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傈僳族     
《今日民族》2007,(8):I0014-I0014
迪庆州的傈僳族占全州总人口的29.87%,主要居住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及德钦县的霞若、拖顶,香格里拉县的上江、三坝、洛吉多和虎跳峡镇等地。  相似文献   

2.
傈僳族服饰     
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按妇女服饰的颜色差异,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个支系。从族群形成以来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其先民为避祸乱,经历了四次大的迁徙,从青藏高原辗转到了怒江流域和缅北地区的崇山峻岭,主要分布在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一带海拔700多米到5000多米的区域。高山峡谷之中,交通不畅、气候多变、  相似文献   

3.
居住在伟大祖国西南边疆的傈僳族人民,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的民族。他们不但喜欢唱歌跳舞,也非常爱讲故事。在劳动休息的田边地头,在三五结伴同行的山间小路上,或是在一家人休养生息的火塘边,都可以听到那娓娓动听的故事叙述。无论大人和小孩,听得是那样的聚精会  相似文献   

4.
傈僳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现有574856人,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源于西迁的古羌。唐代时是“乌蛮”的一部分。明代时,其活动地域主要在我省雅砻江、金沙江流域。16世纪-19世纪时,其先民迁徙频繁,远至澜沧江、怒江流域,留在四川境内的傈僳人数大为减少。目前四川的傈僳族主要分布在凉山州德昌、会理、会东、木里等县和攀枝花市盐边、米易等县,总人口不足2万,且与汉、彝、纳西、苗、藏等族交错杂居。四川省的傈僳族又自称为“傈僳扒”。傈僳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有本民族文字。信…  相似文献   

5.
在保山市腾冲县滇滩镇,傈汉人民共饮山泉水,同唱一支歌,彼此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携手联袂谱写发展金曲奔小康。傈僳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自身特色,犹如一把精钢煅造的钢刀,任凭岁月的风雨百般冲蚀,益显闪光锃亮,它的盎然风格,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绎成一抹特醇特浓的民族文化。(一)住居文化“大山的子孙爱大山”,此话不掺假,相传傈僳族始祖诞生于神奇的哟呀咧大山,面临圣洁的哟呀咧河,傈僳族以作为大山的子孙而自豪。他们对山的情有独钟发乎心灵深处,他们喜欢依山傍水而居,滇滩境内的几个傈僳族村寨如水城、烧灰坝、棋盘石皆是背山面…  相似文献   

6.
侯兴华  张国儒 《思想战线》2011,37(6):133-134
一、傈僳族支系划分谈到傈僳族支系,早在唐代,樊绰就把他们划分为黑白两种。《蛮书》中提到:栗粟两姓蛮,雷蛮、梦蛮皆在邛部台登城东西散居,皆乌蛮、白蛮之种族。乌蛮、白蛮即黑彝或白彝的一支。这种划分是基于他们身着的服饰颜色考虑的。有的学者也认为,早在唐代,傈僳族先民集团内部分为两姓蛮,有乌  相似文献   

7.
云南傈僳族婚俗有许多奇特的趣闻,媒人踢门、媒人爬树是云南永平县龙街镇一带的傈僳族迎亲中举行的别开生面的节目。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03,(12):31
提起"上刀山、下火海",人们立刻就想到了无畏如山的傈僳族. 居住在德宏州的傈僳族约2.5万人,主要聚居在盈江县西北的苏典一带,多属"花傈僳"支系,或许是源于他们热情如花,又或许是来自妇女们富丽纷繁的五彩服饰.传说,在过去的战争中,首领们用彩带奖励勇士,得奖次数越多彩带就越多,妇女们为了炫耀丈夫的功绩,就在包头和衣服上配上尽可能多的彩带.  相似文献   

9.
10.
在民间,通常人们形容一个人拥有巨大的勇气时往往形容他“敢上刀山,敢下火海”。但是,人人心里都明白,这仅仅是形容而已。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即便真有“刀山、火海”,人是不能“上下”其中的。今年7月中旬,笔者参加“中国百名记者保山采访”活动期间,在腾冲亲眼目睹了几位傈僳族汉子“上刀山,下火海”的情景后,才知道原来“敢上刀山,敢下火海”不仅仅是形容,而是普遍流行于傈僳族民间的一项象征勇敢与坚强的民俗活动。傍晚时分,腾冲县城的广场上燃起了一堆堆篝火,广场中间立有一把绑有72把刀的梯子,钢刀刃口向上,把把锋利。梯子的顶部系有五…  相似文献   

11.
一、人口与分布 保罗和路易斯认为,泰国傈僳族大概是于1921年前后从缅甸迁徙而来的.第一批进入泰国的傈僳族只有4户人家,他们住在清迈一个叫会三的村庄,同年又有另外15户人家迁到这里.数年后,傈僳族开始向四周扩散,一些人迁移到了清莱府北部一个叫多亦昌的村子.①Jiachim Schliesinger认为,傈僳族迁徙到泰国的历史最早不超过150年,其中大多数人还是在二战后迁来的.②还有的学者也认为,迄今为止傈僳族在泰国已经经历五代人,大概100年的历史.可以肯定的是,泰国傈僳族进入泰国的时间比较晚,人数也不多.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学生态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特里斯特拉姆·普·科芬教授在评论美国民间文学时说:“民间文学好似树上的绿叶,海岸边的贝壳,把它从生长的自然环境中采撷来,它就会枯萎,失掉原来的美。只有在口耳相传的环境中,人们拿它交换着说和听,没有把它记录下来置于凝固不变的形式中时,民间文学才繁荣昌盛。”这说明民间文学是活的文学,它和一切活的生命物质一样,都生长在特定的环境里。山野里的鲜花,如果离开了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就失去原来的美,甚至枯萎。民间文学如果离开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被人们誉为“词家大宗”的宋代词人李清照与民间文学的关系,过去很少有人涉及,更无人以此专文论述。近期内,读了李清照的有关作品、论述,联系她的生平经历,和词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发现李清照之所以成为一位著名的才华横溢的词人,与她重视民间文艺,勇于吸收新鲜的民间文艺的养料是分不开的。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宋代的词,是继汉赋、唐诗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大凡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总与民间艺术有着渊源关系,这是  相似文献   

14.
傈僳族的家园: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至伊洛瓦底江从古至今,凡进入傈僳族居住地方的大部分人都会被脚下不寻常的山河所折服,被傈僳族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智慧、生存毅力所触动。当人们的视线第一次俯瞰傈僳族的家园时,许多人不得不为这个民族所拥有的广袤家园而感叹!在金沙江、澜  相似文献   

15.
傈僳族,从哪里来?始祖是谁?只有少得可怜的记载和谜一样的神话传说。许多人为了得到满意的答案,潜入到浩瀚的史料中去找寻,找呀找,还是只有那不多的早已被前辈们发现的“数十行字”。一些不满足那寥寥“数十行字”的人又沿着傈僳族迁徙的线路,走进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大峡谷  相似文献   

16.
朝霞 《今日民族》2003,(9):48-49
在民间,通常人们形容一个人拥有巨大的勇气时往往形容他"敢上刀山,敢下火海".但是,人人心里都明白,这仅仅是形容而已.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即便真有"刀山、火海",人是不能"上下"其中的.今年7月中旬,笔者参加"中国百名记者保山采访"活动期间,在腾冲亲眼目睹了几位傈僳族汉子"上刀山,下火海"的情景后,才知道原来"敢上刀山,敢下火海"不仅仅是形容,而是普遍流行于傈僳族民间的一项象征勇敢与坚强的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7.
泰国傈僳族主要居住在泰北山区,他们大概是20世纪初才迁徙到泰国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来自欧美等国家的许多人类学家开始对泰国僳僳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至今50多年来,泰国傈僳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版和发表了许多书籍和文章.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本记述傈僳族世代口耳相传、进行祭祀活动的口碑古籍--《傈僳族祭祀经》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举行首发式暨座谈会,引起楚雄州有关部门、我省傈僳族文化人和学术界的关注。该书由张自强搜集整理、张自强和杨宗翻译,是他俩整理翻译的《傈僳族阿考诗经》的姊妹篇。座谈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傈僳族祭祀经》,就民族口传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刊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一八五九年,分别写信给拉萨尔,就拉萨尔的剧本《弗朗·冯·济金根》,集中谈了悲剧问题,批判了拉萨尔的唯心主义悲剧观,提出了著名的悲剧原则,即:“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所指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即是事物受必然性决定的现实性;“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则是和现实性相对的不可能性之一种。恩格斯关于悲剧的这些论断,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悲剧冲突的根本性质的概括。这和后来鲁迅的说法——“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本质上是一致的,具有一般悲剧定义的性质。恩格  相似文献   

20.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热情好客的傈僳族人民创造了一种用耕牛结“亲戚”增进民族团结的形式。傈僳族称“阿呢败勒伙拾”,意即“用耕牛搭成的亲戚”。用这种形式结成亲戚的双方,团结和睦,互相支援,代代沿袭。怒江峡谷,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江边河谷炎热,半坡温凉,高山寒冷。山区半山区的傈僳族群众,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江边河谷地带的傈僳族以种植水稻为主,生产季节各异。为解决互相间耕牛不足,保证庄稼能按节令下种,傈僳族人民自愿磋商,结成“牛亲戚”。“牛亲戚”一般以江边河谷地带的傈僳族为一方,山区半山区傈僳族为另一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