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中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成果《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发展史研究》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了,我有幸在第一时间阅读了这部著作,感到这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国际政治理论研究领域均具有开创性、富有研究深度和创新见解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国外社会主义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本文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现状和新世纪发展前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三条道路"和民主社会主义,苏东剧变以来原苏东地区左翼力量的发展变化,发达国家共产党的新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新社会运动,第三世界社会主义等八个方面对世纪之交以来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考察和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进行发挥和完善、在与各种资产阶级国家和权力学说的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思想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观。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暴力与民主》是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基恩继《媒体与民主》(1991)、《反思暴力》(1996)、《公民社会:旧形象、新观察》(1998)和《全球公民社会》(2003)等著作之后,于2004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重要成果。布赖恩·哈利特(Brien Hallett)认为,该书的许多观点"信息量大而又富有启发性"。基恩在书中对有关暴力的两种论调即"民主和平论"和"公正暴力  相似文献   

5.
考茨基是第二国际时期的中派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的重要人物。他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认为民主为社会主义酝酿提供了政治历练空间,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可行道路,并且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化管理提供了必要基础。如何正确理解考茨基的思想,不仅对于全面评价考茨基在国际共运史中的地位,而且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现代西方某些唯心主义哲学"补充"和"改造"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问题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性的"复归"和人的自由解放,社会主义变革的途径只能是主观革命,无产阶级不能继续担当革命的主体。它反对暴力斗争,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政权所承认的合法手段,始终认为社会主义应采取"工人(厂)委员会"的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宣扬抽象的人性论,提出乌托邦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以文化意识革命为中心的变革战略,忽视政治经济的因素,抛弃现实的斗争和政权的建立,最终使它走向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赵义 《南风窗》2008,(8):100-100
美国《新闻周刊》3月17日(提前出版)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中国新保守主义正在崛起。假以时日,新保守主义有可能成为中国国际动向的主流。文章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以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高度国家控制为特点的,非洲、中亚和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会走上这条路。中国变得越富有强大,"中国道路"的吸引力就越大,对冷战后统治国际事务的所谓自由  相似文献   

8.
自由与民主本是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理想的应有之义。马恩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指一种战争状态下的临时措施,民粹派讲的"人民专制"是先进者强迫落后者的政治常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列宁用民粹派的"专制"偷换了马恩的"专政",这是导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分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内民主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内民主是一个政治范畴 ,是政党的基本制度 ,是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研究 ,就是系统整理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以来的有关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的理论和实践 ,分析它的实质和特点 ,力图揭示出对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启示 ,推动我们党党内民主的科学化、制度化 ,保证我们的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正尼尔·史密斯(Neil Smith)是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杰出的人类学和地理学教授。作为西方著名的左翼激进学者,史密斯在自然的生产、空间的生产、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全球化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其1984年出版的《不平衡发展:自然、资本与空间的生产》一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地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两次再版)。之后,他又出版了《城市绅士化》(1986)、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对象、客观依据、实现机制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化什么、什么化、怎么化"各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西方学者分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列宁主义革命意识或斯大林主义极权政治;关于"什么化",西方学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语言结构、文化形式、民族精神、历史条件、社会实践相结合;关于"怎么化",西方学者考察了在日常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象上强调"四个分清",在客观依据上认同"三位一体",在实现机制研究中侧重"五大环节"。中西方学者相比,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有截然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马列文献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我国马列文献信息编译出版大发展、大繁荣的60年。如果说建国前马列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情况可以用择  相似文献   

13.
很多西方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或研究需要对问责进行定义,导致问责研究的概念和框架有所差异。对西方问责理论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分析其理论脉络和研究趋势,为研究中国的问责问题提供理论借鉴和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主要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系统阐述西方学术界在问责的定义、基本理论和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英国《政治研究评论》(Political Studies Review)杂志于2012第1期以"民主与乌托邦恐惧症"为主题,刊发了一组文章,探讨民主权威在协商民主理论中的重要性。本文为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大卫·史蒂文斯(David Stevens)为该栏目撰写的导读。在这篇导读中,史蒂文斯介绍了英国布朗大学教授大卫·伊斯特兰德(David Estlund)的民主权威理论以及围绕这一理论所展开的讨论。史蒂文斯尤其关注"utopophobia"一词。这个词是伊斯特兰德  相似文献   

15.
正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刘毅(以下简称"刘"):国内学界一般怎样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思想定位?它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面临的"元问题"是否存在某些一致性?李滨(以下简称"李"):先了解一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定位。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总体目标是挑战和批判主流理论,实质上也是挑战国际关系中的实证主义理论,希望用一个在本体上更多元、更具反思意  相似文献   

16.
"七·一"前夕,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六个"为什么"》一书面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好评。这本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光芒的理论著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入阐述了当今人们所关心、所困惑的六个"为什么"的重大现实问题。书中涉及到举什么旗帜、选什么道路、坚持什么制度等重大现实问题,既是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认识问题,也是事关我们党、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这本书的出版,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关心的重大政治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情民意,这是立党为公、执  相似文献   

17.
1998年,王逸舟先生出版《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①一书,率先向广大国内读者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时隔八年,作者又着力推出了该书的第二版②。在这期间,无论是王逸舟先生的个人学术兴趣,还是国内整个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无论是写作理念、主要内容还是框架结构,都有着重大的创新。前后两版的变化,不仅体现出作者个人的学术和思想积淀,也反映出整个国内国际关系理论界已经超越了对西方理论的翻译和介绍,而进入到探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何以生成今日之状况的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世纪西方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和"新马克思主义"左翼,关于阶级与社会结构学说的理论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中分别就三大左翼在战前、二战结束后、70年代后和90年代以来等不同历史时期对西方社会结构演变的不同理论解说,以及由此引发的纲领变化、政治取向、理论走势,作了历史的回溯和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制度"突变"理论包含有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制度变迁的暴力手段观点,二是制度变迁"破"与立"的对立统一观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主张以暴力迫使制度变迁的同时,并不反对甚至欢迎以非暴力手段达到改变根本经济制度的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制度"突变"不仅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迁,而且也发生于由封建私有制向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转变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