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青少年社会化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可帮助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知道自己的存在、了解自己的地位,并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从而能够自觉按照社会规范行动,并能以奉献精神对待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社会化的大环境也日趋复杂,面临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理应发挥其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人们教育观念的不同,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了较为极端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作用,本文将对这一极端教育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观点。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青少年团伙犯罪以财产犯罪为主,故意伤害案件、性犯罪逐渐增加;团伙组织形式松散,但开始呈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趋势;团伙成员文化水平低;团伙犯罪与网络关联密切。我省青少年团伙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缺失;畸形情感、物质需要;青少年个人势单力薄;“黑”、“黄”网络文化的腐蚀。应该注意家庭教育科学性,学校教育全面性,青少年自我教育、保护的主动性,社会防范广泛性,法律处理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社会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教育面临着阵地发展缓慢、资源分布不均、主体功能缺失、方式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亟需从转变传统观念、改革应试教育体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入手,切实实现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女大学生频受伤害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女大学生频受伤害,既有社会结构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整体转型的宏观社会背景、知识教育定位偏差的中观原因,也有个体社会化不足的微观因素。防止青少年免受伤害,需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增强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更新学校教育内容,增强青少年全面发展能力;搞好综合管理服务,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等,为青少年全面自由发展构建多维社会支持网,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有网络本身的特点、学校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不当、青少年自身的人格缺陷等,应采取优化网络环境、改革学校教育、提高家长素质、增强青少年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建立专业咨询机构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社会感恩意识淡薄、家庭过度溺爱、学校教育流于形式等都使感恩教育遭遇困境。而运用媒体和网络营造感恩教育的社会氛围,通过家庭教育促进青少年感恩意识生成,改变学校传统灌输方式,注重青少年主体体验等途径不失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论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犯罪现象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犯罪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协助与国家管理机能的发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解决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钥匙,是杜绝网络犯罪产生的根本,是完善推行素质教育的保证和解决网络犯罪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8.
人的社会化动力主要来自于人的个性社会化趋向力、社会人际交往关系对个体的同化力、社会物质环境对人的影响力。学校教育研究和掌握人的社会化的动力作用十分重要。学校开展青少年社会化的教育,要重视其交往能力的培养、生存能力的训练;要重视青少年的道德人格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要进行青少年的公益心与文化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成瘾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性发展带来了极大威胁。究其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网络的极大吸引力以及家庭教育失位、学校教育失力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方式做好预防工作,并在正确判断青少年网络成瘾"真假性"的基础上,激发青少年治疗网瘾的动机,以有效治疗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并评估成效,跟进服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比较复杂,从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角度探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缺乏教育,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等。家长应通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子女正确使用网络、积极改善教育方式、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等方法预防子女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包括虚拟空间中道德和法律观念的异化与失衡,网络立法具有滞后性和不完善性,不规范的网络环境导致青少年社会化不足,网络亚文化诱发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和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等方面。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措施包括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处理好网络法律与网络技术监控的关系,加强防控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青年运动作为青年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形式 ,与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相联系 ,并且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内部结构和社会效果。青年与青年运动的互动 ,表现在青年对青年运动的选择、参与和影响 ,以及青年运动对青年的教育、锻炼和改造两个主要方面。青年和青年运动在相互诱发、相互影响、相互铸造中逐步成长和进步 ,并推动整个社会历史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模仿网游暴力,犯罪方式智能化,网络犯罪主要集中在侵犯财产和网络攻击等领域的特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有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影响,网吧的肆意经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等几个方面。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和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在网络时代健康地成长,有必要采取网络道德教育、运用技术手段构筑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加强网吧安全管理、依法规范经营等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对中国青少年产生影响的:一是文化产业的渗透;二是利用网络文化上的垄断地位;三是在中国网罗青年人才,培植西方代言人。中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期存在文化认同上的缺失,对主流文化价值观淡漠,没有明确的信仰和目标追求。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应树立青少年的忧患意识,大力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防止本国文化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实施主渠道的特定性、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互动性、政治社会化环境的变动性等特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政治理论知识、方向、情感和能力社会化四个方面。大学生政治社会过程存在“大学生接受正规政治系统影响的主动性不强”、“大学生继承创新主流政治文化的能力不够”、“政治行为能力不足”等障碍。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政治社会化基础的脆弱、消极的政治态度定势、思维方式的缺陷等。比较政治制度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修养和政治素质、有助力完善大学生的政治人格、有助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自媒体交流、维权、动员、参政、监督等功能的进一步深化,"被时代"现象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带来的影响在日益强化。其正面影响是利用网路表达诉求;关注社会关心民情;网络监督推进政改。负面影响是语境负面,以偏盖全;不易查实,极易扩散;随意夸大,诋毁政府。直面"被时代"现象,应该使青年充分认识到:"被时代"现象体现了政府开始更加关注民意、关注民生;说明了中国越来越民主,老百姓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政府有关部门在接受老百姓的意见;折射出人们权利诉求在觉醒,也正在督促政府有关部门改进官僚主义作风。剖析"被时代"现象,在深层次上,应该进一步引导青年:理性看待事物,认清事物主流;善意利用网路,关注青年成长;防止愤青语感,化解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网络管理组织十分严密,采取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二级管理的模式。德国政府还专设"网络警察",对网络进行24小时不问断的监控。德国在互联网方面的法制建设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网络成文法的国家,并针对互联网的发展,不断修订相关的法律条文行。德国通过加强对青少年手机用户的管制、严格控制网吧、屏蔽和过滤信息、开展"青少年网络行动"等措施,保证了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众文化在国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瞩目,它强有力地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大众文化环境的复杂性。有的大众文化存在着导致青少年的庸俗化,诱发他们"异化"的行为方式等一些负面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机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是保障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疆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宗教、同辈团体、大众传媒等,应结合实际提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如传承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优先发展民族素质教育;提高对党和国家的信任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以旅游业带动政治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