辛劳是完全应该的。但是,有必要像今天这样为孩子累得连气都喘不过来吗?其实,这不能全怪幼儿园、学校,也不能全怪家长,总得想办法找一条出路吧?如今,孩子很累,这已经是许多人的共识。有人甚至狠狠地说":下辈子投胎,一定不要出生在中国,在中国做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