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四大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需要依靠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和均衡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入大城市。近年来,他们逐步在城市中实现了稳定居住和就业,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与当地户籍居民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大城市内部形成了新二元社会结构。要有效破解大城市新二元社会结构,着力点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持续增加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二是构建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提供体系;三是梯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准确把握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方向、内容 ,以及农村工业化转变为城市工业化等方面对我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既是一个工业化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城市化发展过程。浙江抓住战略机遇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工业化转变为加快城市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城市化道路。不仅逐步遏制和扭转城乡二元结构扩大的趋势,而且逐步突破和改变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更加落后于城市社会发展的局面。浙江经验和浙江模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而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都江堰市把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和指导思想之一,在创新上做文章,在落实上下功夫,深化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今年初,都江堰市提出了“通过产业、人口向郊区扩散,消除城市空间的二元结构;通过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和农业的技术水平,消除产业间的二元结构;通过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建立社会补偿机制,消除分配上的二元结构;通过加快推进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消除城乡社会二元结构”的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都江堰市着…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兴标  朱佩明 《探索》2002,(6):75-77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和农村的城市化、顺序是先工业化、再城市化、后现代化。但国家的工业化并不一定需要农村工业化的实现,倒是工业化一定会导致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最终会拖现代化的后腿。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不同的工业化过程必然导致各异的城市化路线.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群落式聚集演进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关联规律的深入分析,对浙江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区域特征从全新视角给出了一种理性诠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机制着手,将城市群作为区域城市化的主要形式,剖析了浙江区域城市化的制约因素——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行为,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种调整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行为的方式对城市群的产业空间的影响,并着眼于未来一个时期浙江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城市群构筑新产业空间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丙志 《求实》2008,(2):39-42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实现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良性互动,强化劳动力比较优势发挥与升华的效应,进一步实现"公平与效率兼容"的效应.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为此,中国政府需要结合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扮演积极的角色,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挖掘和升华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始终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中新合作重点领域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初步探索出一条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与国际经验深入融合、与群众需求紧密对接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1.
贵州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的发展。通过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发展生态工业、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建立和形成,是新中国第一波工业化的产物.虽然在历史上曾支持了中国工业化的最初起步,但付出的社会成本极大,既显失公平,也丧失了效益,违背了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在保障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的同时,也迟滞了城市化的进程,形成了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第二波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化步骤加快,对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水平已达到了工业化中期.在推进第三波工业化过程中,作为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进一步推动了城镇户籍改革,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落差渐趋平衡.随着户籍改革的深入,在户籍制度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步显性化了,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因此,户籍改革必须在统筹兼顾中稳步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的城乡政策相配套,全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利益壁垒.  相似文献   

13.
论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城乡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二者互为因果,相互推动,共同发展。我国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要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核心,通过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一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二是积极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三是转变传统工业化观念,促进第二、第三产业与城乡工业协调发展;四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相适应,我国大江南北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如火如荼,5万多个小城镇从根本上动摇和冲垮了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结构,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步伐,被誉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之后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方兴未艾的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和必然趋势,对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就业。亿万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量,是城乡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冲破二元结构的巨大推动力量。农民外出进城务工,是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就城乡关系和格局而言,农民工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第三元”,而这恰是社会转型期沟通二元结构两极不可缺少的桥梁和难以跨越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张文茂 《前线》2010,(4):47-48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本文认为,由于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使得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却不能顺利地被城市化,出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夹角现象"。这个夹角不消除,不但会加重我国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还会形成一个不稳定的第三元结构,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李建中 《唯实》2012,(5):37-41
进城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在城市大多从事的是一些脏、苦、累、重、险的工作,工作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进城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未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在构建进城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中的主导作用,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加速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有鲜明的时代背景,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难题。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其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已经完全可以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我国工业化进程最初的资金积累主要是来自农业,农业和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政策的偏差,城乡二元经济分割也成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一大痼疾。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的各项政策的出台就是对这个问题反思后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公平发展的社会。目前的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城乡分割严重.其中,城乡分割的土地制度是其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征用.但由于集体土地产权的缺陷.城乡分割的土地市场.农民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无法享受到改革的社会成果。因此,完善土地制度.建立规范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应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杨晓航 《当代贵州》2011,(35):22-22
资金短缺是贵州城市化进程的短板,而融资难又成为贵州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一大瓶颈。解决了融资难问题、并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也就解决了贵州城市化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