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今天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大中亚倡议"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由国际和平研究所于2012年初启动,得到瑞典外交部的支持。这一项目旨在从地区视角审视阿富汗过渡时期的稳定与安全,特别是帮助其邻国找到合适的方式,使之在构建阿富汗和平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此前,国际和平研究所与巴基斯坦、伊朗和中亚国家的合作伙伴举办过有关该项目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祝鸣  周玉渊 《国际展望》2014,(3):144-148
2014年3月17—18日,"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与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更安全世界"组织联合举办。来自中国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非洲经济事务委员会、非洲联盟委员会,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肯尼亚非洲和平论坛、第三世界网络非洲分部、南非冲突转型行动支持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3.
2010年9月14-15日,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德国卢森堡基金会在京联合举办了"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来自德国、荷兰、印度、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近40位学者政要与会,就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金融危机后新兴大国的发展走势、新兴大国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及新兴大国与国际新秩序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王玉柱 《国际展望》2013,(2):141-148
2013年1月31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局共同举办了“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外交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总理内阁部、澳大利亚财政部、澳大利亚驻华使领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政府和学术机构的近40名代表及观察员出席本次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当前全球经济运行特征、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全球经济治理平台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并重点就全球经济治理及G20运行机制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蔡亮 《国际展望》2011,(4):148-153
2010年4月24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了"中日韩三边关系与东北亚形势"学术研讨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发展研究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3月17—19日,墨西哥劳动党举办第十五届"政党与新社会"国际研讨会会议围绕拉美一体化进程、社会主义战略、拉美替代计划等议题展开讨论,来自43个国家104个政党的218名代表与会。3月17—21日,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7.
王立勇 《当代世界》2009,(12):86-88
2009年11月2—3日,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德国卢森堡基金会联合举办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模式的改革与竞争”国际研讨会。来自德国、美国、日本、印度、新加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中联部部长助理郭业洲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研讨会讨论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普列汉诺夫研究院、普列汉诺夫社会民主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基金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了一次以"苏联:历史的绝境抑或历史发展的前景"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从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不同角度对苏联存在的历史及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有代表性的观点总结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9.
曹嘉涵 《国际展望》2013,(6):135-139
2013年9月2—3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保护海外能源利益:中国与欧洲的方法与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法国国防历史研究所、乔治·华盛顿大学、亨利·杰克逊基金会、化险咨询集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能源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机制,西亚北非与中亚地区能源安全,中欧能源安全合作展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0.
曹阳 《当代世界》2012,(11):52-55
非对称冲突理论是当今美国国际政治学界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理论界为了迎合国际关系现实的需要,开始着力研究这种理论,并用该词来描述国际冲突的基本特征。所谓非对称冲突,是指"对手之间的差异有可能使一方处于有利态势而使另一方处于不利态势,从而构成一种不对称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牛海彬  宋卿 《国际展望》2013,(4):134-138
2013年6月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展望》编辑部在沪联合举办"构建新兴大国关系: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与路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2.
程保志 《国际展望》2013,(4):129-133
2013年4月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芬兰拉普兰大学联合主办的"北极安全与国际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来自芬兰拉普兰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挪威特罗姆瑟大学、挪威南森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就北极安全与地缘政治、北极治理与国际合作、北极事务和中国参与以及北极国际社科研究现状评估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了四年、工人运动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的复杂形势下,以"共产主义者的紧迫任务与他们争取社会主义斗争之间的关系"为主题的第21届"国际共产主义研讨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强调共产主义者的当前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此次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并积极参加和领导工人运动和人民斗争,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碳关税的国际法与国际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提出对未承诺减排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将"碳贸易限制措施"直接扩大为关税壁垒,明显违背了多边环境协定机制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法规则,凸显两者间的冲突。在应对策略上,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实施程序的困难及在国际法规则中隐含的合理性,通过国内碳排放交易制度、国内碳税等制度的建设,应对中国未来可能发生的此类贸易与环境纠纷。同时要注意这一问题背后的国际机制乃至大国战略转型,把握未来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策略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09年8月27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了题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60年:理论、历史与现实"的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来自一些大学、社科院、解放军的学术研究单位和政府政策研究机构,主办这次研讨会的目的,一是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通过学术研讨会的形式表达主办单位和参加会议者对祖国60岁生日的庆贺;二是搭建一个平台,从理论、历史和政策分析等三个最基本的角度,讨论60年来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特点和演变,以及中国国家安全所涉及的一些领域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1年8月19—20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与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共同主办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在太原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中共中央编译局以及北京、上海、河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20余所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20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了"日本政局变化与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海监东海总队以及上海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国家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具综合性和全球性的议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既是巨大的挑战,又是重大的机遇,需要从长远、全局和战略层面着眼,制定对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国际政治研究》杂志编辑部于2009年9月17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了“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意图"(intention)是国际政治研究的核心术语。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军力的发展,中国的意图愈益为各国所关注。譬如,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等文件力促"中国应该做出更多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卢胜 《当代世界》2013,(11):81-82
"全域开放战略"是中共成都市委"五大兴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进全域开放,着力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和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以加快推进成都国际化城市建设。成都市外办围绕贯彻"全域开放战略",进一步找准部门定位,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为提高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融入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