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在利益多元、文明各异、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实现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赢是全球治理的难题,金砖国家合作为此提供了答案.金砖国家合作是超越国家行为体之间异质性和竞争性、深入开展高质量国际合作的典范,是多边合作的国际制度创新.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在金砖合作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2017年厦门金砖峰会以来,中国分别从\"朋友圈\"、合作领域与含金量等方面,有力推动了金砖合作机制的发展.扩员后的\"大金砖合作\"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全球南方\"国家吸引力持续提升.\"大金砖合作\"日益多元与灵活,但也面临严峻挑战.为此,要从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战略高度看待\"大金砖合作\",着力培育共同的金砖价值观.中国将以更大责任担当,推动和引领\"大金砖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之际,金砖峰会在南非盛大召开,金砖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不断壮大的金砖队伍成为塑造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必将深刻改变世界发展进程。“金砖南非年”非洲色彩浓厚,非洲利益和非洲议程在金砖机制中的位置更加凸显。金砖机制建设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不仅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新机遇,而且为后疫情时代构建公平公正、有效均衡的全球治理新架构注入更多“金砖精神”和“金砖能量”。新形势下,金砖国家迫切需要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解决、国际金融治理、文明交流互鉴、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3.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创立以来,合作基础日益夯实,领域逐渐拓展,逐步形成了政治安全、经济贸易、人文交流三轮驱动的合作架构。其中,人文交流作为金砖国家合作发展的铺路石,有助于增进金砖国家民间交往和理解,促进金砖国家间民心相通,为国家间良性互动提供有力支撑。目前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成效显著,已实现了交流机制化和行为体多元化,项目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但同时面临基础薄弱、差异明显、机制建设滞后、参与主体和资源不足等挑战。展望未来,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可通过塑造共识、建设机制、扩大参与,发挥金砖+人文交流平台作用等路径促进民心相通,进一步夯实金砖国家各领域合作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球知名经济合作体之一的金砖国家,其在能源方面的供需在世界经济体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加强金砖各国间的相互合作,实现友好的互动,对金砖成员国自身的能源安全与发展、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建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大分化和大调整。一方面,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多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国际新秩序的积极建设者。传统的国际权力格局正在加速转变。金砖威胁论已成为西方学者对抗这一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催生金砖合作机制。但随着危机延续,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危机的合作精神和政治氛围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主要大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出现明显分化,世界经济正步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尽管如此,金砖国家的务实合作正进一步彰显金砖机制的影响力,尤其是金砖国家第五次峰会关于成立金砖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的决定,将金砖国家的务实合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本文认为,在后危机时期金砖国家的合作战略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正确定位金砖机制;第二,建立对话协商的软约束机制;第三,完善“以合作求发展、以发展促合作”的包容性合作机制;第四,推动金砖合作的网络化机制建设,实现金砖国家产业演进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也需要借助金砖平台,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探索南南合作的新模式,强化金砖国家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作用,同时在金砖合作中积极倡导坚持求同存异、平等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7.
赵庆寺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1)
金砖国家都是全球能源市场上举足轻重的角色,面临共同的压力与挑战,具有大致相同的能源利益与诉求。金砖国家应该建立开放性的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并在国际能源治理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金砖国家加强能源领域的多边合作,可以优势互补,整体推动国际新能源、新秩序的构建。金砖国家的能源合作应该坚持包容性原则,建立金砖国家的能源协调机制,深化能源合作的关键性领域,通过扩大金砖国家的国际参与,提高金砖国家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9.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努力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对话与协作,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平等协商与有效合作仍受到多方面因素限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关键变量,不仅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的主要力量,还事关发展中国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诉求,更涉及新兴市场国家自身发展优势的延续。与此相应,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既是推动金砖国家强化合作的动力,同时也从经济增速、市场规制、要素配置、治理能力和合作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其合作构成新的挑战。对金砖国家合作而言,推动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渐进式变革"和对全球金融体系的"补位式改革",是现阶段金砖国家合作的必需也是其战略特点。着眼未来,金砖国家的有效合作取决于经济实力、利益纽带、机制建设和行动能力四个因素。其中,经济实力和利益纽带是金砖国家合作的内核,机制建设和行动能力是金砖合作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0.
金砖+合作模式是对全球治理机制建设的创新贡献。机制互动和机制关联理论通过聚焦机制+,为探讨金砖+合作模式提供了有用的分析视角。金砖+合作模式注重拓宽地域范围,坚持灵活渐进,秉持发展优先原则。中国推进金砖+合作模式的制度创新,通过机制+跨区域成员国的实践路径,密切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夯实了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集体身份认同,使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真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机制。因此,对金砖+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制度改革、提升制度性话语权、推进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战略对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了。中国共产党率领着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华儿女,历经艰辛开拓、严峻考验和奋力进取,终于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我们的祖国如今以豪迈的英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60年来,世界风雨沧桑,人类不断进步;基于中国的国情、文化传统和当今世界潮流,中国选择了以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为特征的和平发展道路。恰恰是和平发展的宗旨和途径,造就了新中国的辉煌,使之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2.
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在实现和平发展的过程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担应当的国际责任、积极应对目前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一种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理论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变,即从绝对的物质主义转向物质主义和理念主义并重,国家不再被认为只是进行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而是能够通过实践互动重新建构身份与利益。从学说发展史的眼光来看,这标志着国际关系理论不再是以强调科学主义的微观经济学作为唯一的思想来源,而是融入了充满人文色彩的社会学思想要素。但这还不够,国际关系学者还需要对作为实践知识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哲学的检验与反思,本文是作为这项研究的一种导论。 相似文献
14.
国际环境体制的建立是以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为起点的,这次会议于1972年6月5日至15日召开,是由联合国主导的第一次以环境问题作为议题中心的全球会议。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和筹建的环境规划署日后都成为国际环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环境体制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国际环境体制通过其规则,决策程序和项目规划等措施对体制参与者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具体到斯德哥尔摩会议当中,则是《人类环境宣言》和环境规划署对中国环境治理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untries’ decision to adopt International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 Standards (IPSAS). Based on a sample of 110 countries, the results reveal a positive influence of external public funding (coercive isomorphic pressure), the degree of external openness (mimetic isomorphic pressure), and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importance on IPSAS adoption. They show a negative effect of the availability of local GAAP on this decision, whereas education level (normative isomorphic pressure) is a nonsignificant factor.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literature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 results are relevant to standard-setters, regulators, researcher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and non-adopt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国际展望》2010,(2):117-131
<正>The co-relation of international forces is evolving in favor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emerging powers as their representatives,which is unprecedentedly shaking the Western powers' dominance of world affairs.The regrouping of international forces is forming the Four Groups of gaining,defending,losing and weakening forces.The Four Groups are coping with the global problems on their respective and common positions,greatly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with contemporary dimension,and giving historical task of building international system to regional and sub-regional cooperation.Although the Four Groups are still in dynamic development with proper adjustments of form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themselves with different issues and at different times,the emerging powers are gaining on as world trends.While on the road towards a global power,China needs to take Emerging Powers as its strategic backup and strive for greater rights of discourse and leading roles.However,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should be fully prepared both intellectually and physically for the prolonged,complicated and uneven processes of regrouping of international forces and the transforming of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peacefu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国际标准之落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刑事追诉对象的未成年人,处于双重不利地位,其正当权利容易受到忽视和侵害。有关国际组织制定了检察机构专业化、教育感化等刑事检察国际标准。我国已经加入相关公约,在立法上也类似规定,积极地接近国际标准但也存在着专业化实质缺乏、轻缓措施不足等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并善于用思想和理论指导工作的政党。党的对外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形势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思想,推动党的对外工作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回顾总结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的演变历程,对于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对外工作基本规律,不断推进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开创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21年,世界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内部张力持续增加,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国际安全秩序受到考验和冲击,国际安全中不稳定因素增加、不确定风险上升。美国强化对霸权的护持,在努力维系原有同盟体系的同时,开始搭建新的安全架构,导致大国竞争继续升温,也使国际安全合作空间进一步收紧。地缘博弈在一些地区引发紧张和冲突,潜藏着较大的失控危险,也孕育着新的分化组合。国际安全治理存在诸多缺失,原有的秩序出现松动和失效,新的规范又难以确立。总的来说,国际关系不断进化的趋势没有改变,全球范围内对推进合作、强化协调的需求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20.
2021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受特殊的历史、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欧亚地区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与政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欧亚地区风波不断。“欧亚”的概念有多种地理范围释义,本文所界定的“欧亚”是除波罗的海三国之外由苏联12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地区,亦可以“后苏联空间”指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