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公证上访     
一、公证上访的内涵 在公证法律关系当中,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存在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公民、法人也有需要解决和表达的利益诉求.我国的公力救济方式最基本的是两种:一是通过信访,向政府表达利益诉求,请求政府落实政策或平衡执行政策给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二是诉讼裁决争端,并借助国家强制力实现被侵害权益的补偿. 依据《公证程序规则》,在公证法律关系当中,维权和利益诉求的解决和表达方式是复审、投诉和诉讼等.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与之并行的另一种维权和利益诉求的解决和表达方式就是公证上访.  相似文献   

2.
农民利益诉求的顺畅表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对维护社会稳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诉求的表达还存在诸多障碍,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屡有发生,为了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应该健全和完善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工具,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往往会牵涉到多个社会群体的利益.然而,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群体由于主体意识不足、表达能力较弱、缺少利益代表组织、制度化表达渠道不通畅等原因,限制了农民工群体利益表达活动的有效性,使得农民工群体在公共政策中的相关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实现,致使社会利益格局进一步失衡.因而应当从利益主体、社会和政府三方角度,提高农民工利益表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龚俊 《法制与社会》2011,(20):51-52
在我国利益格局急剧调整时期,为弱势群体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给予弱势群体充分的话语权,对于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困境,应从人民代表大会、信访、行政诉讼、新闻媒体多方面入手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疏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5.
私营企业工人群体在市场竟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受自身思想影响,面对劳动保障、待遇不公等问题时,自身的利益表达就会受到限制。本文通过对私营企业工人群体的集体意识、利益表达渠道和强者与弱者的平衡三个方面来分析工人们的利益诉求,以期发挥工会的作用,把缺少整合的工人群体组织起来,平衡私营企业工人群体和企业主的利益,做到共赢。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转型时期凸显利益多元化特征,而和谐社会的司法建构,应当在保证争讼主体机会平等的基础上,以整体性观念衡量利益纷争.对话的法律论证模式从程序上保证了多元主体参与法律决定、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权利.但是,只有平等的对话与协商难以有效解决纠纷,法律决定是在对话式法律论证的基础上,依据融贯的司法信念进行整体衡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刘贺丽 《法制与社会》2012,(18):268-269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能否顺利实现成为社会稳定的关键之一,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建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建立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前提就是分析弱势群体利益诉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促进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雷连莉 《行政与法》2014,(10):119-123
被害人量刑意见是被害人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被害人量刑意见的提出有助于恢复被害人的受损利益,弥补公诉权行使之不足,实现刑罚裁量的客观公正.目前我国被害人量刑意见的提出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应从提出主体、内容、时机、方式以及效力等方面对被害人量刑意见提出程序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9.
当环境行政决策涉及重大环境利益之时,公众基于自身环境利益或者公共环境利益之考虑,常会积极参与行政过程来表达利益之诉求。然而,由于公众个体的参与能力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使得公众个体的参与往往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在转型期的中国,环境行政参与中更要强化公众参与主体的组织化,改变过多的公众个体无序参与之局面。  相似文献   

10.
精英意识与大众诉求:中国司法改革的精神危机及其消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意见表达机制或者说民意传输机制,司法改革的进程实际上主要为精英意识所左右,许多改革措施成为各种精英阶层利益的体现,而大众诉求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表达.精英意识与大众诉求的时立、断裂,可能带来整个司法改革进程的精神困境,进而导致整个司法改革的目标错位和路径错误.为此,必须从理论和制度层面上寻求突破与消解,实现精英意识与大众诉求的良性沟通.  相似文献   

11.
曹凤霞 《政法学刊》2011,28(5):75-79
有社会便有纠纷,于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防止和解决纠纷场所、机构、程序以及有关的规则。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一些激进的、非制度的甚至带有暴力倾向的利益诉求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主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需认真分析利益诉求的现状、诉求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新型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利益表达是利益主体向各级公共权力机构或其人员提出利益诉求,希求得到维护和保证的过程。当前我国利益格局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中产阶级作为最庞大的队伍正在崛起,而现有的利益表达制度在整合他们的利益表达行为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决策的公正科学和政治的稳定。我们要完善利益表达制度的引导、规范、约束和激励功能,建立完善畅通的中产阶级的利益表达通道。  相似文献   

13.
杨炼 《时代法学》2010,8(4):27-32
利益衡量在现代立法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立法的利益衡量是立法者为平衡利益冲突在多元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评价、权衡、选择并进行利益整合的有机统一过程,利益衡量的最终结果是法律规范的产生。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包括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7月1日,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的网上投诉全面放开。足不出户即可表达利益诉求、查看办理过程。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信息化方式完善信访工作体系、重整信访工作格局,体现了信访制度面向时代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官民博弈:无直接利益冲突——基于法理学视角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真谛在于使社会弱势群体自身力量达不到的合法诉求能够通过法律来实现。无直接利益冲突是弱势群体法定利益表达机制受阻背景下的"另类"彰显,并易于因"目标替代"效应而演化成官民冲突。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需要从权利和权力角度双管齐下,既要建立健全政治沟通和互动机制,畅通民众权利诉求渠道,也要慎用权力,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关系,依法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在企业中处于顺应地位,在社会分配体系之中处于弱势地位,在转型社会结构中处于底层地位;农民工作为生产诸要素的合作者具有分享社会财富合理份额的诉求,作为人和公民具有享有基本权利保护的诉求,也有通过社会群体力量表达利益的诉求;农民工身份群体的利益应通过基本权利保护机制、结社机制、社会风险保障机制与行政保护机制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17.
刘勇 《政法学刊》2012,(3):59-63
当前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以化解严重的利益协调危机。强化中国工会利益表达功能,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工人利益表达和实现的组织,不仅是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方式。但由于工会的定位导致其利益表达角色冲突、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导致其利益表达缺乏独立性、工会利益表达手段和方式的简单化导致其利益表达效能不足,应从结构体制和功能机制的更新入手推进中国工会改革。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真谛在于使社会弱势群体自身力量达不到的合法诉求能够通过法律来实现。无直接利益冲突是弱势群体法定利益表达机制受阻背景下的“另类”彰显,并易于因“目标替代”效应而演化成官民冲突。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需要从权利和权力角度双管齐下,既要建立健全政治沟通弄口互动机制,畅通民众权利诉求渠道,也要慎用权力,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关系,依法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11,(12):24-2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多元化的推进,多元利益群体的博弈随处可见,公民的利益诉求需要有一个合法的途径来表达。但现实当中,由于缺乏这种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及协商对话机制,而导致利益之争常常以非常态的手段表达出来,甚至还会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表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互信不足以及权力机构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不足,也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制度设计,即建立有效的社会对话及协商机制以及这种协商机制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秦国荣 《法律科学》2007,25(3):79-86
国际经济法乃是随着国际市民社会的产生而逐步产生的,在古代社会和近代国际强权政治体制下都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得以发轫的内在根源在于国际市民社会成员在通过相互经济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为自身私人利益的实现而产生的普遍规则需要,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维护国际贸易与利益共同体存在的一般利益诉求.国际经济法作为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的市场主体在长期的外贸合作中所形成的交易惯例和贸易规则,作为这些成员通过多边谈判所达成的彼此共守的行为准则,它所调整的乃是国家间及国际贸易主体之间的具有私法意义的经济利益关系.WTO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则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和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