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尤金(1899—1968),全名叫帕维尔·费奥多罗维奇·尤金,哲学博士,著名哲学家,前苏联驻华大使,前苏共中央委员和最高苏维埃代表。30年代曾先后担任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院长和国家联合出版社社长。1938—1944年任苏联科学院哲学所所长。 斯大林向毛泽东推荐尤金帮助出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欣然允诺。 新中国刚成立,毛泽东就启程访问苏联。毛泽东访苏期间,斯大林向毛泽东建议,将他所有的文章编辑出版,整理成册。毛泽东也深深感到,在革命实践中理论  相似文献   

2.
宋凤英 《党史博采》2009,(12):24-28
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起步,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其标志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以"156项工程"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它是中国工业化的基石与里程碑。"156项工程"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工业项目的总称,这一庞大的援建工程,旨在帮助中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以奠定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3.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谈话时说:“看来,关于海军提出的核潜艇的请求可以撤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将毛泽东的这篇谈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时,为这句话作了这样一条注释:1958年6月28日.中国方面根据苏联军事顾问的意见.向苏联提出为发展中国海军核潜艇提供技术援助的要求。同年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向毛泽东转达了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主席团关于苏联同中国建立一支共同核潜艇舰队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平凡 《党史博采》2009,(10):41-47
<正>毛泽东从此对尤金刮目相看/未到3点钟,尤金已经是一身大汗/赫鲁晓夫的任命大大出乎尤金本人和毛泽东的意外/1950年2月,在毛泽东苏联访问期间,有一次毛泽东与周恩来同斯大林会  相似文献   

5.
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是我国“一五”时期(1953—1957年)工业建设的中心,是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关键一步。它记载着中国人民为实现工业化的创业艰辛,凝结着苏联政府和人民对新中国的真挚友情。回顾当年“156项工程”建设的历程,对于我们不忘历史,认识现实,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艰 辛 的 切 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缺乏大规模工业建设的经验。从哪里入手,先上哪些项目,中国需要得到苏联的指导和帮助,向苏联学习。“156项工程’”项目是中苏两国政府经过多次高层接触,反复切磋、协商,逐步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6.
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揭开序幕。作为一个大国总理的周恩来,不但日夜操劳亲自起草了“一五”计划的基本设想,领导编制了前所未有的“一五”计划,而且关注着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实际工作的进展。本篇记录的1953——1955年周恩来的题词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几年间他倾心繁忙工作的身影。在经济建设中“重中之重”是建设新中国自己的钢铁工业。在“一五”计划中钢铁工业的重点是全力建设鞍山钢铁基地,其标志性的三个大项目是苏联帮助设计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1953年12月,鞍钢三大工程开工生产,21日,周恩来题词祝贺:“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的开工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重大胜利。祝贺鞍钢职工同志们这一伟大的成就。希望你们在毛主席的教导下,继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贡献出更大的力量。”两天之后,周恩来还接见了应邀前来参加开工生产典礼的苏联钢铁工业专家、部长会议副主席捷沃西安。“一五”计划中起着骨干作用的是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了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954年10月,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展览会在北京举...  相似文献   

7.
1958年7月31日的北京,烈日当空,阳光灼人。南苑机场却显得严肃、冷淡,等候迎接赫鲁晓夫的毛泽东,不像过去喜欢和尤金谈哲学,没有多少话谈,气氛不像过去那么轻松愉快。当赫鲁晓夫从“图104”客机走出时,迎接他的没有红地毯,没有仪仗队,也没有拥抱,毛泽东只是同他握手致意。过去中苏首脑见面时的亲热情景怎么不见了呢? 原来,亲密无间的中苏双方将有一场大争论。两天前,苏联方面曾通过驻华大使尤金请见了毛泽东主席,表达了苏联领导的一个意思:希望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建国前后,新中国经济建设没有别的经验可资借鉴,只有学习苏联。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苏为鉴"的光辉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认识出现了反复,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9.
建国前后,新中国经济建设没有别的经验可资借鉴,只有学习苏联.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苏为鉴"的光辉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认识出现了反复,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我国学习苏联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曾经历过各行各业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历史阶段。本文将对这一时期学习苏联的情况作个粗浅的考察。一 早在建国前,中共中央就认识到我们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必须向外国学习。1949年5月至8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秘密访苏期间,曾提出:“现在看来管理一个这样大的国家及进行经济建设与进行外交活动,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希望苏联能在这方面给予方便,为培养新中国的建设管理人才作出帮助,除了派专家外,还希望派一些教授到中国讲学,并由中国派一些参观团到苏联参观学…  相似文献   

11.
"一五六项工程"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工业项目的总称,这一庞大的援建工程,旨在帮助中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以奠定  相似文献   

12.
湖南331厂是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从1951年到1960年,先后有4批38位苏联专家来厂指导和帮助。他们以先进的技术经验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331厂加强管理、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现场指导、编印讲义和授课等方式,为331厂培养大批技术人才。在苏联专家援助下,331厂通过改扩建和生产转型,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并实现航空发动机的成批生产,创下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多个第一。  相似文献   

13.
1954年1月2日,毛泽东在杭州会见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捷沃西安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谈到秦灭楚的历史故事,暗示高岗、饶漱石的反党活动可能对党和陶家的稳定和团结构成威胁。2月2日,刘少奇和周恩来向尤金做了详细通报:高岗的罪名是派性,有野心,过分抬高自己在中共党史上的军事统帅地位,诬蔑刘少奇等。  相似文献   

14.
朝鲜是在战后重建时期得到外援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全力向朝鲜提供帮助,对于朝鲜的经济恢复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国在自身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竭力援助朝鲜,其初期援助的金额合计超过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总和。从朝鲜经济重建的历史过程看,冷战中两大阵营的存在和中苏关系的演变,决定了朝鲜在争取外援上能够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5.
张泽宇 《党史文苑》2011,(6):48-50,58
苏共二十大揭露了苏联斯大林时代各个方面的错误,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很大影响。中国领导人也反思苏联的问题,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一系列调整。但是,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在建设中也犯了一些错误,如盲目赶超、阶级斗争扩大化等,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5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摆在毛泽东面前.对于缺乏大规模经济建设经验的共产党人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其时,一五计划时期许多方面照搬苏联经验的弊端逐步暴露;苏共二十大也揭露了苏联经济工作中的严重错误.以苏联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寻技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是当时客观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正是在  相似文献   

17.
下期要目     
《党史博览》2012,(10):56
1.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见证中苏关系史中的曲折(上篇)2."文革"时期"三突出"文艺创作理论的出笼及危害3.叶剑英与晋绥土改4.对《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18.
“156项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宋凯扬由苏联援助建设的“156项工程”,是我国“一五”时期(1953—1957年)工业建设的中心,是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关键工程。它的建设,记载着中国人民为实现工业化而创业的艰辛,凝结着苏联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非凡的创举     
宏伟艰巨的厦门海堤工程,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在全体工人、职员同志们的积极努力、厦门人民大力支援和苏联专家大公无私的帮助下,克服了各种困难,战胜了敌人无耻的破坏,终于超计划提前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并在今天正式通车。这是全省人民的胜利,也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许多重大胜利中又一个胜利。我谨代表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向参加厦门海堤修建工程的职工们、工程师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感谢;向积极支援海堤修建的厦门人民和各级领导机关,以及帮助修建海堤的苏联专家表示敬意和感谢。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毛泽东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建设实际情况,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独特见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经济思想。一、根据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革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