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智慧城市拓展了智慧城市在城市主导、公众参与、多元协同、共创共享及以人为本的理论及现实诉求,摆脱技术中心主义的窠臼与困窘,为智慧城市的迭代更新提供了新的范式遵循。在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实践梳理的基础上,剖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澳大利亚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策略进行探究,从建设目标定位、建设资金支持、政策及监管配套、网络信息安全保障4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积极关注智慧城市的发展动向,适时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持续且有活力的资金池,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保障;提供一篮子政策及监管配套支持,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制度保障;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建设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美国是国际上较早宣布探索城市智慧化建设的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从顶层设计、机制保障、领域部署与项目支撑四个战略层次对美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梳理,可以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表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受到公共部门和技术创新的共同推进,研究发现除了常见的体制性驱动和创新驱动,城市间竞争与合作也成为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之一。政治、经济、区位等发展资源较好的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具有较为完善的动力体系,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城市间合作联盟与协同发展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目前成都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成华区智慧城市建设在总体规划、提升“城市大脑”支撑能级、丰富应用场景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数据共享、应用场景、赋能产业发展和城市治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因此,要通过完善顶层框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城市治理应用场景、数据资产化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等措施,推进城市智能化治理。  相似文献   

5.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及未来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被认为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一剂良药”,然而,当下部分智慧城市建设却逐渐呈现出内卷化的趋势。基于对s省a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追踪观察,试图解释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有投入增长无实质治理绩效提升”的重建轻效现象。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中内卷化风险的形成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行动主体在既有的规章制度、政策设计与结构安排下互动博弈的结果,具体表征为目标替代、资源竞争、路径依赖与功能锁定四个维度。透析其背后的深层机理,不难发现,建设价值的偏离、“智慧锦标赛”的惯性、市场遮蔽社会、深层条块分割等才是催生智慧城市建设内卷乱象的根本原因。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批判性反思有助于真正理解其本质内涵与实践逻辑,同时也为更好地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很多城市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这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市民工作和生活的便捷性,而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成都市由于信息产业基础较好,科技资源丰富,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机遇,发展和壮大智慧产业大有作为,文章对促进成都市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互动发展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民生活水平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提高,然而涌现出的诸多社会问题制约着城市可持续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将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将城镇化、工业化、农业化和信息化融为一体,需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加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成为一种未来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智慧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城市信息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国家高端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有效手段,城市的智慧依托于城市的信息化,在城市发展智慧过程中,必然产生大数据,要通过处理大数据来体现智慧,其核心是智慧城市信息系统,而信息系统的关键是大数据处理平台,这些关键技术对于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未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智慧城市建设就是构建智能化的新型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关系,其基础是智能技术设施建设,强调的是智能技术设备、软件和应用方案的开发、装备。但智慧城市建设更需要把智能技术转化为实现空间建设创新发展所需要的智慧功能,即智能技术的功能化。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功能化创新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分形化、开源化和海绵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家提出了在新环境下发展智慧型城市的战略方针,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新时代、新特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实现城市的智能应用。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智慧社区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大势所趋,对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当前鼓楼区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困境的分析,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运营机制、服务理念及智慧人群培育等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助力数字时代智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与此相关的应用领域。智慧城市就是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智慧城市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新成果,与智慧城市发展同步的是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是指随着互联网数据的共享以及用户量的增加而产生的数据量和数据类型以几何级数激增的现象。通过剖析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探讨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促进智慧城市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方式方法。我国要在信息时代占据技术与管理的制高点,这是必须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以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依托,二者密切相关。而大数据在交通管理、案件侦破、治安局势掌控、犯罪趋势预测等公安领域中的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需要公安机关在观念转变、组织和管理模式的革新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感知与信息交流等方面做出系统地思考和适当调整,增强公安机关对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充分发挥其在建设智慧城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顺应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治理工具、治理效能与治理流程的优化升级,同时也能为城市经济平稳增长持续赋能,并且通过数字消费技术与场景营造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宜居、更智慧、更包容的美好生活需求。从“技术驱动”的信息城市到“应用驱动”的智慧城市再到“场景驱动”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我国城市数字化转型也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融入了新的发展目标。当前我国正处在由智慧城市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实现社会生产活动的空间载体,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多方参与”的新发展目标。为此,需要从战略层面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技术层面完善技术基础建设、创新层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主体层面推动多方主体参与来助推智慧城市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4.
从信息化发展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手段支撑城市建设,已成为加强城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催生了社会管理模式和实践方式的新挑战新变革,还为推动公安工作深入开展创造了新动能和新机遇。高新技术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新时代公安工作不再是以"人海战术"为主要手段,转变为主要依托高科技、智能化,实现社会管理的智慧化精细化。  相似文献   

15.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城市建设的智慧化和智能化,更需要更新"城市建设"的理念,把传统意义上的地理行政城市扩展到具有更丰富内涵的空间。从空间认识中观念与现实、地理与数字这两组张力关系入手,当代城市空间视域可归纳为:"观念空间"、"路上空间"和"低头空间"。多层次、多维度的多重关系是当代智慧城市建设所需深入分析的空间形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归纳梳理、考古资料收集整理,文章对中国古代先人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海绵智慧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中国古代先人的海绵智慧并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认识得不够。因此,笔者在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总结的基础之上,结合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海绵智慧,希望能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伴随着人口及资源的高度集聚,必然引发城市承载的边界问题。如何解决当下的大城市发展困境是对可持续发展提出的重大挑战。作为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新加坡在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上取得了瞩目成果。本文基于承载力和韧性城市两大理论,构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分析框架。新加坡在资源高效利用、基础设施配置体现人文关怀、产业转型与空间布局并重、围绕"组屋"提供公共服务、建设智慧政府等方面的实践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未来我国城市建设应该精准规划与减量规划并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里子"工程,融入城市更新,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政府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快,世界多个国家或地区陆续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高新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应用,将带动智慧城市中文化产业模式和业务形态的创新,进而影响到产业的结构与形态,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一方面,新的社会文化需求亟待全新文化产业形态与类别的产生,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产业在新技术背景下的日渐式微亟需新技术的引入以及载体、模式的创新,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智慧城市社会背景下文化产业新业态呈现产业融合趋势明显、生产方式智能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以及消费方式人性化等方面的特征。充分把握智慧城市中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及其主要特征,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智慧城市构建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同时对于研究我国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层治理单元,承载着城市治理模式智慧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功能。这一重大事项的建设落地将明显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蕴含着潜在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本文选取上海市X镇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开展实证研究,结合Bow-tie模型与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构建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模型,并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风险测量,得出该项目整体为中等风险等级,其中项目监管机制、风险预警和应急方案、资金筹措情况、群众接受度和满意度、项目公开与宣传情况及舆情反馈机制为高风险,当地经济发展承托能力、预期收益、社会心理及政府执行风险为中风险。基于这一测量结果,参考贝叶斯模型图中各变量的相关关系与Bow-tie模型,实现智慧社区建设问题的精准识别与高效排查,最终顺利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0.
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智慧城市”应运而生。随着南宁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智慧南宁”已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推出“智慧南宁”建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