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邓雪峰 《前沿》2008,(10):189-191
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古代的私人藏书和古代的藏书楼,都曾得以光彩照人,熠熠生辉。追溯私人藏书的历史渊源,考察私人藏书的历史过程,不难发现,藏书家的历史贡献,主要集中地体现在对历史典籍的保存和传播方面。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赞扬范钦的藏书是“基于健全的文化良知”。但天一阁的藏书是不让人阅读的。本文对比古代西方私人藏书的开放性,从古代中西社会制度和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范氏家族藏书私而不公的原因;指出宗法制度和建立其上的儒家文化,导致我们的古人没有公共意识,只有家族权力认同,范钦藏书实为文化荒诞。余秋雨的意识中有一种文化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与宗法等级文化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为一典籍大国,对图书的写作,编纂,整理和利用的历史皆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藏书活动一般分为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观藏书和书院藏书,每一类都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其中私人藏书始于孔子,在中国古代藏书中不仅作为官府藏书最重要的补充部分存在,也因其无可比拟的多样性、民间性、地域性而极具独立研究价值。魏晋南北朝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开始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南移,至宋室南迁,文化重心的  相似文献   

4.
藏书楼史话     
胡悦 《北京观察》2007,(5):62-64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起源较早,战国时期就开始有私家藏书,宋代以后则蔚然成风,尤以江浙一带为多。这些藏书家怀着不同的目的,或考订或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知识传承和文化保存的重要组织,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策源地”和“集散地”,必然担负保存、传承和创新高深文化和专门知识的使命.在社会主义不断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探究高校文化传承的途径,对于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彝族古代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本文对彝族古代文化的基本特性、类型、层次、特征和精神作了较全面的归纳分析,指出悠久的历史性、强烈的民族性、独特的地方性和结构的整体性构成了彝族古文化的基本特性,而大陆喀斯特山地文化、农牧文化、姑则文化是彝族古代文化的主要文化类型。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彝族古代文化呈现出“一统性”、“人文性”和“道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保存和传播,是因为传播载体的存在,载体在传播中起着储存和记录文化的作用。所谓“文化载体”,即指可供文化、信息记录、存储并能借以传播信息的物体。纸张、磁带、电脑硬盘、软盘等都属于文化的载体范畴。而在古代中国,由于科技水平不高,文化记录还主要集中在甲骨、金石、竹木简和帛、纸等相对笨重的载体上。尽管有的载体还比较原始,却是人类真正记录自身活动以及文化创始的开端。在研究文化载体上,经济学名词“物化”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化的物品虽然不是文化的实质载体,却是一种寓无形精神于有形物体的文化特殊载…  相似文献   

8.
姚荣 《思想战线》2011,37(1):121-124
明清江南地区的私家刻书十分繁盛,文化世族是其中的主力军。文化世族成员具有强烈的家族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刻书活动延续家族文化传统,甚至使刻书也成为家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因为文化世族具有人力、财力上的优势,其刻书活动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所刻别集、总集及大型丛书,保存和传播了各种罕见文献。刊刻的家集和家谱,更为保存家族文献、传承家族文化作出了特殊贡献。特别是家集,乃明清江南文化世族刻书活动中的创举,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价值和功绩值得大力肯定。  相似文献   

9.
蔡美云  张含 《人民论坛》2022,(21):107-109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观群怨”“风骨”“文以载道”“童心”“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气韵生动”等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和道德理想进行了根本性塑造,也哺育并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和审美理想。站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高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我们应全面把握古代文艺观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深刻领悟中国古代文艺精神与政治精神、伦理精神、生命精神、自然精神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繁荣发展草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并提出,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11.
《北梦琐言》与晚唐五代历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之一。自黄巢起义开始,唐王朝便陷于动荡不安的局面中。五代之际,干戈纷攘,短短数十年间,中原一带几易其姓,战乱相寻,中国古代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孙光宪《北梦琐言序》云:“唐自广明乱离,秘籍亡散,武宗已后,寂寞无闻,朝野遗芳,莫得传播。”①孙光宪(896 ?—96 8)生于乱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在文学、史学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他具有极强的文化使命感,出于保存历史的意识,以及“非但垂之空言,亦欲因事劝戒”,“庶勉后进子孙,俾希仰前事”的目的,他对晚唐五代的典籍极为重视,“游处之间,专于…  相似文献   

12.
1951年11月浙江图书馆收到了嘉业堂主人刘承干的来信,信中写道:“愿将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与贵馆永久保存,为发展新中国杜会文比事业之需要。”自此,坐落在湖州南浔镇上的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嘉业藏书楼,成为浙江图书馆古籍书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徐迅雷 《世纪行》2008,(8):43-43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这是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中的话。显然.这主要是对“客人”入乡随俗的善意提醒。中国自古以来被誉为“礼仪之邦”,有着深厚的礼仪文化。如今北京马上就要迎来奥运了.可一说准备奥运,就是咱们得适应西方的礼仪.本来不成问题的礼仪反而成了一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14.
河洛文化与妈祖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曾经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河洛地区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据传,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河”指黄河,“洛”指洛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华夏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河洛文化圈涵盖当今的中原地区,周边与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秦晋文化圈和燕赵文化圈相衔接。河洛文化的内容包括原始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  相似文献   

15.
这里讲的文化传统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我们要讨论它与当代中国的关系,就应当考察它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力。本文对此略作分析。一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那些典籍文献。人们通过对这些典籍文献的不断讲授、领会和阐发等,使得表现文化传统的思想观念被一代一代的人所继承,形成了某些一脉相传的文化传统。然而,当代中国已经没有人把古代的典籍奉为必读的教科书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已说不清楚这些典籍(如四书五经)为何物。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16.
“三”,作为一个成数,在彝族文史典籍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浸透着它的神秘影响,从古史到当代现实生活,神秘的“三”无所不在。“三”作为彝族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代表了从古代社会到当今彝族生活各领域的一种文化脉络。探寻“三”的文化意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周易》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五经”之首。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都掀起学习《周易》的热潮。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魅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但是,社会上对《周易》的价值,认识很不一致,有加以澄清之必要。《周易》是古代经邦济世的宝贵经典著作汉代以来,《易经》就被列入“五经”,它对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历代明君贤  相似文献   

18.
梅文  张娟娟 《时事报告》2011,(10):80-81
2010年4月,英国BBC电视台在全球挑选18例保存文化的“传承英雄”,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宁波慈城被选为传承文化的杰出典范。黄永松,这位不懈寻找中国文化基因的行者来到慈城,站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9.
傣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云南境内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的傣族主要集中在滇南、滇西南一线,以西双版纳、德宏、孟连、耿马等地的傣族为主。这些地区傣族的佛教经典和世俗典籍在历史上主要是通过僧侣用铁笔刻录于贝叶上,被称为“贝叶经”,是这部分傣族保存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记载中还包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道德法律、医药卫生、文学艺术、生产生活、体育武术及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借助宗教文化的传播而深入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这种以佛教文化为特征的傣族文化同无数宗教经典一起又被概…  相似文献   

20.
张素霞 《前沿》2005,(7):219-221
本文对宋代私家书目的代表作《郡斋读书志》的作者、版本流传、编制体例等进行了全面的考析,肯定了该书在我国的目录学、分类学、版本学及文献典籍的保存上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