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反腐是公民以网络的形式进行政治参与,进而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一种新的政治参与。网络反腐提升了公民参与反腐的积极性,从2012年的网络反腐的成功案例来看,网络反腐是一种有效的权力监督的新手段。由于网络反腐的局限性致使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弊端。为此应该推行网络举报实名制;提高公民伦理学素养;建立有效地网络反腐法律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2.
构建网络举报良性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举报作为新兴的举报范式,为党在新时期的反腐工作提供了一种更先进、更有效的手段,在反腐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网络举报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构建网络举报良性运行机制,进一步畅通网络举报渠道,解除网络举报的后顾之忧,不断改进网络举报工作.  相似文献   

3.
网络反腐作为我国反腐事业的新形式,是网络社会监督权力的新模式,在反腐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反腐的兴起有其内部发展动力,并存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合理性,深受广大网民及政府的青睐。但由于网络反腐本身的偶然性、娱乐性等不足严重制约了网络反腐的发展,给国家、社会、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完善网络反腐,充分发挥其优势迫在眉睫。网络反腐制度化、规范化,即通过确定网络反腐主体、搭建网络反腐平台、明确网络反腐相关法律责任等是将网络反腐效能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权力监督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以自下而上方式出现的网络反腐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这种公众通过网络以政治参与的形式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方式,提升了公众参与反腐败行动的积极性,被证明是有效的权力监督新形式.网络反腐的优势与缺陷同在.为此,应当构建网络反腐模式的制度支持;建立网络反腐模式的法律机制;培育公民社会及公民精神,促进网络反腐;运用网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为网络反腐提供了技术土壤,也为网络反腐创造了一定的政治环境。尽管网络反腐使一批腐败官员戏剧性落马而彰显出其在反腐斗争中的作用,但网络反腐也存在着夸大事实、虚假舆论、恶意举报等问题。具体分析网络反腐的利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利用网络积极引导大众舆论,增强网络在反腐斗争中的实用性,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反腐日益兴盛,在推进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网络反腐也面临诸多困境,如网络反腐非理性化、缺乏法律规范、查处具有偶然性、容易泄露反腐机密和受理解决的机制尚未形成等,严重制约了网络反腐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因此,引导网民理性反腐、加快网络反腐立法、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建立网络反腐信息处理与反馈机制、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有效对接和建设反腐倡廉网络监督员队伍等成为规范网络反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网络举报:发展态势与推进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网络举报发展态势较快,已成为我国公民同腐败做斗争的重要方式。网络举报不同于网络曝光、网络反腐,它有着自身特别的本质和要求,在反腐败斗争中体现出独有的优势。它的价值在于其契合了当前民主政治的时代诉求,形成社会公共政治,实现官民合作治理腐败。然而,网络举报还存在受理查处机制不健全,平台功能单一以及回应机制、举报权救济和举报人保障渠道缺失等问题,应当从受理回应机制、举报人权益保护机制、举报人举报激励机制等路径推进网络举报的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8.
网络反腐方兴未艾,势在必行。当前网络反腐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负效应,构建制度化的良性沟通是网络反腐的未来走向。而这种沟通的达成,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和引导,在网络反腐中注入更多的鼓励与适度的监管、更多的透明与适度的保护、更多的规则与适度的灵活,配合现实的制度反腐,才能使网络反腐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监督:成因、局限及政府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普及,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腐败屡禁不止和反腐机制不健全以及民意表达渠道的不畅,极大促成了网络监督的勃兴。但是,可操纵性和欺骗性、非理性和情绪性、极端自由性,以及网络监督的民意背离性、新闻性和时效性都是值得警惕的问题。反腐机关应当:依法规范网络监督;建立网络信息快速反应机制,抢占舆论主动权;主动求变,建立政府引导的网络监督模式,实现政府与网民的良性互动;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上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网络反腐为代表的民间反腐力量异军突起,其凭借网络平台,以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反腐当中,推进了全社会的廉政建设进程。网络反腐数量呈高增长态势,网络反腐"导火索"以伦理道德事件为主,网络反腐信息具有较高的调查价值。但在网络反腐发展历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举报平台信息管理无序,反腐爆料内容呈低俗化娱乐趋势,反腐事件涉及政府部门回应能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应将网络反腐虚拟组织建设与政府机构技术外包相结合,推动民间与官方共建网络反腐大平台,以此突出网络反腐中群众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的引导、规范作用,改变政府在网络反腐中被动的地位,使其成为网络反腐"运动场"上规范汇聚网络反腐力量的"教练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反腐在反腐倡廉过程中之所以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面看是网络技术优势所导致,究其实质,是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了更好发挥。但也需要辩证地看待网络反腐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避免以偏概全和因噎废食,引导网络反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反腐败斗争,是我党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它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反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但网络反腐也还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进一步完善网络反腐,以更有利于发挥网络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反腐相对传统反腐形式方便、快捷且安全系数较高,给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但网络反腐在推广过程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负面效应告诉我们网络反腐需要用机制的引导、保护,更需要法律和制度对其全面的监督。笔者力求通过对网络反腐问题研究,探析网络反腐的保障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反腐契合了网络与反腐这两大当前中国热点,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对网络反腐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微观制度层面,而应首先厘清它的定位,为其进一步建设指明方向。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事实层面来看,网络反腐都不能成为与传统反腐方式相提并论的独立反腐手段,其只是一种强大的腐败信息搜集方式。在提高信息搜集的广泛性方面,必须在官方反腐平台与民间反腐渠道两个维度同时展开;而在腐败信息的有效性方面,应当有条件地推行实名举报,并加大对失范行为的惩处。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面临线索匮乏的困境,网络反腐的出现为检察机关打破这种局面提供了契机。检察机关应积极探索网络反腐的规律、特点,合理构建职务犯罪线索网络收集机制,使网络反腐制度化、规范化,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反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网络反腐作为反腐倡廉新途径,正面临着删帖、诽谤、埋没、隐私等困境。而遭遇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网络反腐纳入有序民主的框架下。基于此而提出的建构有序民主下“四面二线”的网络反腐技术,包括四面,即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专业网络反腐平台、培养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工作人员、提高网民民主素质:两线:在做好四面的基础上构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官方网络反腐技术和民间网络反腐技术。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反腐现已成为我国反腐败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而来的也有一系列法律问题。由于我国网络立法比较滞后,在民间网络反腐行的过程中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监督行为与诽谤行为之间极易发生冲突。只有健全和完善相关立法,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矛盾,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反腐作为我国公民新型的监督方式与反腐手段,对推进反腐败事业与落实公民民主参政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前对网络反腐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公权力的跟进,其法定依据仅为从支配、管理角度出发的政府临时性文件。网络反腐要在真正发挥反腐实效的同时,又兼顾社会公众的其他合法权益,就必须以相对独立的制度定位,在我国当前反腐败制度体系下,进行理性的制度设计,并与权力反腐相互促进,共同走制度反腐的法治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网络反腐实质是一种舆论监督,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有多种公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类型,并且具有不同的参与模式。公众参与网络反腐既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公民参与的期望的内在动力,也有网络反腐的互动性、匿名性、扁平化特点所决定的外在动因。这些直接影响网络反腐作用的发挥,完善公众参与网络反腐的制度支持,实现网络反腐和制度反腐的协作,是未来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党内监督制度 ,标志着我党的党内监督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条例》在组织建设上强调党内民主是党内监督的基础 ,规定了发展党内民主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和要求 ;在作风建设上监督对象直至最高层和一把手 ,从依靠权力反腐转向依靠制度反腐 ;在党的制度建设上强调党内监督重在制度建设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党内监督机制 ;在党的建设理论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又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