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参崴之行     
毛海涛 《民主》2004,(10):38-39
早就向往着去俄罗斯看看。还是在30多年前,我作为知青插队于黑龙江边境,对以前在历史课上学到过的《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有了实地的感受。那时正值中苏关系异常紧张。当地老乡介绍:“江东(指黑龙江,苏联称阿穆尔河)六十四屯(村)都曾是中国的领土。在中苏友好时期,每年五一节、春节,两岸亲  相似文献   

2.
李敏捷 《学理论》2012,(21):11-12
中苏两国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立了中苏同盟关系,两国相互协商,相互支持,扩大了中苏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提升了国际地位。然而,这种友好同盟并没有长久的维持下去,中苏两国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后,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便频繁显现,关系逐步走向恶化。其中中苏两国的国内政策的矛盾,成为其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使两国关系渐行渐远,最终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5)
侵华日军占领我国东北期间将大量抗日志士送到731部队杀害,其中东宁地区作为中苏边境重镇,在日伪宪警特的高压统治下,也有大量的抗日人员被捕,并被"特别移送"至731部队杀害。通过对已公开的"特别移送"档案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阐述了二战时期侵华日军在中国进行的一项秘密政策"特别移送"产生的历史背景、"特别移送"标准和对象、"特别移送"的程序等。  相似文献   

4.
刘峰 《学理论》2013,(17):229-230
1979年4月3日,中国宣布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因此根据规定,条约将在一年后期满时废止。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废止,从表面上看是早已破裂的中苏同盟关系在法律上的终结,而在这背后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复杂原因,同时条约的废止也对当时的中苏关系和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69年,中苏双方棘马厉兵,7千多公里的边界,出现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军事对抗带和可能引发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中苏互相指责对方破坏边界外交关系降到临时代办中苏两国50年代前期是十分亲密的友好邻邦,然而,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友谊。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中苏两党之间出现意识形态分歧,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利益纠纷逐渐暴露,关系日趋紧张。从1962年起,中苏相互指责对方破坏边界,边境地区的磨擦不断加剧。中方认为,  相似文献   

6.
(一)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和其它帝国主义以及国内各阶级各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降到次要的地位。当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不仅工人、农民、学生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内部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斗争中,这时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是抗日还是投降的问题上。在抗日派内部,矛盾又集中在是积极抗日还是消极抗日,是联共抗日还是先“剿共”后抗日的问题上。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整个形势开始向着有利于左派和抗日派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比较苏东剧变以来中俄发展的情况,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显示出无比优越性。中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当然也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中苏都进行了改革。但中苏  相似文献   

8.
毛黎 《党政论坛》2011,(4):60-61
中国政府正式承认蒙古的分离独立,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约定”: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让蒙古经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其是否独立,而中国对独立后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予以承认:而交换条件是,苏联承诺“尊重中国在满洲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事务,不援助中共”,以及对日宣战,帮助中国“驱逐日本人”。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8,(1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疯狂掠夺东北煤矿、铁矿等物资资源,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日伪当局公然违背国际法准则,将他们逮捕的战俘或抗日群众作为"特殊工人"押送到东北各地的煤矿、铁矿从事繁重的劳役,其中辽宁地区尤多。面对日伪当局的肆意残害与虐待,辽宁"特殊工人"在特殊战线上不断掀起反抗斗争,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白宇 《侨园》2022,(5):42-46
<正>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第四展厅中,悬挂着一幅高2.3米、宽5.6米的国画作品——《八女投江》。原作是由中国老一辈美术教育家和艺术家王盛烈先生于1957年创作完成的,馆中展示的是1999年新馆落成时王盛烈应邀再次绘制的复本。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主动出击,抗击侵略者,对日伪在东北的统治构成威胁。为消灭抗联,日本关东军集中兵力对抗联第二路军各部进行大规模“讨伐”。1938年10月下旬,抗联第二路军五军一师在林口县乌斯浑河渡口与敌人遭遇并发生激战,  相似文献   

11.
信息博览     
《侨园》2006,(4)
“中俄友谊之旅”出征中俄“国家年”系列活动之一的“中俄友谊之旅”大型跨境采访活动于7月25日出征。“中俄友谊之旅”联合报道队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发后,将长途跋涉15000公里,途经中俄20多座大中型城市,最终抵达莫斯科红场。沿途,他们还将开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同苏联有着传统的友好贸易关系,中苏贸易在中国外贸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同外国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贸易协定就是1950年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签订的贸易协定。50年代,中苏贸易在当时中国外贸中占极其重要地位。1959年中苏贸易额为21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外贸总额的一半。在当时中国对外经济没有全方位开放的情况下,中苏贸易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苏联向中国提供的各项贷款和成套设备,对于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加强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通过记帐贸易,中国以等值物资偿付苏联提供的这些设备项目和贷款。中国提供的商品,包括转口供应苏联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2,(1)
全面抗日战争初期,是苏联援华的重要阶段。1939年《新中华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勇担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的喉舌。中国共产党基于争取苏联援助、维护中苏友好、动员全民抗战的宣传动因,通过社论或代论、三日国际等专栏话题,增加对苏联的报道频率;借助抗日的时代主题,强化苏联援华的话语表达,树立以苏为师的榜样目标。同时,中国共产党对苏联形象的建构,在赢得苏联的信任与帮助、鼓舞群众积极抗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美丽的边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出发,沿着宽阔平坦的沥青公路西行九十多公里,便到了我国最西部的边境口岸霍尔果斯。这是一座绿荫环抱、整洁雅致的小镇,面积不足四平方公里。霍尔果斯是中苏两国边境交往的一个重要口岸。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为新疆对苏联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陆运口岸之一。一九六二年中苏关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7,(23)
2007年5月25~26日,中俄“国家年”正式活动项目“俄中媒体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来自中俄主流媒体的代表们围绕“媒体在建设和谐世界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国务院副总理、中俄“国家年”中方组委会主席吴仪和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中俄“国家年”俄方组委会主席梅德韦杰夫为研讨会发来贺信。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南振中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新闻媒体的历史使命》的讲话。南振中说,新闻媒体要善于发现和揭示推动世界逐步走向和谐的“驱动因素”,善于发现并突出反映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关注点和利益交汇点。他说,  相似文献   

16.
张雅莹 《侨园》2022,(12):19-21
<正>铁岭不是一个大城市,但她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改革开放以来,又形成了更加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就是蓬勃发展、蔚然成风的“铁岭农民诗歌”景观。在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媒体和通信工具普及的当下,铁岭农村几十年来活跃着由诗歌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各种诗社,“中秋诗社”“秋阳诗社”“凡河浪花”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7月 15日至18日对俄罗斯进 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他与俄总统普京为中俄关系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长远规划,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广泛共识,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至关重要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这个以“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为主导精神的条约,将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真诚愿望和坚定意志用法律形式正式确定了下来,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中俄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于佰春 《侨园》2006,(1):34-36
往事虽已褪尽了岁月铅华,但是翻开历史一页,中苏抗日战士在我国东北的一段地下斗争史事,仍是那样惊心动魄。 2005年金秋,作者在海参崴找到了亲历者——年届八旬的苏军老战士、安娜·彼得洛夫娜大妈。  相似文献   

19.
刘经宇同志在《论“抗日反蒋”与“逼蒋抗日”》(见《党史通讯》1987年第7期)一文中认为: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反蒋”的口号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根本不存在“逼蒋抗日”的条件。这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抗日反蒋”的口号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为什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形势没有按着“抗日反蒋”的大方向发展,反而形成了“逼蒋抗日”的客观形势?  相似文献   

20.
《各界》2010,(6):F0002-F0002
1.中苏正式结盟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该条约于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条约内容大意:防止帝国主义侵略以巩固远东和世界和平,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互助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两国还签订了一些协定。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