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景博 《法制与社会》2013,(18):252-253
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在服务人类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民法新问题。本文通过对人体器官的属性争议,活体器官和尸体器官捐赠的方法和原则,以及器官捐献补偿机制等的思考与讨论,希望通过这样的广泛研讨探索,来推动全社会形成共识,促进人体器官立法,解决当前器官移植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雯 《法制与社会》2011,(27):178-179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体器官移植成为了可能,这使得更多患者能够重获健康。随之而来的对人体器官的大量需求导致了器官买卖问题的出现,本文从民法学的角度,对人体器官的法律定性做出具体阐述,从未脱离活体的器官、已脱离活体的器官和尸体器官三方面分别分析了人体器官的法律性质与权利归属问题,从而进一步论述人体器官买卖的可行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胚胎移植技术为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由于立法规范的缺位与模糊,引发了大量的法律问题. 一、胚胎的法律属性 从医学角度上讲,精子和卵子受精后第3~8周称为胚胎,从第9周起称为胎儿. 对于胚胎的法律属性问题,学界主要有如下三种学说:一是“客体说”,认为冷冻胚胎具有物的属性,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二是“主体说”,认为脱离人体的器官和组织的法律属性非为物,这些器官和组织从属于人的身体,因而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三是“折中说”,认为体外受精胚胎等脱离人体的器官和组织不同于一般的物,而是介于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的折中物.  相似文献   

4.
赵蔷 《法制与社会》2013,(19):293+298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在我国有了质的飞跃,对于人体器官类疾病的治愈率也逐步提高,其中器官捐献移植现已成为治愈器官疾病的最佳方式,未成年人在器官捐献移植中的法律问题开始逐渐成为焦点,本文就未成年人器官捐献移植的法律评价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鸿绪 《法制与社会》2012,(14):292-294
脱离人体的器官其属性是否为物质直接关系着刑事被害人能否获得有效的赔偿.为了有力地论证该部分器官的“物质”属性,本文从人体医疗废物理论和器官移植理论两个角度出发,着重论证脱离身体部分的人体器官定性为“物质”的理论依据及其合理性,从而为刑事被害人获得“物质”损害赔偿奠定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6.
本文案例启示: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行为的定性,经历了从司法实践"非法经营罪"到《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第1款"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重大转变。主要理由在于非法经营罪保护的法益是国家特许经营的社会管理秩序,而组织出卖人体器官却具有非法牟利和人身伤害双重属性。由于涉及组织者、器官提供者和器官出卖者三方主体。该罪名的45-~J结构较为复杂,需要从刑法教义学角度详加分析。但基于器官所有者自愿提供器官的“同意”。能否对行为的违法性产生阻却效力,需要区分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7.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供体短缺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瓶颈",通过立法规范器官移植,扩大器官供体来源势在必行。对此,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界定人体器官法律属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确定人体器官获取、利用及移植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8.
人体器官买卖包括个人主动出卖器官、个人强行摘除他人器官出卖、“器官库”人体器官买卖和跨国人体器官买卖等四种主要类型。各国法律对人体器官买卖的规制分为设立专门刑法条款和未设立专门刑法条款两大类。国际社会规制人体器官买卖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不懈工作和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以国际刑法规制人体器官买卖应当明确人体器官买卖的概念、构成要件、犯罪形态、刑罚、管辖和惩处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当人体的器官已经现实地能够成为合同的标的进行捐献甚至移转时,就不可避免地要对人体器官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法律的层面对人体器官捐献合理性与禁止器官买卖的必要性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体器官捐献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我国而言,人体器官捐献立法重要而迫切。但是,目前法学理论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试图对人体器官捐献的概念、分类以及与器官捐献相关的几个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1.
人体器官的法律属性及其权利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生命科技和医药科技的发展,人体器官移植与利用被广泛采纳,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人体器官的法律属性和权利的归属以及如何确定脱离人体的器官的财产权,进一步的说,我们必须研究人体器官的权利主体以及任何脱离人体器官的权利主体的相关问题,同时必须建立规制器官移植活动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黄清华 《证据科学》2000,7(4):160-170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3.
吴文珍 《河北法学》2011,29(5):19-25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体及其组成部分可作为客体被利用,这导致传统的主客体绝对二分的格局被打破。但目前各国法律、学说和判例对其法律地位的认定众说纷纭,相互矛盾。在器官移植技术的背景下,应区分人体组成部分的具体类型及不同的物理状态,以是否活体、是否离体、是否可再生为标准来分别定性。原则上,作为整体的活体及存活于活体内的器官组织应为身体权的内容,不具有财产性,不能市场化;已从活体摘除的器官组织以及尸体器官组织应为有限财产权的内容,法律应严格限制其处分。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 ,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 ,指出 :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 ,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对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设置了单独的罪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体现了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符合国际化趋势。本文仅从法律适用的角度,从组织、出卖的行为认定、人体器官的范畴、被害人的有效承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盛鹏 《法学杂志》2004,25(5):11-13
宪法的法律属性是宪政制度的价值所在,宪法的一切价值及其制度设计都以宪法的法律属性为基础和中介。本文从价值、规范和实践三个层面上剖析和回答了宪法的法律属性所关涉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宪法的法律属性是宪政制度的价值所在,宪法的一切价值及其制度设计都以宪法的法律属性为基础和中介。本文从价值、规范和实践三个层面上剖析和回答了宪法的法律属性所关涉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悬赏广告的法律属性在学界素来是争议颇多的论题,我国相关民事立法虽对悬赏行为有相关规定,但却未对悬赏广告的法律属性做出明确界定,难以指导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及司法实践的开展。本文结合相关学说及境外立法进行评析,论证了悬赏广告应属附停止条件的单方法律行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成文娟 《法制与社会》2012,(24):283-28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由此也带来了新的法律争议.Iframe链接是新时期出现的新的链接方式,设链网站应否对被链网站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尚存在争议.本文从案例入手,分析与探讨iframe链接的法律属性,以及设链网站的行为能否适用避风港规则以免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