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红 《党史文苑》2012,(23):32-35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是1963年底罗荣桓病逝后毛泽东于悲意甚浓、痛惜万分中挥笔写出的上乘悼诗《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足见罗荣桓是备受毛泽东器重的元帅之一,罗荣桓横刀立马军中运筹而叱咤风云、战绩非凡之处从中略见一斑。"无情未必真豪杰。"那么,关于战火纷飞之外的儿女情长,开国元帅又是如何为人  相似文献   

2.
正1966年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林彪成了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人物,请林彪题词的人多了起来。林彪妻子叶群为了照顾林彪身体,挡了一些请求,非题不可的词,就集中在一起。等到林彪身体相对好一些时,叶群就通知工作人员备好纸笔。每一个题词,林彪都写两三张,然后从中选一张。一1967年4月28日,叶群从钓鱼台回来对林彪的秘书张云生等人说:"蒯大富最近给中央文革小组写信,说他们正在建造一尊毛泽  相似文献   

3.
倪国良 《党的建设》2000,(12):21-22
"古田会议"以后不久,时任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林彪提出了"井冈山红旗究竟能打多久"的问题.毛泽东觉得林彪对时局的估量比较悲观,而且有一定的代表性.于是,给林彪写了长达六七千字的回信,这就是以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的那篇<星星之火,可以燎源>的著名文章.  相似文献   

4.
王恩收 《世纪桥》2010,(4):54-57
<正>1966年6月,毛泽东曾写下了一首七律诗,这首诗在当时是秘而不宣的,直到30年之后的1996年9月,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刊印发表。此诗写于毛泽东酝酿和准备发动"文化大革命"之时,反映了毛泽东这一时期的复杂心境,同  相似文献   

5.
在陵川县第一山林场,至今保存着一幅赵树理于1963年5月亲笔写下的题赠第一山林场的条幅.条幅长1米,宽45厘米,上面写的是一首诗:"栉风沐雨种油松,日计无多岁计丰.莫道眼前犹似昨,重游过客识英雄."  相似文献   

6.
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代表人物是否是林彪,史学界有两种意见:一种说不是,一种说是。说不是的人认为:林彪在井冈山时期对革命前途有过右倾悲观的情绪,但不是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正翻阅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面的注释是这样写的":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  相似文献   

8.
"自1967年3月到1971年9月4年多时间,由我替林彪批字的文件有400多件,写满了两个登记本,绝大多数是‘呈主席阅’、‘呈主席批示’、‘同意’等几个字,林彪授意的批语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记忆,倒是叶群让我替林彪写的批语有几件我还记忆犹新。"——李根清  相似文献   

9.
选派干部赞     
《江淮》2007,(7)
谨将此诗献给全省第二、三两批选派干部。衷心祝贺第二批选派干部圆满完成省委赋予的神圣使命。祝愿第三批选派干部在新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刻苦磨砺,与时俱  相似文献   

10.
正翻阅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面的注释是这样写的:"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  相似文献   

11.
1971年9月,林彪叛逃事件之后,毛泽东听说在林彪的卧室里发现林彪摘录和书写了不少孔丘、孟轲以及儒家著述的语录和条幅,他认为林彪也是个孔孟之徒,由此便联想到“批林”,必须和“批孔”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出自毛泽东1963年8月1日写的一首《杂言诗·八连颂》。《八连颂》传颂的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几十年"为人民"且"拒腐蚀,永不沾"等精神,但诗的意境最后落在"团结力"上。毛泽东这一首杂言诗,揭示的是一个伟大的真理。  相似文献   

13.
正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毛主席诗词》一书。写在此书目录前的一段话是:"本书收入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以前发表过的二十七首,这次出版时经作者作了校订。另外十首是没有发表过的。"本文所要谈及的《七律·答友人》(写于1961年)即为"另外十首是没有发表过的"中的一首。诗的全文是:"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相似文献   

14.
1974年1月,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转发由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所谓的“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展开。1973年7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时谈了这样一个观点:林彪的思想根源来源于儒家,认为林彪同国民党一样,都是“尊孔反法”的。同年9月23日,毛主席在会见埃及副总统沙菲时说: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这说明在毛主席的主观认定上,已开始把“批林”和“批孔”联系起来了。江青在一次会议上叫嚷:“我不敢得罪军队,今天把你陈亚丁也请来了,就是要整一整军…  相似文献   

15.
高婷  吴才兴 《党史纵横》2011,(3):26-27,32
在《毛泽东选集》(1952年版)第一卷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下有这样一段注释:"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通信,是为批判当时党内的一种悲观思想而写的。"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也收入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但该文下面的注释和1952年版中的注释稍显不同:“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  相似文献   

16.
黄瑶 《党史博览》2014,(2):13-17,23
正为提高部属的战略战术水平和指挥作战能力,林彪在战争年代,特别是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曾经多次作报告、写指示。他的这些报告、指示曾经汇编成军事文集,作为培养指挥员的教材。1936年底,军委任命一直做政治工作的杨成武为师长,杨成武怕干不好,林彪便同他个别谈话,将自己的作战经验倾囊相授。杨成武曾经将林彪的谈话整理为《林彪同志教我当师长》一文,在20世  相似文献   

17.
文萃苑     
《先锋队》1995,(4)
文萃苑梁漱溟批林彪梁漱溟批林,与众说不大一样。他认为;林彪没有路线,谈不上路线,无路线可言。所谓政治路线,应该有公开拿出来的主张。……一个政治家为国家、民族之前途设想而提出公开主张,才称得上是路线。路线是公开的,可以见人的。不敢见人的,不是路线!从做...  相似文献   

18.
正1963年10月9日,周恩来接见日本前首相石桥湛山。在双方谈话时,石桥提出了中日和约问题和台湾问题。周恩来就这两个问题作了解答。他首先指出,美国单独对日"媾和",日本又搞了个"日台条约",这就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签订和约造成了最大的障碍。关于如何处理中日和约问题,周恩来认为有四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日本废除"日台条约",与中国正式缔结和约。这是最好的方式,但日本现政府这样做有困难。第二种方式,如果日本不废除"日台条约",另外又同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五卷记载:(1962年)12月26日作《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于晨七时批示林克:"请将诗一首付印,于今天下午印成五十份,于下午六时前交我为盼。"这首诗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铅印诗稿与发表稿有一处不同,"高天滚滚寒流急"句,  相似文献   

20.
梁衡 《当代贵州》2013,(17):64-64
近翻40年前的日记,有一段政治趣闻。1971年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国。这个接班人、副统帅一夜之间成了叛徒、奸雄、大阴谋家,全国掀起批林高潮。当时我在内蒙古巴盟当记者,上面传达的文件里有一句话说:"林彪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