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眉伊小女人的心思里,她一直期许着"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浪漫;而白朗是个粗枝大叶的男生,他只觉得,有时候陪你跳跳舞,已然够浪漫.  相似文献   

2.
那不是爱     
她与我相恋几年,生活越发归于平淡.涟漪不起的日子,真实到让人觉得乏味.她的传统,保守,固执与偏见,让我对电影里一切浪漫而又肆意的镜头,望尘兴叹.  相似文献   

3.
一 我曾经痛苦甚至害怕,她那种迫不得已、不能死便继续活的令人心酸的坚强. 那天在医院里,她晕得不知所措,头痛得一直在哭,我喂她吃饭,看她打针,扶她检查,服侍她吃药,一直守在她身边,回答医生的问题,是的,我不冉是个孩子了.当她的头伏在我的肩膀,我才知道自己的肩膀有多重,而我却没有负担得起,这个责任.  相似文献   

4.
咨询台     
保罗 《新青年》2007,(3):56-57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是在我们左邻右舍里第一个安电话的。我至今还很清晰地记得那擦得锃亮的挂在墙上的电话匣子,闪闪发光的接听器挂在匣子边上。我还太小,够不着电话,可是,我常常好奇地听妈妈对这电话匣子说话。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在这个神奇的匣子里,住着一位神奇的  相似文献   

5.
素问 《新青年》2004,(8):16
好像每个孩子小时候都被大人骗过说是捡来的,我的朋友们里面,有的来自垃圾筒,有的来自马路,我还是比较浪漫的,是从麦田里捡回来的.我妈妈还言之凿凿,说她回娘家的路上,远远望见青青麦田中央有个红红的包裹,煞是惹眼,走近一看,一个娃娃在里面张牙舞爪地哭.就这样她拯救了一个无辜的小生命.  相似文献   

6.
王宁 《新青年》2005,(12):4
杜小蕊不爱上代数课,她的代数书下面永远藏着一个手写本,她拿一支2004年在校园里极端时尚的南韩彩笔画葵花。她自己编的小辫永远松松垮垮的,总是左边那条快要散开,我想或许她编右边的小辫比较顺手吧。她画得极认真时,小辫的辫梢就快要随着她匍匐在课桌上。好容易捱到下课,我取出梳子,让杜小蕊背朝我坐好了,我解开她左边的小辫重新给她梳理好。她迫不急待地含糊地催我,好没好?好没好?嗯。马上。我已经是班里公认的为杜小蕊零时间编小辫的第一高手了,可杜小蕊还是每次催我。总是等不及,从桌屉里掏出一个巨无霸,狠狠地,一口咬下去,最后几口,更…  相似文献   

7.
肖峰 《新青年》2005,(1):40
我上大学前,在老家的小城,跟政府机关的一个姑娘恋上了,我们的相识、相恋,都像传奇一样美好、真情。我自信她是非我不嫁。可是,正当我将梦做得美滋滋时,她竟和一个局长的儿子订婚了!这事给我当头一棒。那时,我在城里也算是一个有名的人物,经常有文章见诸报端,得了个“才子”的称号。我想不通,就质问她为何弃我而去,她告诉我除了点“小名气”以外,还得有些更“靠得住”的东西。于是我懂得了,要想拥有幸福,单凭原有的资本”绝对不够,必须不断发展,不断增加新资本。一咬牙,我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大学里,我以发疯般的进取态度去求新资本,不仅频…  相似文献   

8.
《新青年》2007,(2):35
那天,我转过街角的时候,见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的人,不走. 是一个六七岁样子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装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心灵深处,都藏着一些刻骨铭心的故事.也许,就因为玲是我第一个爱上的女孩,所以我才永远怀念那份弥足珍贵的旧情.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在校园里,我经常感觉到有一束目光在追寻着我,我看她时,她总是羞涩地将眼神收起,轻盈擦肩飘逝,好似一瓣花,在蓝天飘过,留下一缕缕幽香.这种感觉是在以前未曾有过的,我惊异得心怦怦乱跳,冥冥中生出一种说不清的感觉,预感到我和她可能会发生某种扯不断的关系,我在潜意识里期盼着,于是心跳更加剧烈,而目光却粘着她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护士肖阳     
识肖阳,是我上“战士文化补习班”那会儿。那时她是通信站的战士班长,大眼睛,瘦高个,列队时,总是英姿飒爽地站在队列前头。到警卫连探望战友,常见她风风火火地夹着通信设备从走廊里跑过,或者在楼下大声嚷嚷着同一伙男兵抢篮球。听战友说她在军区专业比武中立过三等功呢!我跟她是同桌,思考问题时常常被她泼辣的笑声打断,她从来不肯老老实实地听完一堂课,手在桌子底下这摸那碰的,大概是接线员的职业病吧!她英语学得不大好,总是担心落分,常常问我问题,又因为听不懂我的解说而数次在我的头顶“爆炒栗子”。她说,以她的水平,考上个护校就知足了。…  相似文献   

11.
周哲 《新青年》2005,(9):35
曾经有一位朋友,是那么那么地悲伤,悲伤得让所有面对她的人揪心。可是面对她,我无话可说。我知道倾听是一种帮助,我想做更多,却不能。大凡有过失去亲人的经历的人,都会体验到那种天地寂寥、身心成冰的悲凉。我曾经在深夜的球场失声痛哭,那声音到现在还时常一滴一滴地倒灌在胸口。可是,我依然无法、无法知道,如何能让别人从悲切中抬头。春节回家,母亲照例地忙碌。我很想很想跟她说说话,可她只是不停地忙。偶尔的空闲,说的依然是电话里说过千百遍的“注意身体”。临行时半夜想起来要煮鸡蛋,从门缝看她披衣在灶前站了半晌,忽然涌出泪来:即使是…  相似文献   

12.
玫瑰香茶     
高原 《新青年》2002,(4):33
她认识他.是在医院里。那时她20岁.体质很差。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充满苏打水味的走廊里.茫然得弱不禁风。他从办公室里探出头.冲她嘁:“你是来看中医的?到你了。”她以为他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实习生。因为29岁的他有着一张年轻而棱角分明的脸,满脸的阳光明媚。当她坐在他对面.发现他就是自己的主治医师时.感觉就不一样了。温和而沉稳的目光带着笑意,很老练地指着一张垫子:“把手伸出来。”  相似文献   

13.
多么想在白衣飘飘的年代里,有一个人伸出手跟我说,今后的路,我们一起走。我可以喜欢你吗?小禾的字写得不好看,一点也不好看。小禾读书的时候是自卑的,终日只会在教室的角落里啃厚厚的小说。除了有零落的稿费单掉到她的课桌上以外,没有一个人在意她。有不少陌生的同龄人从远处寄信给小禾。她一一回,用心地把字写得一笔一划,生怕对方看不清楚。可几乎看了她信的人,都不会再写第二封信给她。只有骆向阳。  相似文献   

14.
我的同桌     
熊裴岚 《新青年》2006,(10):5-6
那分明还是很青涩的年纪,初到的班里有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而浪漫的女老师,她别出心裁地决定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此后3年谁是谁的同桌.说实话,在那样的年纪里,心中不是没有朦胧的期待的,当我迟疑着把手伸向那个写满全班同学名字的小纸盒时,也有过一点点脸红心跳.然而在我展开的纸团上,却是一个清秀的女生名字:程灵.旁边一个短头发女生嬉笑着把头探过来,大声念着我手上的名字:程灵!于是,在喧闹的教室里,所有人都突然听到了一声响亮的回应:到!是一个高个子女生,在9月的阳光里,穿着长袖的格子衬衣,剪着短而干净的学生头.片刻之后,全班"哗"的一声笑成一团,她也笑起来,她的笑容很灿烂,这成了我对程灵初次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记得那天早上,我早早地来到情人的窗外,我想以引吭高歌这一别致而浪漫的方式来向她求爱。但我试着开口几次,终还是不敢唱出声来。因为我怕。我怕别人伸出头来满脸讥嘲的神情。太阳由金  相似文献   

16.
小丹妮现就读于意大利米兰市18区SCIALOIA街小学。三年前 ,已开始在中国接受启蒙教育的她随父母移民来到了意大利。跟她家乡浙江温州农村山区学校相比 ,她得到了好的教育环境 ,但几年的学习之后 ,她的意大利文反而超过了中文 ,她把所学无几的国语———普通话几乎忘了个一干二净。我开中文课的那天 ,发现她很怕和我说话 ,但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出她是多么渴望学习中文 ,我发现我在黑板上写时 ,她便在下面临摹。有天上午她到学校很早 ,见了我她不断在口袋里翻弄一张纸条 ,一会儿掏出来一会儿塞进去 ,嘴咧得大大的 ,就是说不出话。我以…  相似文献   

17.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妮亚·斯米茨童年的时候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农场里长大的。那时候她在农场附近一个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她父亲问她为什么哭泣。她断断续续地说道:“我们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完她的哭诉后,没有安慰她,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忽然他说了一句:“我能够得着咱们家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18.
爱莲说     
她是我的古琴老师。第一次被朋友引见去找她,她站在楼下等我们,穿着淡紫色衣衫,浅浅的笑,素白的手,雅致得让人想起绢画中的仕女。她不让我称呼她老师,而喊她,莲。莲——,轻声唤出来,即便我这样一个女子,也心生爱怜。学琴的地方在她家。房子很小,60平方米的两居室,简朴雅致。我们在一间小书房里练琴。墙上一幅扇面,两朵亭亭于碧波之上的莲花,上面一行草隶: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她对我说,是我家先生画的,字,也是他题的。  相似文献   

19.
魏雷 《新青年》2004,(2):6-7
“喂喂喂!特大喜讯!在外语系发现一个超级帅哥!!!”楠儿像辆失控的火车地动山摇地从外面冲进来,满脸兴奋得好像听到她终于补考过关一样。见我充耳不闻的样子,她一下子拔下我的耳塞,不满地嘟囔:“拜托有点反应好不好啊,大哥?”“你让我做什么反应呢?我对帅哥不感兴趣。再说你花痴病一犯再犯,我早习惯了。”我仍然把自己埋在电脑里懒得看她一眼。楠儿悻悻地说:“可是他真的很帅啊。”  相似文献   

20.
萱子 《新青年》2007,(3):22
她第一次恋爱,是20岁的青葱年华。那个俊逸洒脱的男生,爱笑,爱打篮球,爱唱迪克牛仔的歌,也爱冬夜里踩着厚厚的雪和她一路走下去。激情浪漫的青春,就像一朵饱满鲜嫩的花蕾,幸福呼之欲出。她是那么喜欢他淌着晶莹汗珠的脸,喜欢他在草场上腾跃而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