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彦华 《小康》2015,(1):32-33
"稳",虽然对中国楼市只字未提,但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如此定调来看,2015年房价是涨是跌,中国楼市何去何从,关键还在于,谁会先扛不住。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楼市在新常态下步入了"白银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应该如何梳理总结2014年中国楼市发展态势?起落转折的中国楼市在2015年又将走向何方?政策、市场、房企……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呢?担忧不等于看衰2014年的中国楼市降温明显,房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5,(12)
<正>2010年国务院出台"新国十条",随后46个城市相继颁布楼市"限购令"。然而,2014年下半年开始,41个二三线城市迅速"解限",仅剩一线城市坚守。如今"解限"近一年,这些二三线城市的楼市状况,以及"解限"后对其的影响再次成为社会的关注重点。近日,《小康》记者对全国7座二三线城市楼市解限后的状况进行了全方位调查。10多年来,楼价增速如此之快,是很多中国人始料未及的。十年前,北京南三环的房价大概4000元/㎡,而外围的通州、大兴、房山、顺义等地区的房价只需2000多元/㎡。但现在,北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此次出手调控楼市,一改以往调控时的温吞风格,攻势凌厉,已开始初见成效,"统计称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杭州跌7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忠实代言人任志强,也一改往昔"只为富人建房"的狂傲,转而关心其民众来了。他说:房价暴跌后,"既不会让更多已拥有房产、已用贷款购买了住房的民众更高兴,也不会让那些对房价过高而恨得咬牙切齿的一群自认为买不起住房的民众高兴。"因为房价下跌会带动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4)
正楼市面临"三重压力",2021年房企或将不得不降价。第一重压力,人口结构转变导致需求不足;第二重压力,"三道红线"让融资"关门上锁";第三重压力,市场预期不足,销售难,偿债高峰。不平凡的2020年,楼市也走出了不一般的路。一场疫情,封锁了经济,随后各地政府紧急"救市",导致房地产出现了"疫后景气",率先走出上涨行情,2020年6~7月份全国百城近80%房价上涨,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楼市调控。  相似文献   

5.
<正> 从去年起就一直在提的房地产宏观调控话题,已经不再是"狼来了",今年随着国务院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国八条"),楼市已是风雨欲来之势了。房价持续处于高位并引起国内媒体和市民高度关注的杭州楼市将何去何从?杭州楼市如何在宏观调控下回归理性,值得我们期待。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在房价总体上还处于不断上涨的情形下"救市",那只能是帮开发商多赚钱,让购房者多掏钱。"楼市正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搞不好就是第二个股市。"在上周六某房地产论坛上,经济学家赵晓对于目前中国楼市给出最悲观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断供处理不得当的话,将会向二线城市延伸。不过,救市派目前势单力孤,更多学者相信深圳断供现象只是个别案例,房地产调控不能半途  相似文献   

7.
置业新城南     
刘彦华 《小康》2013,(5):37-40
"新南城行动计划"和北京第二机场的落户直接触动了城南房价上涨的神经,热点板块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每次新的区域规划出台都会引发楼市躁动。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2013年至2015年的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在目前整个楼市受"新国五条"影响成交低迷的大背景下,无疑给购房者、开发商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相似文献   

8.
<正>眼下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在这个时间点,购房者往往很纠结,他们既担心错过楼市阶段性调整的好时机,又害怕房价继续走低。正是在这个僵持时刻,预测房价走势成为热门话题。专家学者的观点也更容易左右持币待购者的心态。过去的案例表明,任何预测房价走势的行为都是一种冒险。一些学者长期看空中国楼市,主张不要买房产或者尽快将持有房产抛售,然而  相似文献   

9.
<正>调查结果90.4%受访者认同房价击鼓传花、泡沫必将破裂,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化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对未来三年内中国房价的走势,34.0%受访者"看涨"房价,50.4%受访者"看跌"房价80.6%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房价对家庭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39.2%受访者选择"沦为房奴",13.9%选择"买不起房,只能租房"53.2%受访者认为"如果中国房价泡沫破裂,房奴将是最大受害者"51.1%受访者认为"地方政府难敌土地财政诱惑"是房价上涨过快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如此出现的楼市"井喷",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而真正的原因是"冷"所导致。在短短的一周内,广州楼市签约成交量"大起大落",其分界线在于"新政",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日前某媒体报道称,11月初楼市成交的"井喷"是部分发展商通过假按揭套现的缘故。(11月7日《南方日报》)一般情况下,楼市的冷热有其自行的规律,楼市热不可能马上冷,自2003年至2007年热浪一浪比一浪高,持续的时间可谓之长。而楼市的冷也不可能马上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8——2019)》预计,未来,一线城市可能微调调控措施,保持调控政策的适度;二线城市可能最具放松的冲动和条件,激活楼市的热度;三四线城市可能动用干预之手,极力维护楼市的温度。"十年前没买房,现在买不起,今年的新年愿望就是房价能跌,我能买得起房。不知道愿望可否实现?""2018年我终于凑够了首付买了一套小房,我希望新的一年房价能上涨,让我  相似文献   

12.
6月中下旬以来.各大国际投行纷纷看空中国下半年楼市。标准普尔预测未来房价将有10%左右的下降空间,高盛则预计中国楼市将下降20%。但也有不少专家表示“现在很多人认为房价不会跌,房地产商也不认为会跌”,观点争锋相对。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6,(23)
正仿佛一夜间,全国各地纷纷开启限购潮。不过,对于老百姓而言,最关心的还是限购之后,房价会止涨甚至下跌吗?今年的国庆黄金周,俨然变成了一个"楼市调控周"。从9月30日傍晚开始,先后有北京、天津、苏州、成都、郑州等共计19个城市发布新楼市调控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而且各城市出台的举措,有逐步加码的迹象。限购限贷潮因何卷土重来?房价会越跳越高吗?限购限贷能否抑制房价上涨?现象:"限购令"突袭9月30日晚间,北京加码楼市限贷,分别将购买首套和二套普通住宅的首付款比例提至35%、50%;天津几乎同步出台"分区限购"政策,对已有1套住房的非  相似文献   

14.
楼市之惑     
《创造》2009,(8):76-81
年初尚且一片萧条的房地产市场短短数月就实现了成鱼翻身,房价上涨之快之猛令人瞠目结舌。疯狂之后,有人欢喜有人忧,有入迷惑有人愁。在经历一波全球金融危机;中击和洗礼后,其他行业和市场仍在调整中,一枝独秀的楼市健康吗?是良性发展还是为将来埋下了隐患?谁是高房价背后的推手7高房价将把中国楼市引向何处?楼市下半年是继续回暖还是再度调整?超常规发展的楼市,已经越来越让人难以看懂。  相似文献   

15.
郭煦 《小康》2019,(10)
正此前,燕郊一直被视作北京房价的"晴雨表"。受北京副中心以及房价猛涨的影响,燕郊房价一路飙升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后因限购,极其敏感的燕郊房价急转直下,而今房价又仿佛"入春"。坐上了"过山车"的燕郊楼市真的迎来了真牛市吗?1月19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挂牌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京市新行政中心相距十公里的潮白河对岸的燕郊突然沸腾起来。一月份,从三河市政府公布的最新一期商品房预售项目及价格来看,燕郊港中旅海泉湾项目二期单价在2.4万元  相似文献   

16.
易祥 《今日广西》2008,(7):44-45
近期,关于“中国房地产冬天的到来”和“中国楼市将出现拐点”的观点颇多,其中最关键、最敏感、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也就是房价问题。那么,2008年中国的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呢?  相似文献   

17.
赵晓 《小康》2008,(2):56-57
所谓"拐点论"是虚妄的,其实更多表明的是社会公众对拐点的期待。围绕着房价未来将是跌还是涨,各路英雄开始了一场关于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拐点的讨论。有些人认为楼市的冬天已经来临,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拐点。而有些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13,(3):45
回顾以往的历史,房产税试点城市的选择与其区域内房地产市场特别是房价的变化直接相关。首批房产税试点城市并未带来理想效果,而全国楼市的非理性房价上涨、成交量持续回暖,让业内对于房产税征收城市的扩容有了新猜测。对于试点城市的选择,多数专家表示:或将选择房地产形势偏严峻,房价涨幅比较大的二三线城市。"目前中国二三线城市土地销售困难,因此需要靠开征房产税来开源。"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以来楼市的变化速度超过了市场此前的预期。多地量价齐跌及外资机构的悲观言论令市场观望情绪加剧,楼市更显黯淡。2014年已经过半,中国楼市仍显疲态。今年,楼市既没有迎来"金三银四",也没有"红五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与4月相比,5月,70个大中城市有35个城市一二手楼价格均下降,其中上海和深圳环比下跌,广州持平。同比涨幅方面,5月北京、广州、深圳均跌破10%。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楼市总是那么令人纠结,怕它涨太快,又怕它跌太快,分寸不知如何拿捏,时机不知如何把握。这不,持续一年半多的“史上最严调控”似乎又到了一个节骨眼上。此时,楼市“降价潮”在全国逐步蔓延,“限购”政策的坚定支持者李稻葵的观点是:“房价上涨不可能,那样是政府掮自己耳光,但房价大跌也不可能,因为如果房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出现10%下降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