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程序正义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以实体公正为本位、忽视程序的相对独立价值,而使实体正义的实现陷入困境入手,进而分析程序正义的价值所在。由社会实质正义的价值指引,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实现的必要前提,缺乏程序正义要件实现的实体正义是畸形的正义,与法治精神和社会实质正义要求相悖;程序正义又以实体正义为归依,正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才更显程序正义的价值所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应同是我国法治实践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程序正义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展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法学界对程序正义理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意欲借此提高程序的公正性与独立价值。但程序正义理论有其隐含的假设与适用上的局限,再加上刑事诉讼模式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以至于许多刑事案件的实际处理过程并没有体现程序正义原则。为了提高程序正义理论的解释能力,需要补充其内在的评价要素。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5)
法律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影响着人们的实际生活。法律正义包括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正义是中西方传统法律的共同价值追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侧重于实体正义,西方侧重于程序正义,二者对正义价值的追求各有其优劣之处。  相似文献   

4.
陈立峰 《中国发展》2012,12(3):40-44
中国民事审前程序较为单一地强调其诉讼前准备的价值,而忽略了其直接解决纠纷的价值。对民事审前程序进行二元性价值改造是中国民事审前程序改革的必经之路,而这一改革的前提是解决法院与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司法权的历史变迁、正义的“两面性”与域外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证明了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也为民事审前程序的二元性价值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对"重实体,轻程序"等错误做法给予了批评,但仅停留在重视程序的非工具性价值的问题上还远远不够,应当设计出实现程序正义的法制途径,使程序正义落到实处。文章拟就国情,寻求程序正义实现的思想保障,探求程序正义实现的制度保障,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使程序正义以渐进式的、多元化的方式逐步影响我们的社会,最终成为中国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6.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了执法实践跨越式发展,但不能忽视法治化进程中执法规范方面仍存在的不足。程序正义理论期望以“看得见的正义”来实现价值,其被广泛运用到公权力行使的研究中,这与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化背景相契合。程序正义原则是这一理论的重要内容,从该原则出发探究公安执法典型案例,更有利于直观、多角度研究公安执法实践,从而为执法实践提供更为详细的指南,对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真 《长白学刊》2004,(3):43-48
社会价值分配的正义是多侧面的,反映在法的领域则存在着正义的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的两个方面--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此二者也并非单一的概念,它们分别以三种形态表现出来:制度正义和社会正义,抽象正义和具体正义,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不同形态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学说,对法的引导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法治的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因此,法的正义观价值取向的确定不是在二者之中选择其一,因为任何一个方面的正义走向极致也就走向了片面和负面.不同角度和层面的正义之间对冲突的包容和妥协推动着法治不断发展向前.现代社会法治必然追求二者的和谐统一,追求的过程正是我们对正义不同侧面的权衡和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并把社会的基本结构作为自己正义理论的主题,试图为现代立宪民主社会提供一种正义理论。其代表作《正义论》系统阐述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为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他把正义观念严格限定为政治正义观念,提出了用于制度的“正义二原则”与“优先二规则”,并采用契约论方法借助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等理论预设构建起其理论大厦。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独具特色。对于我国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启发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程序正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正义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是司法的公正平等和公民自由权利的维护与尊重,这一理念的最终目标必然是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探讨程序正义的内在价值以及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反思中国程序正义之现状,建构和谐社会之程序法治,对于从法律维度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宝峰 《前沿》2012,(17):8-10
自由和生命是现代社会的两个终极价值.现代社会的一切价值争论、社会冲突和政治冲突从最终意义上都源于自由和生命.平等是以自由和生命为前提条件的价值,理性只是一种程序性价值.确立自由和生命两个普遍价值可以有效地反对传统忽视普通民众的基本自由和生命权利的观点,使人们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同时还可以为有效地反对自然法理论、解决关于正义问题的争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由于鉴定程序制度改革的滞后,相关鉴定的民事诉讼案件一审、二审以及再审循环往复、连绵不断,极大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了使民事鉴定程序的改革走出迷雾,必须在司法理念与价值取向上有一个正确的选择,在改革进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在价值选项上要以自由、平等、正义等价值观作为评价改革成败与否的基本标准。民事鉴定程序的价值取向就在于基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社会自由、平等、正义的法律认可和规定,以实现民事鉴定程序中各类社会主体的利益需要,保护当事人正当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2.
社会正义是当代中国诸领域之最高的德性价值新话语。当代中国社会正义观的建构,必须先行明确使"正义"作为一个问题——非正义性现实的症结、难点、实质所在。从根本上讲,中国社会的正义难题,在于没有形成一种有完善而有力的社会"公共价值"体系,以此来应对、规约日益膨胀的私欲对于社会公共财富的侵占和不断的"合法化"要求。在现代政治哲学视域内,我们需要探寻一种由准"富裕社会"到"美好社会"的价值通道,以此化解"财富"与"正义信仰"之间的严重的冲突,从而切实回归公共价值实现的真实目标——中国民众之普遍而真实的福祉。从制度安排上讲,则要立足现代政府之实施正义能力形成的角度,从"权力政治"形态走向"权利政治",体现现代人本政治的公共性旨趣;从社会治理理念上讲,是遵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共同富裕"、"改革成果人民共享"等理念,紧紧抓住当代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根本性症结——财富分配问题,做出属于中国学者自己的智识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肖祥 《理论月刊》2023,(1):15-25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仅为实现社会正义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其对符合伦理应当的经济效用分配的追求更体现了社会正义的实质。共同富裕的实践体现了社会正义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落实:对国家而言彰显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对社会而言实现了“美好生活的普遍促进”,对个人而言则增进了主体的福利、尊严、自由与德性。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启示在于它不仅为消解世界贫富分化带来的不公平、不正义问题提供了借鉴,也担负着辨析当代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和批判资本主义的价值使命,其展现的对人类发展的正义关切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路向。  相似文献   

14.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将正义主要视为一种"纯粹程序的正义",它一旦被实际执行,所达到的任何结果都将是正确的,因此相对于其他正义准则更具有普适性.罗尔斯的这一理论建构得益于韦伯的合理化理论,"纯粹程序的正义"正是表征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日益增长的形式合理化过程.虽然形式合理性取代实质合理性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程序的合理化是全然合理的.罗尔斯一方面追求形式合理化,另一方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形式合理化存在的困难,为考虑到形式之外的实质因素,试图在程序正义的基础上涵盖实质正义,这种态度可以用其政治立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法律正义是有局限性的。法律正义不仅体现于实体判决中也体现于程序效率中,马拉松似的诉讼是难于实现正义的。法律程序虽有其独立的价值,但程序与实体之关系,毕竟是实体决定程序,程序又反作用于实体,程序是为实体服务的。应该设计好的程序制度,提升和保持法律工作者的素质,实现有限的法律正义。  相似文献   

16.
刘光斌  周艳 《桂海论丛》2003,19(6):69-71
正义理论在当代社会一直争论不休.罗尔斯以维护现代西方社会为出发点,阐述了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观;麦金太尔通过对正义传统的叙述,批评了当代以罗尔斯为首的新自由主义的正义观,认为现代社会正义的选择是他的所谓的德性正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我国正迈向多元差异性社会,这使得利益格局发生分化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很难再保持一元性和单一性,维持社会统一和稳定的共识规范特别是正义价值规范遭遇危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差异性社会,这种社会也受差异正义的规范和调节,而对正义的共识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关节点,没有对正义的共识,或者说调节人们活动领域的正义是分化的,那么人们的行为实践和价值观念等就很难整合在一起,就很难达到团结、协调.要使当代中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和长治久安,必须在基本的正义制度和规则上形成共识,因此,正义共识就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纽带.  相似文献   

18.
阿计 《人民公安》2008,(12):10-16
“通过正义的途径运输正义”是现代刑事诉讼的终极价值,而“保障人权”“、司法公正”则是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两大基点。尤其是对于死刑——这一“以国家名义合法杀人”的最高刑罚,究竟应该设计怎样的程序正义,以避免错杀、冤杀等悲剧,这既是近年来司法改革的一大主攻点,亦是屡屡引发坊间争议的一大敏感源。目前,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提上议事日程,死刑案件诉讼程序、死刑制度改革等等,亦随之成为法学界、司法界日益升温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19.
卓广平  张薇  阿计 《浙江人大》2011,(10):33-35
现代社会,刑事诉讼法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程度,往往成为衡量人权保障水平和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如何在保护人权与打击犯罪、公正与效率、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间寻找到合理的平衡,是此次刑诉法修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正义理念大致沿着美德正义、神性正义、契约正义、分配正义的路径衍变。在当代社会,分配正义是正义的核心关涉;福利正义是其核心组体,指称福利分配体现的公正、适当、恰如其分。福利正义理念有着深远的渊源、价值要素(需要、应得、平等)和实现要素(再分配、承认、权利)。福利正义通过再分配和承认两条途径得以实现,权利——在现代社会概化为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此赋予法理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